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晚清后的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部分(第1页)

后惹下这么大麻烦,最后居然寸土未失,不过让全国人民赔银子了事,这在大清国的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外交上的“奇迹”!

于是乎,老太后尽弃前嫌,携光绪帝乐颠颠的从西安重返北京。只可惜肃毅伯李鸿章大人鞠躬尽瘁,还没等到老太后加封“一等候”,就翘了辫子,一命归西。

老太后是安然无恙了,但替她去死的却大有人在。这里不得不说说庚子年的罪魁祸首,原北京的那些当权派们最后的悲惨命运。

要说庚子之乱,实际上是起于毓贤,成于端王载漪、刚毅。但最初的源头,却是原山东巡抚李秉衡。李秉衡做山东巡抚的时候,乃有清官之誉,但此人个性偏执,见不得洋人洋派。山东大刀会杀了两个德国传教士,李秉衡给予包庇,结果德国人到朝廷告上一状,李大人最后被革职了事。

载漪、刚毅当权后,李秉衡被派去巡视长江水师。在天津陷落后的危急时候,李秉衡入京勤王,这对此时惶惶不可终日的慈禧太后来说,简直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了老太后最后的希望。只可惜,李秉衡虽然统帅四军,还拜了义和团大师兄纠集三千拳民,但仍旧是一战而溃,无脸再见江东父老,最后吞金自杀。

毓贤本是李秉衡的亲信,接班做了山东巡抚,其政策也是萧规曹随,和老上司李秉衡一脉相承。义和拳山东作乱,树起“保清灭洋”大旗,毓贤于是赐名“义和团”,首先将之合法化。义和拳在山东抢掠教民,焚烧教堂,毓贤置之不理。法国公使于是告到朝廷,毓贤和前上司一样,被免职召回北京。

庚子年毓贤在当权派载漪、刚毅等人面前夸赞义和团忠勇可恃,载漪等人大喜,毓贤咸鱼翻身,最后官拜山西巡抚。谁知这一去,既害了山西洋教士们的众多性命,也误了卿家性命!后来列强要求惩办罪魁祸首,首犯李秉衡,其次就是毓贤。

朝廷当时本已将毓贤撤职并发配极边,刚走到甘肃,上面又下令对毓贤即行正法。甘肃总督李廷箫,当时因为附和毓贤,纵容义和拳杀戮教民,转告毓贤正法之令后,大概是考虑到自己责任难逃,也随之服毒自尽。

义和团进北京,实际上是刚毅导引的。刚毅识字不多,却常以清正自诩。慈禧太后立端王载漪之子溥俊为大阿哥的时候,刚毅大力支持,捞取了政治资本,后来干脆依附载漪,身居要职。刚毅仇洋,只要见到谈洋务的,都斥之为汉奸走狗,貌似粪青!庚子年事发后,刚毅屡屡称义和团忠勇神灵,利用义和团消灭洋人,大有可为。大臣赵舒翘也大拍刚毅的马屁,连声附和,于是慈禧太后命刚毅将义和团带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后,刚毅跟随到西安,自知罪大,心力憔悴,不及和议就病死了,死后仍旧被追夺原官。

赵舒翘本刑部任职,经刚毅的推荐做了尚书。赵舒翘紧跟刚毅,大力支持其义和团政策。北京城破后,随慈禧太后到了西安。后来各国要求惩办罪魁,赵舒翘先被定为斩监候,洋人不满意,后又被赐令自尽,由陕西巡抚岑春煊监刑。赵舒翘先是吞金,老死不了,痛苦万状,还骂道:“刚子良(即刚毅)害我!” 岑春煊见状不忍,再让他服用鸦片烟,仍不死。岑春煊只好命人再进砒霜,到半夜还没断气,没办法,最后用厚纸蘸上热酒,蔽住七窍,才总算魂归西天。

徐桐本是汉军翰林,官拜大学士,以理学自命,对新学恨之入骨。他有两个门生,一个叫李家驹的,戊戌变法时去京师大学堂任职,另一个叫严修请开考经济特科,徐桐听了十分厌恶,把二人的名字贴在自家门上,不准两人进门。最可恨是他老人家住在东交民巷旁,老先生最讨厌见洋楼,为不从洋楼前经过,每次出城拜客,都绕一大圈子从地安门出去。

庚子年间,老先生已经八十岁了,头不混,眼不花,慈禧太后尊重他是老臣,大政方针常来咨询他,弄得老头子心花怒放,经常倚老卖老,很是骄横。义和团大反洋人后,老先生大喜,赠对联一幅:“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减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

八国联军攻破京城后,徐桐仓皇失措,其子侍郎徐承煜说:“老爸你庇护拳匪,现在洋人来了,恐怕死罪难逃,不如我们现在殉国,还可以保住大臣的体面,到时我到地下伺候您吧。”老先生开始不想死,小徐非要拿绳子给他,无奈之下只好上吊了。后来,徐家十八位女眷集自杀,最为惨烈,但小徐自己却逃了,但还是被日本兵抓到,后拘回刑部后奉旨正法。

董福祥本是回中枭雄,后投降了左宗棠,做了甘军首领。慈禧太后把甘军调到北京后召见了他,老董说:“臣无他能,惟能杀洋人耳。”其实就是一个莽夫。甘军本是土匪军,一向军纪败坏,武器装备也差,庚子年乱时,甘军就没少参加抢劫,后奉命攻打使馆,两个月都拿不下来,而使馆守兵仅有四百人。

八国联军进京后,董军大掠后逃回老家甘肃。因董福祥是回部将领,要惩杀罪魁的时候,恐怕会激起回民叛乱,不敢对老董处以死罪,最后将之革职禁锢在家了事。后来端王载漪被免一死,发配新疆,据说董福祥还想挟回部之众,拥端王叛乱,但只是个传言,董福祥最后老死回中。

启秀也是翰林出身,后官至尚书。同为理学爱好者的老资格徐桐对他很欣赏,把他推荐给了当权派刚毅,于是一起搞仇洋活动。主和派袁昶、许景澄被杀的诏书,就是出自启秀的手笔。慈禧太后逃跑后,启秀没有及时跟上,结果与侍郎徐承煜一起被日本兵抓去。

徐承煜就是大学士徐桐的儿子,当时的刑部侍郎。袁昶、许景澄、立山、徐用仪、联元的被杀现场,都是由小徐监斩,小徐当时还颇为洋洋自得,许景澄临时前,小徐,我先到阴间等你啊。后来小徐果然没有多活几天。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后,小徐跟老徐说,老爸你自杀吧,我到阴间去伺候您!老爸上当又上吊,但千古一难惟一死,小徐对自己下不了手,但后来还是被日军抓到,与启秀一起被关在日军驻地。

辛丑年正月,朝廷下诏处死徐承煜和启秀,日本军官闻讯后给两人置酒饯行,酒到中席,透露正法之旨已到,小徐脸色大变,连声喊冤,上滚下爬,对洋人骂不绝口。启秀还算冷静,知道大喊大叫也无事于补。两人第二天被送到刑部换好衣服,启秀从容就戮,而小徐已吓得有如烂泥。洋人到后,拍照完毕,验明正身,两人同时被杀。

正所谓,“昔日监斩官,今日阶下囚!”

端王载漪,实为庚子年北京当权派之首,权倾一时。载漪因慈禧太后立其子溥俊为大阿哥,按清世家法,立大阿哥即为废立做准备。但各国公使不以为然,不加承认(不贺),这给载漪头上浇了瓢凉水,载漪于是极恨洋人。

正好义和团兴起,以灭洋为号召,载漪听后大喜,派刚毅、赵舒翘等先后引导拳匪入北京。庚子年五月,载漪管理总理衙门兼管虎神营,兵权外交,一手掌握。许景澄、袁昶、徐用仪、立山、联元说不能和列强开战,都被载漪所杀。各国公使前往总署赴约,载漪派虎神营埋伏在路中,将德使克林德杀掉。通州失陷后,载漪还想杀奕劻、荣禄、王文韶、廖寿恒、那桐等人,因为北京城破没有得逞。

后来载漪跟随老太后到西安。议和后,载漪以为自己罪重,肯定要脑袋搬家了,但后听说以懿亲加恩发配新疆,永远监禁,大喜过望……总算保住一条老命!

8.11、庚子余闻一:宣战和使馆区屡攻不下的原因何在

慈禧太后并不傻,在明知不敌西方列强的情况下,何至于会悍然宣战?这个问题的确难倒了不少历史学家。

慈禧太后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说大概应该定义为歇斯底里。老太后虽说一直就是个泼妇,在国内,她要撒泼大家也无可奈何。但如此聪明之人,这次何至于不顾一切的撒泼撒到洋人身上,实在是让后辈好生奇怪。

有人说,老太婆的忽然放泼,是因为一封假情报所引起的。

我们姑且把镜头推回去,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封假情报。五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召开御前会议,本已决定召回李鸿章和袁世凯,意在和洋人讲和。但就在这天的深夜,一个黑影急匆匆的敲开荣禄家的大门,荣禄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心腹江苏粮道罗嘉杰的儿子,奉父亲之命星夜赶来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