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北海有墓碑指的是哪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部分(第1页)

刘衍点了点头,以示赞同。若渝接着道:“皇上病重,徐熙却不知所踪,楚沉夏借我之口托我父亲利用人脉找寻徐熙,刘彧因此而怀疑我父亲,将江城的势力一举拿下,而这些我父亲却是都不知道的。”

“所以,刘彧控制江城势力后,又一再试探你父亲,甚至想出了一个向我借兵的主意?也正是如此。你先前才一再让我不要帮助你父亲?为的就是加重刘彧对他的猜疑?”刘衍接话道。

若渝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

刘衍不免感叹道:“若渝,你的才智当真不输男子啊。”

若渝苦笑了一声,并没有接话。而是看向了楚沉夏,楚沉夏试探着问道:“侧妃心中可是还有话?”

刘衍闻言看向若渝,果然见她点头道:“我方才说了。我父亲与殿下结盟是另有他意,可是殿下与我父亲结盟却也是另有他意的。我想问问殿下。是否非要对琅琊王氏斩尽杀绝?”

刘衍低头想了一阵,忽然抬头去看楚沉夏。若渝忙出声道:“现如今,江城的势力已经没了,我父亲手中的势力少了一半,殿下是否会考虑改变心意?”

“我……”

刘衍只说了一个字,又经若渝提醒道:“殿下只需说实话,虚乏的那一套就别用了,是或者不是,剩下的我会想办法。”

“是,我会考虑改变当初的想法,可不代表我一定会放过琅琊王氏,这一切都取决于今后你父亲所做的一切。”刘衍到底还是实话说道。

“这样就很好。”若渝暗暗呼了口气,如释重负道。

在若渝出去之后,刘衍问向楚沉夏道:“你觉得琅琊王氏的势力会被我掌控在手中吗?”

“只要侧妃在,想必殿下会轻松不少。”楚沉夏难得的竟然改变了最初的想法,这让刘衍有些吃惊。

六月初一,新的一披兵器已经造好,裴家父子再次请缨上战场,皇帝思量再三,到底还是答应了。

同时将朱云从齐国召进了建康,朝中议论纷纷,都在说朱云这才回来就有可能不走了。

随着刘衍和刘彧私底下的各自努力,朝堂局势已经越来越鲜明了,加之若渝的帮助,刘衍的势力很快就与刘彧持平,甚至有压倒的趋势。

也就是这一日,荣妃暴毙,向来处事镇定的刘彧竟然有些慌张起来,这不光光是因为他的母妃忽然离开人生。

而是因为,他忽然发现身边一切都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了,许多事情都出乎意料地发生,很多东西他都没有能力再去得到。心中那处阴暗便一下子长出了藤蔓,藤蔓上紧跟着长出了有毒的刺。

景旡听他说完他的想法,忍不住嘀咕了一句“疯子”,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顺着他的意思去做。

翌日早朝,有官员接二连三地弹劾东宫,刘衍莫名其妙地便陷入了困境。

他们用的理由是,大皇子刘彧回归之后,刘衍心中不安,生怕大皇子与他争夺皇位,而做出一系列恶毒的手段。私下里派人在刘彧回府的路上埋伏不说,更恶毒的,竟然是联合东宫的孙大夫,意图将皇帝置于危难之地。

皇帝起初自然是不信的,可是刘衍的正妃永明居然承认刘衍的手段,这让皇帝的心不由得一抖。

如果真是自己信错了人,如果刘衍真如他们所说做了这一切,那这到底是一个怎样阴毒的阴谋?从一开始就设下的阴谋!皇帝不敢再想下去,只好先让刘衍呆在东宫,没事不要出宫,等查清楚了自然会还他一个清白。

话虽说的隐晦,却已经十分明显了,刘衍回到东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找永明,不料陈止明在他前头便将永明传入了司刑寺。

“沉夏,你来的正好,见过半容吗?让她赶紧到我这来。”刘衍抬头看见楚沉夏,忙招手道。

楚沉夏定住脚步,讪讪道:“半容……也同一块去了司刑寺……”

“什么?”刘衍稳住慌乱的心,来回踱步道,“半容本就没做亏心事,倒也不怕被问话,我就是怕陈止明用刑,逼她招供。”

楚沉夏眼皮一跳,却没有回话。

这皇帝虽说让刘衍呆在东宫反省,可却没有说不许人进入东宫,这不,刘正声已经急匆匆赶到了东宫。

他比刘衍还要着急道:“殿下,这可如何是好啊?这太子妃娘娘怎么会出卖殿下?实在让人想不明白啊。”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刘衍似乎不想提到她,三言两语便敷衍过去了。

楚沉夏扶袖为他倒了一杯茶道:“殿下喝杯茶冷静一下,但凡事情都有源头,只要我们找到了源头,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源头是在太子妃娘娘身上。”刘正声接话道。

刘衍打量了一眼面前的两人,吐了口气道:“她恨我,所以诬陷我,除非我能让她原谅我,否则她怎么可能松口?但是让她原谅我可能是这个世上最难的事了。”

“不,这件事的源头并不在太子妃身上。”楚沉夏说着摇了摇头,看了刘正声一眼道,“这件事源头是皇上。”

“父皇?”刘衍不解地皱眉,想了一想,又道,“你是要我从父皇那边下手?”

“说到底,是皇上信了太子妃的话,倘若他对殿下是万分的信任,又怎么会被永明的几句话动摇了呢?刘彧的目的,不正是希望削弱皇上对殿下的信任,他好趁虚而入吗?”楚沉夏目光一紧,透出点点寒意道,“其实他这一步走的很险,如果他这招棋败,便将皇上的怀疑之心引到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