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初好圣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4章 碎叶城协定(第1页)

独露两国的勋贵们看着平静的靶纸,一时间鸦雀无声。

短暂的错愕后,众人开始窃窃私语。

几乎没有人认为这是朱富贵的真实实力。

那可是曾经单枪匹马打穿白宫的猛人。

哦,也不能算是单枪匹马,那是明人的刻意宣传。

实际情况应该是朱富贵一言不合拔枪与林肯总统卫队激情互射,且战且退,逃出生天……

这些都是由照片为证的……

所有人都坚信,这位白手起家,创下偌大疆土的马上天子显然不会是射击小白。

他们不知道,几十年后华夏有一个爱吃红烧肉的军事天才,屡反围剿,四渡赤水,对于军事的理解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他的枪法嘛……

朱富贵虽然更多师从光头,但真正的偶像还是教员。

别的学不了,这一手慈善枪法还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朱,你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故意藏拙?我从小学习军事,教官们总是用你做例子,我也一直想要超越你,成为世界上最能征善战的皇帝!”

威廉二世盯着朱富贵,脸上满是被愚弄了的气愤。

“呵,腓特烈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笨蛋!”

亚历山大二世冷哼道,“朱的意思你还不明白吗?多用用脑子!”

明国暴君朱富贵枪法公认的厉害。

按照《萌芽》、《意琳》上面的说法,朱富贵七岁的时候枪法就能百步穿杨,射落大雁了。

姑且就算这些说法有吹捧的成分,打个折,他起码也是从小摸着枪长大的,怎么可能二十米外这么大的靶子打不中,而且三枪连靶纸都不沾。

这不是朱富贵打不中,这是一种来自东方的智慧!

亚历山大二世回忆着老婆和女儿那些类似《霸道王爷爱上我》、《霸道掌门爱上我》之类的明国小说里面一些东方人的说教,对威廉二世这个鲁莽的晚辈侃侃而谈。

最终,他总结道:“朱的意思是,传统帝王,点到为止,以和为贵,不要搞窝里斗!”

……

不得不说,亚历山大二世的分析很有道理,朱富贵也是这么想的。

以仁慈三枪化解掉两国矛盾,三皇会议继续召开。

三方各有心思,但至少可以和平的彼此说话了。

独露双方的肢体冲突,伊丽莎白公主只是一条导火索。

两国在前两天的非正式会谈上已经显露端倪。

他们彼此之间的核心利益有着出人意料的冲突,且不具备朱富贵“战略放弃”属于大明的克里米亚半岛的政治智慧。

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最后集中爆发了。

俄国是俾斯麦想尽办法为德国找来的盟友。

他看出来威廉二世“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并不甘心守成欧洲,当大明的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