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色辉腾图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部分(第1页)

朱可夫没有说什么。在会议结束后,他同铁木辛哥元帅同乘一辆车。汽车驶出克里姆林宫,朱可夫仿佛自言自语地说:“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避免战争。可是明知道敌人要进攻,却反而采取保守的措施,这不是等于把赌注押在敌人身上吗?”

铁木辛哥望着车窗外,一句话都没有说,许久,低声吐出一句:“我们还是相信他的判断吧。”

第十四节 司令官的理论艺术

第十四节司令官的理论艺术

经过近10天的奋战,混成军已经契入日占区纵深47公里,盛杰的“星火”作战即将进入最高潮。

虽然战局进行到现在看起来进展顺利,但是混成军依旧在进攻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盛杰将其归纳总结了一下,并要求参谋人员将之与自己的处理方法一起记录在案,以供其他人作为参考:

首先,就是部队的物资技术保障问题。可以这么说,物资技术保障是现代战争胜利的基础。而现在摆在盛杰面前的是一大堆的难题。如今正在执行的是一次远距离转移的大规模作战,补给品欠缺,运输车辆也时常不足,除了要和做好这个以外,还要和突入后方的敌人进行战斗,另外还要为后勤分队加强对空防御的兵力和兵器。这些都是有待作为混成军司令官的盛杰尽快解决的。坦克最重要的补给品是油料、弹药和备件。

而战争期间,油料补给也是作为坦克部队指挥官的盛杰最关心的事情,也是整个混成军后勤保障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油料的欠缺,派出执行某些任务的军队数量,不是根据日军兵力的判断来决定的,而是根据有油料保障的战斗车辆的数量决定的。尤其是向纵深发展之后,常常发生部队申请的燃料不足以完成受领的战斗任务的情况,因为计算燃料所依据的条件是难以预料的或者是根本不能预料的。根据多变的战斗情况,或因在途中遇到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必须实施迂回机动时,消耗的燃料就无法预料。让盛杰感到欣慰的是,多数的坦克使用的都改用了柴油发动机,因此行程较长,也比较省油。

弹药补给情况较好一些,因为盛杰事先在离战线不远的地方都设有大量储存各种弹药的仓库。并且在野战仓库周围都安排了实力坚强的护卫队以确保安全。基地仓库配有强大的防空力量,通过设防的各个前方仓库,保持与混成军之间的联系。每个战斗群将从前方仓库得到后勤补给,并负责保卫补给各梯队。但即使如此,也经常会出现最需要的弹药却数量不足的问题。

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坦克备件的补给了。尽管所有坦克和装甲车辆都在工厂和射击场经过了严格的检验,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坦克的技术缺陷却只有在真正高强度的战场上才会被发现。坦克的哪些零、备件最容易磨损,究竟该有多少备件才可以使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这些问题使得那些保障人员实在头痛不已,而士兵们不正规的操作和技术检查,以及驾驶员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致使过渡疲劳,对车辆的使用也造成了车辆的损耗更加严重。虽然混成军的坦克部队都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部队,但是毕竟他们没有试过进行如此快速而长距离的战斗方式,因此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说实话,日本的坦克攻击力和反坦克能力还真是不容易给混成军造成什么伤害,反倒是坦克乘员自身和车辆的技术上的问题造成了不少非战斗性减员。混成军使用的坦克技术缺陷不少:如坦克起火,不只是由于炮弹的直接命中,而常常是由于漏油。漏油的原因是衬垫损坏或发动机磨损。只要有漏油现象,燃油就可能落在发动机上而造成起火。又如炮塔、火炮、机枪和车门被炮弹或是弹片集中,被卡住而不能使用。当然也有诸如行驶过程中经常不注意,毫无必要的在难行地段随意行驶,致使行动部分受到磨损或损坏之类的问题。而混成军坦克部队内配备的专业人员也不足。在现代,几乎每一个坦克营就配有一个装甲修理连,而在当时一个坦克旅才只有一个修理连。混成军总共7个坦克营(第4旅由2个二营制的团编成。第30坦克团则是三营制)才只有2个修理连,因此他们常常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四处奔波。用盛杰的话来说就是“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对于这些情况,作为军首长的盛杰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他先是宣布将混成军坦克部队完全编成为一个6营制的旅,名称依旧为第4旅,而第30团则成为其下属团,将2个修理连合并成为一个修理勤务分队,由一个统一的工程技术主任领导。

然后要求所有装甲连队彻底检查各自作战车辆,如有武器无法修复,不能参与一线作战的,立刻退出作战部队,加入到后勤运输队伍中充当履带运输车辆。这样既减少了修理连的工作量(省得他们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可救药”的装甲车辆上),也可以增加补给车队的力量。其次就是要求各部队都留一些燃料储备,以便能在急需时出动坦克。

而弹药只能靠各坦克分队之间互相的协调,调换一下,或利用那些加入到运输队中的坦克的弹药。

至于修理和抢修勤务在内的物资技术保障的责任被盛杰下放到了每个营,要求每个营都抽出一个连编成补给连。该连有一个修理组,他们将和旅的修理连保持直接联系。而且把该营的一些特种车辆、运输车辆以及野战炊事车也都集中到这个连,车辆进行集中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也便于展开工作。该连连长必须是资深或是较有经验的坦克连连长,并且必须保持与营指挥所的不间断通讯。另外营长也可以根据作战需要组织好本营的物资技术保障工作。新的修理分队编有一个指挥组、5个坦克修理排、2个军械修理排、2个坦克抢修排和1个备件补给排。坦克修理排负责连修理组无法完成的修理任务,他们必须日以继夜的工作,争取尽快修复损坏的坦克,给予战友有力的支援。军械修理排任务是修理那些修理组无法在连队内修复的损坏了的各种武器。坦克连的军械军士也药参与修理武器。坦克抢修排负责用十六吨的ZIS牵引车把损坏车辆拖到修理分队或收集所,由坦克修理排到收集所修理损坏车辆。备件补给排负责携带全部修理武器和车辆所必需的零件。

对于这些问题的一系列解决方法,从盛杰口中一气呵成说出来,那轻松的神态和轻快的语调把负责记录的参谋和旁听的那些军官搞得瞠目结舌,就好像在他们的司令官看来这些问题都根本不算问题一样。

其次,就是部队不同兵种间的协同配合问题。在这次战役中,各部队的互相配合效率极其低下,经常出现诸如坦克部队和摩托化步兵失散之类的情况。

在混成军临时指挥部内,盛杰召集了包括117师师长拉比切&;#8226;杰耶夫上校、202空降旅旅长谢尔盖&;#8226;特列季亚科夫上校、第4坦克旅的伊万&;#8226;卡图科夫上校和原第30坦克团的米尔盖特&;#8226;苏里茨中校等人在内共22人的全混成军所有团级以上指挥官,准备给他们好好的进行一次协同战术意识的培养。

“各位,我想听听你们对于战役进行到现在的看法。”盛杰先等所有人就座后说道,“就从您开始吧,特列季亚科夫上校同志。”

盛杰首先把问题甩给了自己的近卫空降旅的旅长。

特列季亚科夫考虑了一下回答道:“我认为这次的作战到目前为止是相当成功的。”

“哦?”盛杰似乎很疑惑的问道,“很抱歉我打断了您,请继续。您为什么认为这次战役到目前为止‘很’成功呢?”

“有两点:第一,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原先的既定目标:即在1月13日之前将日军压回到拉维塔亚…波亚尔科沃一线的计划,而且和我们的最终目标即摧毁日军的主要补给点,并切断日军沿佳木斯…富锦到列宁斯科耶…拉扎列沃的主要交通运输线的任务已经相距不远了,胜利指日可待。第二,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日军部队的打击都是近乎毁灭性的,虽然日军的抵抗非常激烈,但是我们还是成功的瓦解了他们的防御和一切反击企图。尽管我们还没有成建制的消灭日军,但是相信在1月25日,“左钩拳”计划展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入侵的日军彻底予以消灭。”特列季亚科夫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