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色辉腾图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部分(第1页)

此间,由德军装甲部队工程兵组成的摩托化尖兵部队,曾驰入了莫斯科郊外伏尔加河的小港口希姆基,它离首都郊区仅有5俄里。在这里,德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显然,这是一个小豁口。但他们没有在这里停留,在突击奔进到这一地区后随即又退了回去。尽管如此,仍给这一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极大恐慌,以至敌军走后仍惊恐不已。

不久,消息更坏了,德军一个步兵师所属的一支部队,在炮兵的支援下于第2装甲师的右侧发起了猛烈进攻,并突到了卢涅沃。种种迹象表明,德军将从北面对首都实行大规模的进攻以求突破。在那里,德军已经在莫斯科一伏尔加运河东岸建起了一座巩固的桥头堡。越过运河的德军装甲部队,击毁了一列企图阻止德军前进的装甲列车后,几乎完整无损地占领了一座为莫斯科提供大部分电力供应的大型发电厂。

苏军的防线弯曲成了弓形,出现了很多薄弱的地方,似乎可能发生无法补救的事件。但是苏军死守阵地,而在得到增援部队后又重新建立了敌人无法攻破的防线。

11月29日傍晚,德军装甲部队利用苏军在亚赫罗马地区莫斯科伏尔加运河桥上的防御薄弱,攻占了桥梁,越过了运河,后被库兹涅佐夫中将所指挥的第1突击集团军开来的先头部队所阻止,经过激战后被击退到运河那边去了。

看来,莫斯科已是指日可下。然而就在11月27日,气温在两小时内骤然下降20度,一下子跌到了零下40摄氏度。数以千计的德军士兵身无御寒之衣,情况最好的是在原来的夏装外面加一件呢制大衣,但是大衣并不是人人都有。于是成千上万的士兵染上了使人颤抖不止、全身无力的疟疾,冻伤成群,有些都冻成了残废。自11月19日以来,部队运送到前线的寒衣数量简直少得可怜,后来则干脆没有了。希特勒和他的帝国将军们后来抱怨说,对俄国首都莫斯科的进攻所以遭到失败,完全是俄国冬季异乎寻常地提早来临造成的。但事实上,并不是那一年冬季到来得早,而是德国统帅部对此干脆一无准备。因为,他们满以为早在冬季来临前就可以攻克莫斯科,当时很多指挥官对士兵们提出的一个颇有诱惑力的号召便是:“到俄国首都去过一个舒适温暖的冬季吧!”

可怕的严寒不仅摧残士兵的身体,而且还使机器停转、武器失灵。担负中央集群进攻的德军部队,在一开始受到了强大苏军的正面抵抗。由于苏军总参谋部把精锐部队都用在这个方向上,因此这里的德军从突击开始就进展不快,每推进一节纵深都要损失大量的兵员和武器。而当严寒骤然来临时,他们的坦克集群的发动机已经无法起动,机枪和自动武器不听使唤,士兵们的步枪枪栓也被冻油卡死了。与之相反,来自东西伯利亚前线的苏军精锐防御部队却完全是另一副样子:他们的机枪都披有枪套,以防止寒流的侵袭;他们的武器全有冬季特制润滑油,使用照样灵活;每个战士都头戴软质皮帽,足登高统军靴,身着棉装又配有呢制大衣,冰雪无碍。同样,苏军的坦克集群也没有出现因严寒而不能发动的情况,尤其是他们最新装备部队的T-34K新型坦克,性能之良好、威力之巨大,在当时的战场上确实无与伦比。德军除了调来88毫米速射高射炮来对它进行平射以外对它毫无办法。然而,太多的德国士兵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可怕的无休止的寒冷已经超过了人体所能支持的限度。在他们以为俄军预备队兵力不是全部被歼也已用光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苏军精锐师却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他们面前,这种人为的战场变化也大大地超出了他们理智所能接受的程度。

第6装甲师的劳斯将军曾回忆起寒冷的天气对部队造成的影响时说:

严寒降低了人和武器的效率。1941年12月初,第6装甲师距离莫斯科城只有9英里,离克里姆林宫也仅有15英里。但气温的骤降和西伯利亚部队的袭击使第6装甲师不得不停止向莫斯科的进军。由于天气寒冷,我们的士兵在射击时无法瞄准,许多武器装备都无法使用。机枪表面结了冰,防冻液冻结在了大炮上,军火供应中断……只有十分之一的坦克在秋季的泥泞中幸存下来,但这些可用的坦克却由于路面太窄而无法穿过雪地……苏联的泥泞和寒冬给我们的武器和装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即使我们的领导正确,士兵作战勇敢,也无法弥补部队战斗力的不足。我们严重低估了苏联,低估了这个国家的辽阔,也低估了那里体拿起的恶劣……这是显示对我们的报应。苏军的许多优势以及天气条件拯救了莫斯科,改变了战场上的局势。希特勒并没有料到会打或计划打一场冬季战争。

德军经过了两个星期在泥地雪天中的奋斗,终于在距离莫斯科仅仅20英里的地方停止了下来。甚至于连博克也都开始怀疑起再尝试继续推进的价值,尽管不久之前,他还在宣称说:最后的一营将决定胜负。”但布劳希齐因为他本人远在后方,所以仍旧坚持应不惜一切牺牲继续前进。他已经是一个病夫,对于希特勒因为战果太差而大发雷霆,感到异常的苦恼。

12月2日,德军作了最后一次努力,有些支队已经渗入到莫斯科的郊区,但整个的前进还是被滞留在莫斯科前面的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