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晚清后的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1页)

四月二十三日下午,俄、德、法三国公使约好一起到日本外务省送备忘录。俄国公使的备忘录称:“俄国政府对辽东半岛归日本所有一节,不但认为有危及中国首都之虞,同时亦使朝鲜国之独立成为有名无实。以上实对将来远东永久之和平发生障碍。兹特劝告日本国政府,放弃确实领有辽东半岛。”

随后,俄国公使希特罗渥还警告说,日本要是永久占领辽东半岛,恐怕会招致冲突。德法两国公使的备忘录意思也差不多,德国公使哥特斯米德更是恫吓说:“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开仗是没有希望的。” 当时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患肺结核请假休养去了,值班的外务次官林董没见过这架势,听了这几个大胡子洋人的话,一时慌张得不知如何作答。

光说不练是不行的。为了给日本增加点压力,俄国命令其太平洋舰队在东海、黄海和日本海游弋示威,并在神户和烟台各聚泊数舰,炫耀武力。另外,俄国将在东西伯利亚的五万兵力全部集中到海参崴待命,做出一副开战的样子。德法两国也派军舰到黄海活动,大搞紧张气氛,仿佛战争马上就要爆发。

日本人这下慌了手脚,伊藤博文赶紧提请在广岛举行御前会议。伊藤博文经过数夜的苦思冥想,提出了三种方案:

一、断然拒绝俄、德、法三国要求;

二、召开国际会议,将辽东半岛问题交该会议处理;

三,接受三国劝告,将辽东半岛交还中国。

对于第一策,伊藤博文实在没有把握,光俄国人就够日本人喝一壶的了。伊藤博文自己也说:“俄国人的舰队有十二万吨,而我方的军舰连缴获的都算上才八万吨。不仅吨数不及,而且我舰在一年间连续奔波于海上,大部分受了伤。况且,他们还有四艘铁甲舰,如用来切断我之后勤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打仗。”

但对于第三种方案,日本人又心有不甘,于是便决定暂从第二种方案,即召开国际会议来处理这个问题。但后来外相陆奥宗光见到伊藤博文后坚决反对这个方案,认为这个方案会导致问题复杂化,说不定中国会挟洋自重,乘机不批准条约,使得《马关条约》成为一纸空文,这万一弄不好,到嘴的鸭子可就飞了。

陆奥宗光的意思是,先拖一拖,摸清三国特别是俄国真实意图再做决定。于是,陆奥宗光起草了一份备忘录,答复俄、德、法三国公使: “如中国政府同意:一、批准并在指定日期互换条约;二、偿还附加赔款;三、在日本撤离后永远拆除在旅顺口的防御工事;四、暂时占领辽东半岛作为担保;五、中国政府承担这一占领费用。日本政府同意放弃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但是,俄国的态度并未转变,仍旧严诘日本退兵。日本又想拉拢英、美、意三国组成反干涉的联合阵线,但英、美认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对它们没什么重大利益可言,为此得罪俄德法三国,得不偿失,代价太大,因而对日本的拉拢也无动于衷。

照会以后,俄、德、法三国公使不断到日本外务省催促其作出答复。俄国公使希特罗渥对日本外务次官林董说;“希望日本政府不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制造新的困难,与三国对抗。”法国公使哈尔曼也说:“日本在伪装的局外人的好意冲昏头脑之前,应该三思!”言外之意,是警告日本人别想用“拖下去”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计不成,陆奥宗光又生一计。他再次向俄国送备忘录说:“日本政府对于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权,除金州厅外,完全放弃。但日本与中国商议后,当以相当款项作为放弃领土之报酬。在中国完全履行其媾和条约上之义务以前,须占领上述土地作为担保。”同时,日本又向德、法两国送了同样的备忘录。

俄国人不是傻子,日本想通过这种方式变相的永久占领自己看中的金旅地区,岂能随意松口答应?在和德、法两国商量后,俄国人照会日本政府说对其提议很不满意,并认为“日本占有旅顺口于事有碍,须坚持最初之劝告,决不动摇。”

陆奥宗光玩尽心思,到此才算明白,国家实力的大小决定自己在国际事务上声音的高低,日本“如无以武力一决胜负的决心,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慑于俄、德、法三国的淫威,陆奥宗光在得到天皇的批准后,本着“对俄、德、法三国完全让步,对中国一步不让”的原则,电告驻俄、德、法三国公使,宣布放弃永久占领辽东半岛。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这才乐呵呵的表示非常满意。

但是,归还辽东半岛是有条件的。随后,俄、德、法三国又同日本就交还辽东半岛的条件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当时德、法认为,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乃是对俄、德、法三国的让步,而并非对中国让步,因此,日本不能对中国提要求。俄国也认为,即使要求赔款也不能过多,以一千万至一千五百万两为宜。

据说,关于这个问题,陆奥宗光曾在同三国公使会见时,用试探的口气问:“按阁下等之估计,清国能付出多少赔款?”俄国公使希特罗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前些天,德国公使阁下曾在做梦中得知其金额,据说为一千万两至一千五百万两。”陆奥宗光说:“如有买主愿买辽东半岛,便卖给出最高价格者。”希特罗渥哼哼道:“辽东半岛土地贫瘠,恐无支付巨额代价者。”德国公使哥特斯米德则插嘴说:“如自战略上论之,当然具有很高价值,但此难用金钱估量。”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陆奥宗光通过这次谈话,基本摸清了三国对赔款的态度,要从中国身上狠敲一笔了。(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随后,日本提出,中国需要赔偿白银一亿两赎回辽东半岛。经过中国的力辩和三国的反对,日本后来又主动降为五千万两。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最后三千万两成交,日本还提出必须在三个月内交清,随后日本军队才从辽东半岛撤回。

按照约定,清军陆续收回海城、凤凰城、岫岩和旅顺、金州、大连湾,1895年底,辽东半岛全部收复。 只可怜,在这个精彩的“三国干涉还辽”大戏中,清廷只不过是个任人摆布的小角色。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俄国人出了力,当然得要有回报。1896年6月,李鸿章前往俄国,访问期间签订《###》(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俄国修建一条穿过东北的大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日本要是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的话,中国所有口岸均向俄国兵船开放。换句话说,中国的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对于俄国的虎口夺食,日本引以为奇耻大辱,伺机要报这一箭之仇。1904年,日俄爆发战争,战场仍旧是辽东半岛,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战败的俄国将所有权益全部转移到日本名下。可怜的清廷又做了一次相公,居然还恬不知耻的划出战区,宣告中立,供他人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如此不争气的清廷,已经逐渐丧失了作为国人代表的资格。

一战爆发后,日本也没有忘记当年德国给自己的羞辱,趁着德国快要战败之际,突然宣布对德宣战并出兵占领了中国的青岛。当时的德国,从三国干涉还辽后,已经在青岛和山东半岛经营很长时间了。

有个电影台词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军国主义下的日本,终究撑不了多久,二战结束后,它获得的所有侵略权益,全部都乖乖的吐了出来。但是,它给那些受害国和本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却不是轻易能够抹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