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仕途红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第1页)

史宇寒懒得跟乔不群废话,说:“那天我去开家长会,州州他们老师提出来,为充分保证学生学习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正在扩大食堂规模,要求学生自愿在校就餐,包括早餐和中餐。老师既然有要求,哪个还敢不自愿?否则学校食堂效益不好,老师拿不到补助,把气撒在学生身上,吃亏受委屈的还是自己的孩子,你不自愿也得自愿。州州在学校吃早中餐,你又难得在家吃饭,我们商贸学校也有饭吃,老妈也就不必天天留在家里做饭,可以腾出来去守店子。”

老人去守店子,不用开工钱,史宇寒这个算盘倒是打得精。乔不群说:“开个店子,仅靠老人家一个人,又怎么照顾得过来?”史宇寒早已想到前面去了,说:“大门口不是有个姓刘的小摊贩么?我看她人品不错,又吃得起苦,可以把她请来。店主也用她的名字,你我两个做做幕后英雄算了,否则影响你秘书长的高大形象,我担当不起。小刘又是下岗职工,手头有下岗证,找工商税务减费免税时,理由也充足些。”

乔不群知道史宇寒下了决心,阻是阻不住她的,也就不再说什么。史宇寒又提出,她负责物色门面,要乔不群去跟工商税务的人打招呼,尽快把手续办下来。乔不群说:“招商局准备去外面联系外商,要我给他们带队,我哪有时间给你跑这个事?”

史宇寒知道乔不群对开店子不热心,也不勉强他,自己行动起来。门面不必太好太当眼,自然容易找。小刘是老熟人,史宇寒开的工钱不比自己摆摊赚的少,又不用天天日晒雨淋,还有什么话可说?满口答应下来。工商税务那里也好办,史宇寒乃堂堂政府秘书长夫人,机关里的人有几个不认识?也就没有不乐意给她开绿灯的。店子很快就不声不响开了张,尽管生意不怎么红火,可差不多一半的货源不用付货款,自然稳赚不亏。这比过去将东西贱价卖给副食回收店,让人家赚钱强多了。

史宇寒这里忙店子的时候,乔不群随陶世杰他们出去跑了一趟。一行十余人,男男女女,说说笑笑,也还热闹,不寂寞也不辛苦。先跑新马泰,陶世杰说是放眼世界。乔不群说:“政府批钱给你们,要你们多联系投资商,好建设咱们桃林,你们却跑到这里放眼世界来了,看你回去怎么交差。”陶世杰说:“请乔秘放心,放眼世界只是此次行程的第一步,下步还会折回去拥抱祖国的。”

联系的当然都是些有钱或貌似有钱的桃林老乡。招商局不是救助站或慈善机构,不可能跑到街上,将在广州行乞或打工的桃林老乡叫来饱食一顿。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有吃有喝的人,请吃请喝的多,没吃没喝的,相反谁也不会理睬。乔不群经常请吃或吃请,却从没请过或见人请过街上饥肠辘辘的乞儿。

都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家乡人到了广州,还设宴于五星级宾馆,老乡们自然踊跃,接到陶世杰的电话,赶紧抽空跑过来。人基本到齐,陶世杰仍不让小姐上菜,说是还有客人没到。乔不群问是什么客人,陶世杰故作神秘道:“一个很重要的客人,您也是认识的,曾是桃林的风云人物。”

乔不群想不起桃林还有什么风云人物在广州,笑道:“跟陶局长交往的,有几个不是风云人物?”话没落音,两个人高马大的汉子出现在包厢门口,先一左一右立住,然后弯腰朝外,做着躬请的姿势。大家的眼光都被吸引过去,不知什么大人物驾临。

果然一派头十足的中年男子大摇大摆走进来,脱去白手套,扔给身后随从,抱拳划上半圈,朗声道:“对不起各位,在下来迟了。”众人纷纷起身,鼓起掌来。陶世杰早箭步上前,握住男子的手,说:“姬老板您好,可把您给盼来了。”

前面有人挡着,乔不群没看清来者是谁,估计不是一般角色,不然也不会这么抢眼。又听陶世杰喊什么鸡老板,莫非是做鸡生意的?如今嫖客比苍蝇多,最好做的生意就是拉皮条,将这个鸡老板请回桃林,大力发展鸡产业,生意一定兴隆。

正在乔不群疑惑之际,陶世杰将中年男子请上前来,说:“姬老板认识乔秘书长么?”姬老板双手已经伸过来,说:“怎么不认识?桃林政府的乔领导,咱们老朋友了。”乔不群这才看清楚,竟是曾在桃林开夜来香娱乐城的姬老板。遥想当年,夜来香鸡生意红火,姬老板出事被逮,纪检部门掌握他装在各处包间里的摄像资料后,按图索骥,核查处理了数十名曾去风流快活的党政干部,一时间桃林天翻地覆,像发生了九级地震。这世道也真有意思,那些被摄入姬老板针孔镜头的倒楣蛋,一个个丢官弃职,没谁再翻得了身,姬老板却在监狱里休闲几天,又跑到广州风光来了。

姬老板被陶世杰安排在乔不群身边后,宴会正式开始。第二天一伙人离开广州,飞抵省城,又逗留了几天。乔不群没再跟陶世杰他们跑风景区,坐上小左从桃林开过来的蓝鸟,忙自己的去了。先看望过省纪委的乔郁林。鲍书记调任省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后,将丁副书记调过来担任省纪委副书记,丁副书记又把乔郁林也调上来,做了省纪委常委和廉政办主任。

告别乔郁林乔主任,又去拜访袁明清,感谢他在三通资金上对桃林做了重点倾斜。袁清明说他在桃林待了那么久,对桃林人民还是挺有感情的。又嘱咐乔不群,要把三通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乔不群表示,决不辜负老领导的厚望,一定管理和使用好三通资金,每分钱都争取产生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起身出门时,袁明清忽然问道:“桃宁是不是有个永安乡?”乔不群不知他为何会对那么个偏僻小地方感兴趣,说:“桃宁确实有个永安乡。老领导去过那里?”袁明清没正面回答乔不群,只说:“你给我关心一下永安乡,看看三通项目能否适当考虑考虑他们。”

一定是永安乡阳书记和卫乡长活动到袁明清这里来了。这两个家伙还真有一手。乔不群要老领导放心,安排三通资金时,一定重点考虑永安乡。

好在这次省里逗留,衔接落实工作做得扎实,不久三通资金便陆陆续续拨付下来。有了钱,事情就好办,桃林农村三通工程全面铺开。

乔不群没忘记袁明清提到过的永安乡,拿出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乡里送的报告,打算尽快给他们解决些款项。不想阳书记和卫乡长又跑了来,探听三通资金安排情况。乔不群以不经意的口吻说到袁明清,两位却有些茫然,事情好像与他无关,更不用说去省里找过人家了。永安乡没人找过袁明清,他却主动打招呼给乡里弄些三通资金,这事就蹊跷了。

正好秦淮河的电话打了过来。乔不群忙说:“回桃林两个多星期了,被杂事烂事缠着,也腾不出时间报声平安,实在对不起了。”秦淮河说:“你平安就是,报不报没关系。”

不想秦淮河却说起侯副书记来:“前几天省委有一个会议,采访任务落到我的头上,我去省委招待所跑了一趟。会议主持人是侯副书记,杨国泰也在场,会后留我一起进餐。席间大家随便说些闲话,说到我是从桃林出去的,侯副书记也是一时高兴,说他身上起码有四分之一桃林人的血统。”

这倒是个不同寻常的好消息。想想看,管着党群的省委副书记有四分之一血统属于桃林,这岂不是桃林人民的头等大喜事?若让桃林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知道了,肯定会激动得昼不能食,夜不能寐。乔不群也莫名地激动起来,问秦淮河此话怎讲。秦淮河说:“侯副书记席上没有细说,是我过后从杨国泰那里了解到的详情。别看侯副书记不是咱们省里人,可他外婆娘家却是桃宁县永安乡的。”

乔不群意识到,袁明清过问永安乡,大概与侯副书记外婆是永安乡人有关了。只听秦淮河又说道:“侯副书记的父母都在北方工作,他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将他送到外公外婆身边,一直到入学年龄才把他接走。桃宁有一道传统菜,叫做血浆鸭,侯副书记外婆的血浆鸭炒得非常好,他就是吃着外婆炒的血浆鸭长大的,至今对血浆鸭还念念不忘。”也是十里不同俗,桃宁东边一带喜欢吃血浆鸭,西边却没这个习俗。不过乔不群虽是桃宁西边人,还是吃过血浆鸭,觉得口味确实非常好。永安乡在桃宁东边,侯副书记外婆真是从永安乡嫁出去的,善炒血浆鸭就一点不奇怪了。乔不群不由得开起秦淮河的玩笑来:“怪不得如今的报纸没几条好新闻,原来你们这些做记者的,不好好深入生活,反映社情民意,都研究领导的口味去了。”

玩笑是玩笑,乔不群还真要感谢秦淮河提供这么个可靠情报,不然他也没法弄清袁明清要他关注永安乡的真正意图。他当即安排三通办的人,给永安乡戴帽下拨八十多万三通资金。又嘱咐阳书记他们,一定把这笔资金用好,到时他亲自带人下去检查落实三通工程情况,如把资金挪作他用,达不到应有效果,将派市里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做出严肃处理。阳书记就给乔不群拍胸脯,表示这八十多万资金若有一分钱用得不妥,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拿他是问。

阳书记没有食言,回到乡里,就和卫乡长几位乡领导连夜召开会议,研究三通工程建设实施办法,决定将资金分成三块,一块改水,一块拉电,一块改造省道进入乡政府的毛马路。资金一到乡里,大家立马行动起来,组织勘测,采购材料,进入紧张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