足迹
网游三国之大变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部分(第1页)

藏都要浪费不少时间。何况当前的各地的那些封疆大吏们,就算死心塌地的效忠满清,也不过轻易的投靠任超这个黄毛小子的。这一路打过去,又需要多少时间?到时候任超不可能跟着各路大军去四处征战,这后勤补给。辎重运输只能靠人力畜力长途跋涉的运往前线,这又需要多少时间?

何况现在对日作战还没有结束,任超可不想给小鬼子任何喘息之机,不在这个时候趁机要了小鬼子的老命。将来必定要付出几倍的代价来收拾小鬼子,这也是任超的顾虑所在。

任超心里正琢磨着,一名亲卫匆匆跑了过来,“启禀大人。李中堂刚刚派人来通知,圣驾明日上午回京,让大人明天一早随同文武百官出城迎驾。”

“知道了!”任超轻轻点了点头。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现在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回去!”此时的任超已经没有心情再闲逛下去了,带着几名亲卫匆匆的打道回府了。

第二天一早,任超随同文武百官一起出城三十里迎接圣驾回京。临近中午时分,在满朝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禁卫的护送下,光绪皇帝的圣驾终于再次返回了北京城。至于慈禧倒是没有一起回北京城,而是直接去了颐和园。

当天下午,光绪帝便召见了任超。一起被召见的还有李鸿章,孙毓汶,翁同龢,李鸿藻等军机重臣。光绪帝见了任超,对其在朝鲜,山东乃至是京师的英勇表现大加赞赏。

任超这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倒霉蛋皇帝,虽然是第一次见皇帝,任超倒是没有拘束,也许是在心底任超并没有将眼前的这位皇帝放在眼里,甚至与对于这个皇帝,任超倒是生出一丝同情。纵观历史,光绪帝这个皇帝也确实够倒霉的,幼年登基,由慈禧把持朝政,当了十几年的傀儡皇帝,好不容易长大成人了,而且慈禧也非常难得的让他亲政了,但是没过几年便被因为维新变法,被慈禧软禁了起来,一直到最后抑郁而死,也没能真正的掌握过实权,这样的皇帝也确实是够窝囊的。

“关于日本战败祈和之事,不知道任爱卿有什么看法?”光绪帝坐在龙椅之上一脸严肃的开口问道。

“启奏皇上,微臣位低职小,在皇上和诸位大人面前,怎敢妄议朝政!“任超恭恭敬敬的说道。

“此事朕已经和诸位爱卿讨论过了,今儿就想听听你们这些前线领兵将领的想法。任爱卿有什么话,尽管说朕恕你无罪就是。”光绪帝开口说道,声音中自然而然的透露出一丝威严。

“多谢皇上!”任超连忙称谢,随后接着说道,“以微臣愚见,日寇胆大妄为,兴兵犯我大清,其罪不容赦,不严惩不足以威慑四夷。当然此时日寇战败祈和,皇上本着宽大为怀,可以对其从轻发落,但是必须让其付出一定之代价,才能让倭寇彻底臣服于我大清,不敢再次兴兵作乱。”

“那么以爱卿之意,应该如何惩处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倭寇呢?”光绪帝接着问道。

“以微臣愚见,日方最少要答应四个条件,方能允其议和之请。”任超大声回答道。

“不知道任爱卿所说的这四个条件,是哪四个条件?”光绪帝一听不禁来了兴趣连忙问道。

ps:万分感谢“书友110413145558594”的月票支持!

第三更到!今天下午停电了,所有发的晚了点,各位书友见谅!晚上还有两更!

再次向各位书友拜求月票!求订阅!求一切支持!谢谢!

第197章特殊差事

“启奏皇上,臣的这四个条件分别为一称臣,二割地,三赔款,四驻军。”任超不紧不慢的说出了自己的四个条件,“微臣以为,这样一来既能达到惩治日本之目的,又能显示我天朝上国之宽厚。”

任超此言一出,无论是坐在龙椅上的光绪帝还是下面的李鸿章等人都忍不住摇了摇头。光绪帝苦笑着说道,“如此苛刻的条件,恐怕日本人未必会答应。”

“启奏皇上,以倭寇所犯之罪行,如此处置已经算是从轻发落了!况且时的形势也容不得日本人再讨价还价,如若倭寇不答应,只需皇上一道圣旨,微臣即刻提兵东进,届时天兵降临玉石俱焚,到时候就算倭寇想答应这四个条件都晚了!”任超大声说道,声音中透露着一股强大的自信。

光绪帝微微点了点头,对呀!现在的形势已经变了,我大清胜券在握。何况当初倭寇兵犯京师,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光绪帝现在想想都气愤不已,不好好的教训一下小鬼子,又怎能出了这口心中恶气。

“启奏皇上,以老臣愚见,此四个条件,日本人是断然不会答应的。”李鸿章这个时候突然站出来说道,“经此一战,我大清虽然侥幸获胜,但是也伤了元气。何况西方列强早就对我大清虎视眈眈,值此时机实在不宜再树强敌。”

“启奏皇上,李中堂所言极是。那日本多为不毛之地,如若贸然兴兵进剿,胜败暂且不论,即便侥幸胜了,也不过是图耗粮秣而已,对我大清实无益处,东征日本实为不智之举。”孙毓汶这个时候也突然跳出来反对道。

翁同龢素来与这两人不和,见两人出言反对。忍不住出班奏道,“启奏皇上,老臣倒是以为任军门所言极是,倭寇兴兵犯我大清,冒犯天威,不严加惩处,我天朝天威何在?”

“敢问翁师傅,如今国库空虚,不知道户部能够抽调出多少银子作为东征之军费呀?”孙毓汶转头对翁同龢问道。

“这个~!”翁同龢闻言顿时哑口无言,如果真的要远征日本。所费之粮饷军费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的国库还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只要皇上一道圣旨,老夫自然有办法为东征大军筹措出足够的军费,这一点就不劳孙大人费心了。”翁同龢不肯服输的大声说道。

光绪帝见这两人又吵了起来,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这时候李鸿藻出班奏道,“启奏皇上,老臣以为当前之形势是日方急于议和,我大清却是胜券在握。完全可以等到日本使臣赶到之后,先谈一谈再做决定不迟。”

“李爱卿所言极是,那就不妨先看看日本人的态度再说。”光绪帝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李中堂。听说日本人已经派出了使臣前来议和?”

“启奏皇上,日本政府方面已经派出了外相陆奥宗光作为全权大臣前来议和,老臣已经接到消息,陆奥宗光此时已经离开日本正在赶来我大清的路上。”李鸿章连忙回答道。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皇叔和李中堂负责和日本人谈判。”光绪帝随口说道。

“臣遵旨!”奕?和李鸿章同时应道。

任超刚才见翁同龢等人争论了起来。一直都是闭口不言,一副看热闹的样子,老老实实的站在旁边。这时候听到光绪帝命奕?和李鸿章负责和日本人谈判忍不住再次站了出来,“微臣斗胆启奏皇上,微臣以为日本不过是一蛮夷小国而矣,如今仅仅派出一个外相前来谈判。而我大清若派出恭亲王和李中堂和倭寇进行谈判,未免也太抬举他们了。微臣以为按照外交对等之原则,随便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里派出一名官员负责和倭寇谈判足矣。”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光绪帝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只是如果真的随便派出一名主事和倭人谈判,难免太过儿戏了吧!”

“皇上圣明,这日本外相也算是日本重臣,按照外交对等之原则,我方也应该派出一名地位匹配之重臣与其谈判,以体现公平公正之原则。”李鸿章这时候开口说道。

“那么诸位爱卿以为当派何人与日方谈判为好呢?”光绪帝扫了一眼殿下众臣开口问道。

李鸿章正想开口,这时候翁同龢突然蹦了出来,抢在李鸿章开口之前大声说道,“老臣保奏一人,可担此重任!”

“翁师傅保奏何人,不妨说来听听。”光绪帝随口说道。

“老臣保奏记名提督,胶澳镇总兵任超任大人!”翁同龢大声奏道,“任大人自朝鲜以来,与日寇大小不下百战,未尝一败,倭寇对其无不谈之色变,如果让任大人负责对日谈判,定能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