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始终的追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部分(第1页)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初夜,被直面,被书写(1)

作者:王雪瑛

看到《初夜》这个小说的标题,你意识的屏幕上会出现怎样的反应?震撼、大胆、叛逆、商业……当我耐心地读完小说后,才发现几个简单的词汇难以概括小说的内涵,而这难以概括即显示了这部作品的份量。

你敢于正视自己的初夜吗?你能认识初夜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吗?初夜,是女性青春期最自我、最隐秘的记忆,它在女性心理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它对女性的情感方式与婚姻生活都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唐颖是一个敢于正视、勇于分析的作家,她的长篇新作《初夜》,毫不犹豫地以此为题,锋利的笔触有力地划开了往事的层层堆砌,岁月的重重包裹,直面女主人充满惊惧羞耻与防备的初夜。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展开主人公心蝶有关青春期的记忆。那是灰暗的年代里,色彩绚丽的一幕:童话书中的亲王和公主出现在现实中,他们在游行的敞篷车上风姿绰约,心蝶和拥挤的人群目睹了公主的美艳,瞬间心蝶完成了对性别的觉醒:女性的服饰、女性的美貌、女性的魅力成了她青春期开始的标志。然而那个年代是沉闷而压抑的,但青春期的心充满了斑斓的幻想,当然要寻找灰色中的光芒和灿烂。十九岁的心蝶和邻居兼同学的阿三已经交往一年了,一个在农场,一个在工厂,他们的“书信恋”,难以安慰他们悸动的心。借着要去苏州把妹妹接回家,他们离开上海,来到陌生的水乡,似乎陌生可以掩护这个重大而冒险的行动。在水乡简陋的招待所里,他们心惊胆战地拥抱在一起,没有陶醉和投入,而是时刻担心着警察来查房。

初夜就这样草率羞耻地结束了,一个少女的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就这样完成了,疼痛恐惧的体验没有被释放,没有被认识,就被迅速地掩埋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掩饰在一个需要掩饰的少女的身份里,压抑在一个正在成长的女性的心理中,慢慢地变成她生命河床里黑暗泥泞的空洞,在风平浪静的背后,隐藏着人生重大的变数。

唐颖在小说中渐渐展开心蝶日后的人生:悔婚、北漂、结婚,成为电影研究生,剧作家,来到大洋彼岸……就是为了揭示被日常生活覆盖的初夜在她的人生选择中看不见的力量;黑洞造成的旋涡影响着她情感一次次地漂移。

已经人到中年的心蝶依然把情感生活视为生命的意义,曾经以强悍的个性征服她的丈夫李成,似乎完成了生活重心的转移,强悍的一面变成了“不顾一切的冷酷,是不被情感纠缠的无情”。心蝶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来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就是给自己的情感寻找新的方向。

异地、孤独、新的生活场景以及与阿三在成田机场的重逢,唤醒了潜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野性与独立,然而她理想中的情感对象在哪里?在严寒料峭的冬季,在温暖如春的单身公寓,有了时间,有了空间,有了孤独和期待,没有了偏见,没有了惊慌,没有了外界的压抑, 理想的爱人并没有从天而降,理想的爱情并没有如期生长。

她与阿三有了足够的时间沟通,然而他们的电话常常以吵架结束,残存的情感经过了20多年的阻隔,有多少疑问需要化解,他如何懂得她的需要?而他已经不是当年对她言听计从的小男生了。

()

海参是心蝶情感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他似乎比心蝶更懂得她自己。漫漫的长夜,内心的孤独和焦灼,似乎只有他的电话可以化解,她内心的隐秘和暗流,只有他懂得倾听。遗憾的是当她终于知道了海参对自己长达二十多年的暗恋后,海参的生命也已经走到了尽头,盼望了多少次的三人聚会,笼罩的竟是告别的忧伤。对于阿三和心蝶来说是告别青春,而对于海参来说是告别爱情和生命。

唐颖通过李成、阿三、海参这三个异性来展现心蝶的情感空间,分析心蝶的个性侧面。李成的到来仿佛就是为了改写她有关初夜的阴暗记忆,他聪明地选择了自由的空间,果断地挥洒着他奔放的个性,让心蝶体验到的是超越平庸的飞翔感,然而婚姻的开始,却也是爱情的下滑;阿三与心蝶的每一次相逢都是对她日常人生的破坏,让我们看到了她冷静、理智的外表下,内心的狂野和激|情。然而破坏之后的建设、给予和理解是多么困难,以阿三的个性是无法胜任的;海参深深隐藏的感情,让他疑似一个旁观者,其实他是一个迟来的给予者,由于他人生的提前谢幕,让心蝶的情感世界出现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空洞。就这样唐颖以倒叙和回忆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心蝶生命的绵延,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她的人生穿越了一段段历史的隧道,我们从她每一个未完成的情感境遇中,看到了她不放弃的生命追求。可以说不完满是她真实的人生,不放弃就是她真实的性格。

初夜,被直面,被书写(2)

如果说心蝶的性觉醒和整个时代性别压抑的矛盾,造成了她疼痛惊恐的初夜记忆,唐颖揭示了处在性别压抑的年代里,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那么心蝶从青春期到成熟中年的经历,唐颖记录了在不断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对情感的追寻与追问。这是一个更为开阔,更为深入的问题。这是一个正在沿着她的人生不断展开的问题。

虽然唐颖没有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但是她深入人物的内心,展现分析她的欲念、困惑、冲动、激|情,追踪她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历史。显然关于心蝶的成长记录,不仅仅是一个女性的成长经验,唐颖的写作超越了“个人化写作”的局限,关注了女性的成长与社会氛围、时代背景的关系,正是她对女性经验丰富细致的书写,让我们看到了女性从“一间自己的房子”到一种自己的视角之间的跨越。

《初夜》创作谈(1)

唐  颖

写作二十年,出版的书籍全部是小说,其中六部中篇小说集,(《丽人公寓》、《纯色的沙拉》、《多情一代男》、《无性伴侣》、《瞬间之旅》、《红颜》),三部长篇小说《美国来的妻子》、《阿飞街女生》、《初夜》,初夜是第九本书。

在这么一个商业化的,极端市场化的的时代上海文艺出版社仍能坚持出版文学书,简直是“坚守贞操”,长篇之前,我有三本小说集子是在文艺出版,虽然这部长篇有好几家出版社索要,最后给上海文艺出版社是有知恩图报的意思,

我在这样的时候也非常感念《收获》杂志,因为初夜最初是发表在这份中国最优秀的杂志上,我有时在问自己,如果没有这样一份纯粹的文学杂志的支持,没有上海文艺这一类仍然努力给文学书一个摊位的出版社,是否还有力量坚持文学写作。

但说实话,尽管如此,小说出版之际,我是指以图书形式面对市场时,往往也是我作为写作人感觉最坏的时候,现在它已经不是我的书,而是一件商品,面对的是消费者,我开始患得患失,我用消费者的眼光面对它,我觉得它有许多问题,也许外观应该更漂亮一些,内容应该更通俗一些,故事性更强一些,你真的是会在某个片刻对市场妥协,然而,作为作家,你更持久的怀疑是,或者说,这几乎是永恒的自我怀疑,你到底是否拥有这样的才能,让你的作品从五光十色的商品泡沫中浮现,富于感染力的,以文学自身的力量去打动读者?

现在谈谈我的这本书,《初夜》这个书名,从市场的角度,有种用性感招徕读者的嫌疑,然而正是这个嫌疑让我觉得有挑战,或者说,讨论初夜本身便是对禁忌的碰撞,虽然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初夜故事,“初夜”在这本书中更是一个隐喻,它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

半年前曾有个新加坡报纸的年轻记者问我最近在写什么书,我告诉她,正写一本书叫《初夜》,她说,哦,这听起来是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初夜这个词已经很久不听到人们用了。

她的感觉很正确,这个词现在的人的确几乎不用,现在的社会相对开放许多,初夜不再是民间社会道德上的话题,恰恰是在禁欲的时代,才会对初夜、Chu女这类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