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古刹在哪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日文布条引出的往事(第1页)

李如慧听到电话接通了,振铃一直响,却听不到宗镇磊接电话,看了一下时间,就知道他快到了。两人搞对象久了就有这点好处,双方的习惯彼此都了解。

昨晚她打电话给宗镇磊,约他今天上午去李教授办公室,他嘿嘿笑着问她,是不是装有感应器,连他刚进家门都知道。开过玩笑,他又说,即便她不来电话,他原本也计划去见李教授,因为李教授安排他去福建出差时,还让他捎一封信,但他临离开那里时才发现出了一件事,最终没送达;虽然他已经用电话向李教授报告了此事,只是心里还是过意不去,所以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面见教授道歉;李如慧从电话里,也能感受到他的满满内疚。

然而今天李教授那里的情况有了变化,她打电话是想让宗镇磊不用赶得太急。

她觉得他能被鼓动加入研究团队,是她的杰作,她早就盼望有个“双剑合璧”的机会,这样使她和他终能在一起“试锋”一回课题研究了。

李如慧边听着手机边张望着来车,听到接通了,她问:“到哪里啦?”话筒里传来宗镇磊回答:“进了北门,正去停车场。”李如慧交代了声:“好,等我一会儿。”便挂了电话。

既然宗镇磊已经到了,李教授那边变更的情况可以跟宗镇磊见了面再说。

她打电话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卡着钟点帮宗镇磊去买早餐,这样可以保证是热食。她知道他睡得晚,以致每早起床时的艰难和起床后时间的紧张,结果往往是早餐被牺牲掉。她每次在约宗镇磊九点前到她这里时,都会贴心为他准备热的早餐。

她历来觉得,当爱得深切时,相互间的关心必然萌生,而自然流露的体贴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表现。

他去福建出差走了一周,昨晚才回来,直到现在还没跟他见上面,说不想他是假的。

宗镇磊这趟出差,是在第一次课题进展汇报视频会后的第二天,李教授安排他去福建小渔村寺院的。

那天李教授专门把他俩叫到他的办公室,先让他俩谈了下一步开展《永柞寺舍利子来历考证》研究的想法。当听到他俩准备再次进入永祚寺,主要是去拍摄时,李教授说:“先不用去永祚寺那里了,李如慧下周要进入毕业论文的修改阶段,至于宗镇磊,”说着他看了看宗镇磊,“我另有一项任务安排他做。”

李教授边说,边起身走到书柜前,从柜子顶取下一个方木盒:“我对佛教的研究一直充满兴趣;更准确说,是对佛教的建筑、雕塑、绘画所代表的意涵和历史感兴趣,就如永祚寺里的全砖建筑和砖雕装饰,因为那是代表着建造者在他那个时代的最高智慧。”

他端着方木盒回到桌旁,打开盒子取出一个布袋,解开布袋系绳,从里取出一条旧的布条。

李教授把布条在桌面上平展摊开,说:“这是我的珍藏,它代表一个未解之谜引出的往事。”他做了个手势,示意两位近前来看布条上的字迹。

宗镇磊看着布条上的字迹念出声来:“昼は山に従って尽き。”

李教授看看宗镇磊,又看看李如慧,问:“明白这句日语的意思吗?”

宗镇磊缓缓说道:“直译是‘白天随着山走到尽头’,这是一位晋南才子的诗句日译文……”

“‘白日依山尽’?”李如慧没等宗镇磊说完,抢先说出答案。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句。”宗镇磊又补充道。

李教授像讲课那样引导地说:“答对了!那么,是不是还应该有‘黄河入海流’呢?”

李如慧不假思索地说:“是啊!”宗镇磊则看着李教授,像是等待他后面要说的内容。

李教授看着布条上的字迹,道:“说起这件往事就话长了,它发生在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当时,阎军在本地的双塔城防阵地,部署了一支由‘残留’日军组建的炮兵团。有天,住在永祚寺附近的守寺人家里,来了几个由一军官带着的‘残留’日军,相跟的是两个日本和尚,一老一少;那几个‘残留’日军把守寺人带到寺院一间空屋里,凶神恶煞地把守寺人绑起来,严刑逼问,要找寺里的佛门宝物。对了,你们知道‘残留’日军这个说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