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北海有墓碑指的是哪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6部分(第1页)

“沈文治和丽隽夫妇与师父是生死之交,曾经在桃园效仿先人三结义,他们二人心怀大爱,竟不想最后竟然落到个……惨死的下场。”徐熙说到此处,嗓音剧烈地抖了一抖,忙揩去眼角泪水道,“不说了,这些恩恩怨怨的,你还小不明白。”

“师父……”半容不知为何听了他的话,觉得悲从心起。

徐熙站了起来,背过身道:“风痰阻络,气血不畅,苔滑腻,舌暗紫,脉象应当弦滑,师父说的对不对?”

“师父说的一点也没错,可是搜风化痰,行瘀通络效果却不大……”半容有些不解地看向徐熙。

徐熙偏头问道:“你用了哪一副药?是天麻陈皮还是地龙全蝎还是远志菖蒲?”

“天麻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全蝎搜风通络和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还有签草红花的祛风活血通络,这四个药方我都用了,如此却还是不见皇上醒转,实在是奇怪。”

“想来皇帝是痰热偏盛,加全瓜蒌、川贝母清化痰热,”徐熙沉吟了一下道,“再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

半容走了两步,忽然又回头道:“师父所言极是,可是师父真的不去看一眼皇上的病情吗?不看便下药方,一直是大夫的忌讳啊。”

“无妨,**不离十,你放心吧,为师有数,不然师父也不敢这么跟你说。”

半容见他这么说,也无心争辩,按着他的法子去了皇宫,没成想,黄昏时分,皇帝竟然醒转了过来,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

只是皇帝想要说话,便言语不清,十分模糊,这让高娴妃又有些担忧,问过半容之后,知道再吃几帖药就会好,这才放下心来。

刘衍得知皇帝无事,自然也松懈下来,当即就打算将兵力调遣回兵营,却得赶来的楚沉夏制止。

“为何?先前我派兵在皇宫周围保守,是为了应变突发事情,可是现在父皇已经醒了,如果我还不退兵,保不齐父皇会多想。”

楚沉夏扫了一眼四周,沉声道:“皇上现在脚不能走,口不能言的,能怎么多想?殿下以为最安全的时候,说不定就是别人口中的好机会,刘彧迟迟不动手,这有点不像他的作风,我担心他有进一步的动作。无论如何,殿下都要小心为上,更何况,既然这兵都出了兵营,不如就守到底吧。”

刘衍点了点头,楚沉夏这才发现,多日未见,刘衍竟然瘦了一圈,再看一旁的将士,神色无一不是疲乏憔悴的,当下忍不住道:“这十几日,真是殿下和将士们了,皇上恢复神智的那一日,殿下就可以将士兵撤走了,不如那日让士兵们好好休息一日,免得累坏了。”

“自然是要的,这日夜坚守的,不比行军打仗轻松,我们有的时候还会夜半巡逻,就是怕出一点事情,好在将士们齐心协力,才让建康如此平静。”刘衍说着,便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楚沉夏却只是意味深长地一笑,将所有想法都藏于眼眸之后,他知道,建康不会一直平静下去的,一场大劫或许就要到来。

他必须在大劫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惩小戒

未过几日,皇帝已经能被人扶着行走了,可还未等他走上几步,等在外面的大臣听说皇帝好了,争先恐后地求见。

“陛下总算醒了,老臣担心的是夜不能寐啊。”柳长公得召见后,第一个开口道。

皇帝轻轻一哂,并未多言,倒不是笑他谄媚,而是他这番话着实是心里话,他要是去西天了,这朝局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了,这些大臣又岂能睡得安稳?

裴方明也难得地露出哀愁的神色,激动道:“陛下大病初愈,诸位大臣不要离陛下太近,免得陛下喘不过气来。”

“是是是……裴将军想的周到。”

众人一面应声,一面后退,脸上的表情都仿佛是自己重获了生命。

皇帝有些虚乏的目光在人群中扫了一眼,哑着嗓子问道:“子顺呢?怎么没见他过来?”

众大臣面面相觑了一番后,还是御林军总管杨尹率先开口道:“殿下现在正在军营里休息。”

“他去军营里休息?大白天的去军营里休息?”皇帝显得十分意外。

杨尹没有犹豫地接口道:“是啊,今日殿下连同那十万列行军都在营帐里休息,说是休憩两日。”

“子顺这是干什么?”皇帝皱了皱眉,头当即抽痛了一回,忍不住龇牙咧嘴地吸了口冷气。

这可差点把面前的这些大臣吓坏了,纷纷凑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表示着自己的关切。

“行了。朕没事。”

见皇帝发话,又纷纷往后退开。皇帝瞥了一眼杨尹,又问了一遍。“怎么回事?”

“太子殿下……在陛下生病的这段时间,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