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团宠格格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第1页)

珠锦抱着乾隆的手臂哼哼两声。

“朕刚才过来的时候,你们在说什么呢?什么上不上的?”

“诶?我有说过吗?”珠锦装傻,“好像有些印象,汗阿玛再重复一遍好不好,我忘记说的什么了。”

“算了,忘这么快,应该不是什么大事。”

丰绅殷德进宫陪了珠锦两天,珠锦年纪小,也没伤到元气,身体很快恢复,精神也回满,依然是活力满满的样子。

她每天照旧读书认字,学习骑射,老老实实地度过了来到清朝的第五个新年,

正月十二日,乾隆皇帝带上了阿桂、福康安、珠锦等人,自帝师出发,微服出巡前往江南。

临走之前命十五皇子永琰留下来,与刘墉、永贵等官员监听国政。

珠锦脱掉旗袍,换上了漂亮的汉人服饰。这个年代的汉族服装与明朝没什么两样,只有细微的地方受到旗袍影响,有一点点改动。

乾隆也脱掉了他那身明黄色的龙袍,身穿月白长袍,像个清矍的富家公子。

阿桂则是作为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低调地带着兵马沿路跟随,谨防出现意外。福康安也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只是他年纪小,今年才只有二十六岁,比和珅还要小四岁,而且他是孝贤皇后的侄子,论起辈分来,要喊乾隆一声姑父,乾隆很喜欢这个子侄,便将他带在身边,命他贴身保护。

坐着朴素的马车离开紫禁城许久之后,珠锦左右张望一下,才想起来:“汗阿玛,咱们这次不带丰绅殷德吗?”

和珅作为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也没有跟着一起啊。

依照乾隆对他的宠爱程度,实在不应该。难道是前朝又出事儿了吗?

珠锦的记忆力还没好到事无巨细全都记得的地步,她知道惇妃在去年冬天已经很不容易的。剩下的事情基本上都没记得时间,等见到某些相关的人或者事儿了,她才能记起来一些。

要是珠锦能过目不忘,估计她早就把《清史稿》从头到尾默写下来了。

“还想着丰绅殷德呢?”乾隆抚摸着她的后脑,“这回和珅要留在宫里做事,没法跟着咱们一起了。丰绅殷德也在家好好呆着,就不让他陪着咱们受这个苦了。”

“不是出来玩的吗?”珠锦刚说完,又被打了一下头,“哎哟!”

她抬头一看,就发现乾隆正从旁边的位置转过头来,“也就你这孩子,老想着玩。这次出宫可是有要紧正是要做的。”

珠锦了然。

乾隆、福康安、珠锦坐在同一辆马车里,乾隆旁边还留了一大块空,雍正就在那里。

雍正不显形的时候,除了珠锦,没人能看得到他。按道理说,乾隆看不到雍正的时候应该会放松一些,但是正因为看不到,他脑补的更厉害了,有个教导主任似的父亲在旁边盯着,乾隆哪敢放心玩?

“能跟我说说吗?”珠锦跟福康安不太熟,在马车里有那么一点点拘束。

主要是他们年纪差得太多了,以前倒是在宫宴上远远地看到过,但是最多打个招呼,多余的话一点儿都没说过。

福康安虽然才二十多岁,但是已经戎马倥偬了好长一段时间,皮肤晒得很黑,很帅气,很沉稳,气质好像比实际年龄要大一点。

如果他与和珅住在一起,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和珅的年纪更小一些。

乾隆也能感觉到珠锦的那么一点儿拘束,他看着珠锦怪无聊的,福康安这个大人,比珠锦一个小孩子还要拘束,乾隆也不指望他活跃气氛了,接着珠锦的话说:“倒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一件件小事儿累积起来,让人心里烦。”

东南那边经常有人,基本上隔几年就有一次起义。阿桂、福康安这些朝中众臣,带着士兵到处去平叛。

福建、广东、贵州、台湾、西藏,光是福康安自己就都跑全了。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地方儿,是因为离着京城太远,管辖不及时,民心容易荡动。他原本打算大张旗鼓地过去瞧瞧,让这几个地方的人也都知道皇上的天威浩荡。

现在改成了微服私访,只能像圣祖康熙爷一样,去暗地里看看那些官员是怎么治理的。

说起来这还是乾隆活了这么多年头一次微服私访,还是带着雍正一起。

回想起来前几次南巡看到的国泰民安,乾隆期待着让雍正也看一看他治下的江山。

乾隆说完了那几次起义,福康安这个亲自领兵作战的将领也能插上几句话。等他发现珠锦比普通的五岁小孩更成熟,可以正常交流之后,松了口气。

气氛渐渐熟络起来,珠锦得寸进尺,继续问:“那谙达他又处理的什么事儿呢?”

乾隆不觉得珠锦能听得懂,以为她是小孩子好奇心重,一定要得到个结果才罢休。马车里是福康安和雍正,都是自己人,说说倒也无妨。

可是和珅是去惩治贪官污吏的,要是雍正知道,他的大清还有这种贪官,了这么多年,上头的人竟然一个都没有发现,还不一定怎么数落他。

可是,汗阿玛也说过不会插手大清的事情,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最重要的是,他自以为雍正不知道,但是实际上呢?他汗阿玛可是能隐匿身形的,朝廷里的事儿,还真没几件他不清楚的。

想到这里,乾隆彻底安心,“云南粮储道海宁上诉李侍尧贪纵营私,朕对李侍尧寄以厚望,实在没想到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来。朕派和珅还有喀宁阿前去查理此案,若是当真有的行状,朕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