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古刹在哪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李太后与佛舍利子(第1页)

上午八点四十五分,李如慧坐到了电脑前;今天是召开课题的第二次进展汇报视频会时间。

昨天晚上,李如慧已经准备上床睡了,宗镇磊打来电话说,他在网上查到李太后与佛舍利子有关的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或许与永祚寺的佛舍利子来源相关。

李如慧当下就想要打车去见宗镇磊。

宗镇磊逗她:“这么晚了出来,发生劫财劫色怎么办?”

正好宿舍里没别人,李如慧想狂野一把:“接受挑战,谁敢乍翅儿就摆平他!”

李如慧的勇猛口气把宗镇磊逗笑了:“哈哈哈,你还会呲诈(本地话:吓唬)别人?吓煞人咧!我这会儿去不了你那里,我们小区的车位太紧张,一出去估计就回不来了;你别来,听话!明天开视频会,再听我细细说吧。”

“万一今晚的羊不够数了咋办?”李如慧知道他了解她有难入眠的毛病。

电话那头宗镇磊也开起了玩笑:“给我微信,差几群就传过去几群。”

李如慧乐了:“这话更吓煞人!你家有蒙古羊啊?在路上?”

电话里传来几声“咩~咩”的叫声,有粗声的老羊,有细声的小羊,逗得李如慧哈哈大笑起来;她想了想,觉得明天知道也不差什么,于是打消了想去的念头,又聊了几句便挂了电话。

时间到了上午九点。视频会开始,李教授先向洪锡泰介绍了自第一次视频会以来的工作。

李教授简要地说:“洪先生,这段时间主要安排宗镇磊和李如慧查找永祚寺的资料,从文献中寻找佛舍利子的来源。详细情况由他们介绍。”

宗镇磊愣了一下,随后低下了头,似乎在想事。

李如慧见宗镇磊没说话,便接过李教授的话,不绕弯子地说:“宗镇磊对永祚寺佛舍利子来源的推论有新见地,由宗镇磊先汇报吧,我做补充。”

宗镇磊大约是听到李如慧让他先发言,抬起头道:“好吧,我先来说说。关于永祚寺与佛舍利子有关的宣文佛塔,我上次提到的苏惟霖那篇《敕建永祚寺宣文宝塔舍利碑记》,说明塔藏舍利子,此塔被妙峰禅师标为宣文佛塔,既然称为佛塔,舍利子应该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佛舍利子不是一般人可随意得到,一定来自于社会上层;这个上层会是谁呢?从宣文佛塔之名推测,建此塔不仅与李太后赞助有关,所藏的佛舍利子很有可能是由李太后提供给妙峰禅师,让他建塔瘗藏。”

洪锡泰听到这里,问:“为什么李太后要为建永祚寺提供舍利子,并信任妙峰禅师?”

“李太后提供舍利子的原因,我猜测与她的乡情有关,因为她是从山西走出去的女人。”宗镇磊没有翻看资料,作答时仍然显得胸有成竹:“这个事的过程是这样的;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撰写的《敕建五台山大塔院寺碑记》说明,李太后早有为佛舍利子建寺的愿望,以便为逝去皇上夫君荐福、为当朝的皇上祈储,但早先因路远,于是在山西五台山中止了建寺,而在京城建了慈寿寺和慈寿塔。”

李如慧翻着笔记本电脑,插上一句说:“我来做个注解,建京城的慈寿寺时是万历六年,当时神宗皇帝十六岁,李太后垂帘听政;张居正在《勅建慈寿寺记》中说李太后建寺院是,‘为穆考荐冥祉’,穆考是指明隆庆皇帝穆宗,是李太后的夫君,可见,李太后建寺院主要是想为逝去的丈夫祈求冥界福祉,为后世儿孙祈祷福运。”

宗镇磊对李如慧递了个赞同的眼神,继续说:“慈寿寺和慈寿塔在京城建成后,李太后的夙愿似乎仍然未了;一年后,神宗皇帝又敕令在五台山佛舍利塔建了大塔寺,张居正在《敕建五台山大塔院寺碑记》中赞李太后是‘至性精虔,不忘始愿’。从完成她的夙愿这件事看,推测她的夙愿应该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在有佛舍利子的地方子建一座寺院,第二个就是这个寺院应该建在山西;这表明,她心中除了有佛还有乡情,两个方面都达到了才能完成她的心愿。”

见到宗镇磊停下来喝水,李如慧接上说:“关于建寺的夙愿,除了宗镇磊以上的推测,我还认为,李太后或有可能是见到万历年间朝廷宫斗以及朝廷与党争愈演愈烈,带来的社会矛盾不断加深,担心这样下去会带来大明江山不稳,从而十分焦虑,因此寄希望于佛祐,对完成夙愿的想法自然也越来越强烈。她这个夙愿不仅为了皇室,也为了她自己家族的福运,希望他们的利益能得到恒久保障,我觉得这是‘乡情’的根本原因所在。”

宗镇磊放下杯子,对李如慧笑了一下表示赞同,又接着说:“从后建的五台山大塔寺,可以看出存在一个问题,即大塔寺原本已有佛舍利子,如果李太后有她所供奉的佛舍利子,是无法放入的。这里要强调一点是,假设她身边有供奉的佛舍利子,而为了完成夙愿,那就还需要在山西再建一座可以安置她所供奉的佛舍利子的寺院和塔,我们认为,这也就是她为建永祚寺而提供佛舍利子的原由。”

一直没做声的李教授这时说了话:“你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宗镇磊点点头,继续说:“为珍贵的佛舍利子建寺院建塔,需要选信任的人,这就是要说到的下一个问题,李太后为什么信任妙峰禅师。妙峰禅师认识李太后是在五台山,那年,妙峰和他的好友憨山,各自用血书写成一份《华严经》,准备以此在五台山召开‘无遮大会’弘扬佛法,正好五台山大塔寺将要竣工,皇家也准备借此在五台山召开大会为万历皇帝求子,后来憨山与妙峰同意将两个会并作一会,开成了为皇帝求子的‘祈嗣法会’,一年后,果然万历神宗皇帝得子,由此李太后非常感谢二位高僧,但后来却只拜妙峰为师,估计这其中还是重乡情的缘故吧;李太后是明嘉靖二十九年随父李伟,从山西临汾的翼城去到京城漷县,原名李彩凤,而妙峰禅师也是临汾人,两人同为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