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长安萧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7章 长恨歌一百零一(第1页)

风长卿率残部西逃至陕郡,叛军紧追不舍,就在叛军即将追上之时,恰逢高仙之率大军来援,将叛军暂时击退。

然此刻追击唐军的叛军并非主力,而率领叛军主力的陆善,为东京宫阙宏伟所迷,遂驻留于东京,陕郡太守得知洛阳城沦陷后,弃城而逃。

“兄长,我有愧于朝廷。”

风长清一路逃亡,见到高仙之后跪地大哭。

高仙之扶起失魂落魄的风长清,“二郎,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边军强悍,而新募士卒未经训练,又岂能与正规军作战,我奉命跟随荣王东征,现有十一万人马屯于陕郡,这次一定能够收复东京。”

风长清却摇头制止,“我与叛军血战数日,未曾一胜,叛军如今士气旺盛,锐不可当,如今潼关无兵守御,一但叛军入关,那么长安就危在旦夕了,陕郡无险可守,一旦我们失败了,那么真的就没有人可以阻挡叛军了,我们不如一同率兵前往潼关据守。”

高仙之觉得有理,于是点头答应,当他率部返回陕郡准备奏请荣王拔营奔赴潼关时,帅帐内却传来了噩耗。

监军边令承大哭的指责风长清,“风长清,你可知罪,荣王闻东京失守,叛军攻占洛阳,悲愤交加,吐血身亡。”

“什么?”

高仙之大惊,遂匆匆赶往帅帐。

此时正有一众官员跪在帐内哭泣,荣王李惘紧紧攥着一张军报,早已扩散的瞳孔睁得十分大。

“天!”

高仙之跪地痛哭,荣王东征时,群臣无不寄予厚望,而今忽然薨势,必然会影响军心。

但高仙之并没有犹豫,而是继续吩咐拔营,并将荣王的死讯快马上报朝廷,“所有人,即刻拔营动身,赶赴潼关。”

洛阳沦陷,风长清与高仙之连连败退,无奈只得弃陕郡而赴潼关,河南诸郡见东京失守,于是纷纷归顺叛军,其中便有临汝郡、弘农郡,济阴郡、濮阳郡、云中郡。

此时正逢陆善的心腹大将进攻振武军,苏仪遂朔方军东出,而潼关守军力量薄弱,各路援军皆未到达,临时募兵也需时日,于是军师颜庄与高上便向陆善提议攻打潼关直入长安。

然而攻下东京后的陆善,便迫不及待的进入了紫徽城,宫阙宏伟,很快他就被富丽堂皇的明堂所吸引,从而萌生了称帝的想法。

“大王,大王。”

颜庄看着明堂内倚坐在天子宝座上的陆善,似乎并没有将自己的提议听进去。

高上旋即拉着颜庄跪伏,“恭贺大王,取下东京。”

陆善坐在金灿灿的椅子上,身手摸了摸扶手,忽然冷笑一声,“天子的宝座,也不过如此嘛,曾几何时,我还是一名贩夫,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也能进入这样奢华的大殿中,更不敢想今日能坐在这张天子才能坐的宝座上。”

说罢,陆善躺在椅子上长舒了一口气,“运气这种东西,来了,就挡不住了。”

“报!”

“河北平原郡急报。”

严真清的抵抗与那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从平原城传到了河北各郡,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其中就有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邺郡太守王焘等人,纷纷领军归附平原郡。

陆善看着手中的军报,气的大怒,“一群废物,一个小小的平原城都攻不下,我要你们有何用。”

“各郡投降的人马纷纷倒戈严真清,我军不能止。”

报信的士卒说道。

见陆善生气,高上于是献策道:“河北诸郡归顺平原,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大王已经攻下了东京,只要大王将东京留守与御史中丞以及采访处置判官蒋卿的头颅送往河北,告诫诸郡,他们一定会再次惧怕而不敢反抗。”

陆善遂派部将段梓光带着东京留守李成与御史中丞卢以、采访判官蒋卿的头颅前河北道,向诸郡立威宣示。

----------------------------------

帝国的西侧,东京沦陷与荣王薨势的消息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到长安。

风长清全军覆没,仅只带着几个副将逃离出了洛阳,与高仙之汇于陕郡,陕郡太守逃往河东,陆善遂派骑兵追击高仙之部。

面对凶狠的骑兵,唐军败逃,一路上丢盔弃甲,士卒为逃命争相踩踏,死伤无数,对于自己亲自征召而来的子弟兵踩踏而死,高仙之很是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