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财色惊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3部分(第1页)

安全部的几位顿时大喜过望,心道你如果能够消停一阵子的话,我们的任务可就减轻不少了,这个主意果然不错。

几位同僚看着提出了这个建议的同伴,眼中都是钦佩,造汽车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没有几年是搞不出来头绪的,这回可是把范无病给套住了,怎么也能够挨到自己轮岗吧?上海呆够几年,就可以去北京,换个工作环境了,到时候管他范无病怎么闹腾?爱谁谁去!

因此那位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范无病要求,说是回头就把详细的资料给范无病送过来,然后这几位就告辞了,走的时候还夸奖了一下范无病公司的女职员们果然非常漂亮云云。

这几位离开之后,夏东海就有些怀疑地问道,“无病,你不会是真的想要造汽车吧?”

“为什么不呢?”范无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不要说你能不能造出汽车来,就算是你能够造出汽车来,谁会买你的车呢?美国人,曰本人,还是中国人?”夏东海毫不客气地给范无病泼了冷水,“人家可都是差不多上百年的汽车企业了,你拿什么跟人家争夺市场?就算在国内,你能抢得过几个国有大型车企吗?”

“市场的问题,从来就不是我所担心的,等我造出两万块钱一辆的家用汽车,你觉得销售还会成问题吗?”范无病回答道。

两万块一辆的汽车?!夏东海立刻撇了撇嘴道,“恐怕高档一点儿的摩托车,价格都要比这个贵吧?你凭什么那么有信心,就能够做出来这么便宜的汽车来?”

范无病叹了口气,怔怔地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对夏东海说道,“汽车有什么难造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吗?”

“你有信心比得过美国人和曰本人?他们可是有最成熟的汽车制造行业的。”夏东海一听范无病说出了这样的话来,就知道这位少年富豪肯定是打定主意要做汽车行业了,于是便不无担心地问道。

范无病转过身子,笑着对夏东海说道,“不论什么行业,只要有中国人做,其他人就可以考虑转行了。”

夏东海闻言苦笑道,“你这话虽然听起来听鼓动士气的,不过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觉得你还是再慎重地考虑一下为好,毕竟要投资汽车行业,可是一件大事,还是做点儿准备为好。”

范无病点了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所以我就要一个人好好地想一想。”

夏东海闻言,耸了耸肩膀,从范无病的房间中走了出去,正遇到风萍和陈靖楚要进屋,两个女孩子问他,“夏总,无病在做什么呢?”

“他能做什么呢?”夏东海摇摇头道,“闭门造车呗!”

闭门造车?两个女孩子顿时感到一阵茫然,这是什么意思?

第一百九十六章 武陟小机的新任务

第二天一早,安全部的人就送来了那份范无病急需的资料。

范无病仔细地将这份情报看了一遍,然后慢慢地考虑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有多大。

日本的汽车工业较之美国要晚许多年,自德国人卡尔。本茨于一八八六年发明以内燃机为驱动的第一辆汽车以来,至今汽车产业已经有百多年年的历史。

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可以说在众多产业中惟有汽车产业长盛不衰,并带动了钢铁、石油、机器制造、公路、住宅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虽然日本在一九零二年就制造出第一辆汽车,两年后就出现第一家汽车制造厂,但是日本的汽车工业大发展,主要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了。

汽车工业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三者于一体,在几乎所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济发展史上,汽车制造业都是或者仍然是它的主导产业。

因此这也导致了国家对于汽车工业的每一个变动都非常敏感,对于进口汽车实行配额制度以及高额的关税,就是为了维护本国的汽车制造工业能够有发展的空间。

范无病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一九二三年的时候,日本的汽车产量只有三百辆,而美国的汽车产量是四百万辆,但是到了一九八零年的时候,美国的汽车产量为八百万辆,日本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万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日本车省油。

自八十年代以后,国际原油的价格一直在不断攀升,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了能源危机,因此日本所生产的车型小巧,节能省油,价格低廉的汽车就比美国的高油耗汽车更有竞争力,再加上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日系车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范无病知道节能对于汽车地重要性,因此他想要造民用汽车,首选的目标就是日系车的生产技术,而不是欧美车系那种油老虎,因为他很清楚,随着国内公路建设情况的推进。高油耗汽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省油就是省钱,大家自然愿意选择节能省油的车型。

范无病所接受到地这份资料。正是日本国内一家叫作森腾研究所地汽车研发机构地详细情报。这家研究所自八十年代就一直再搞紧凑型轿车地研发。而且取得了不俗地成绩。只是由于资金和债务问题。一直没有能够竞争过对手。现在终于到了支撑不下去地地步。

这家研究所地老板一直在考虑找一个合适地买家。将研究所给卖掉。但是心里面又对于坚持了十多年地理想有些不舍。因此最近一直在犹豫当中。而作为研究所呢价值最高地科研人员们。他们则是想要找到一家地新地可以接纳自己地研究机构。至少要能够养家糊口。

范无病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份儿情报。心里面很有些激荡。于是便给武陟小机打了电话。要他赶紧过来一趟。有要事相商。

武陟小机很快就过来了。他这次来上海。主要是为了跟欧洲地几个国家地经销商订立新地合同。他们地水晶制品此时已经成功地打入了欧洲市场。前景一片光明。这次地订货量价值。就在一亿美金以上。利润相当可观。

“范桑。这么急着找我。有什么指教?”没有人地时候。武陟小机一般不叫范无病范总。而是叫他范桑。以示自己跟范无病地关系不同。

“嗯。确实是有件事情。想让你去做。”范无病招呼武陟小机坐下。然后又亲自给他泡了茶。找了一碟小点心。然后才说道。“你离开日本也有一阵子了。你那仇家也被我们一块儿给收拾了。如今是否有回去看看地愿望?”

“回东京去?!”武陟小机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