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长安萧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8章 长恨歌一百一十二(第1页)

叛将蔡熙逃回洛阳,正逢陆善派遣的大将田震在潼关对峙的数月,久攻不下,如今面对河北的再次失败,陆善雷霆大怒,本想斩杀败军之将,却被左右心腹劝止。

于是便增派两万步骑,其中有一万人马是陆善驯养的精锐——曳落河,又令部将率范阳兵马赶往河北增援,共计五万,加之在河北道的叛军,号称十万大军,驰援施寺明,讨伐苏仪。

燕军增援迅速,苏仪急召三军将领商讨御敌之策。

“叛军的主力如今在关中攻打潼关,哪有什么十万人马呢,况且叛军在河北四处屠戮残害百姓,早已失尽人心,就算真有十万,我们也不怕。”

一连打了几场大胜的朔方军,士气高涨,面对叛军的增援也毫无畏惧之色。

众将围着沙盘,纷纷要求苏仪出兵正面对敌,李光必见苏荷一直盯着沙盘,于是开口问道:“王妃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出兵固然有胜算,但敌情不明,贸然应战,就算能赢,也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苏荷谨慎的说道。

“还请王妃为我等讲解。”

李光必叉手道。

“诸位知道,河北意味什么吗?”

苏荷又问道众人,随后他指着沙盘东北处的范阳,“是敌军退往范阳与求援的咽喉。”

“叛军派范阳与洛阳两路人马,加上施寺明在河北的势力,形成三路合围之势。”

苏荷继续分析道,“河北道连接着河南,是他们北归的退路,叛军势必会要夺回,因此派出的增援,一定是精锐。”

听得苏荷分析,众人纷纷点头,觉得很有道理,显然苏荷如今在苏仪帐下的威望,仅次于主帅。

“我们从朔方一路而来,所遇部队,皆是团练兵与蕃汉边军,虽是正规军,却算不上是精锐。”

苏荷又道,“诸位可知道陆善在范阳筹谋了十余年,训练了一支叫做曳落河的精锐之师吗?”

“曳落河?”

这些朔方军的将领,还未曾与陆善交手过,自然也没有接触过这支部队。

“曳落河在突厥语中是壮士的意思。”

这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右骁卫将军浑进突然开口出道,“陆善是胡人,大概也是胡言的意思,壮士在部落中,都是以一敌百的勇士,其身材魁梧粗壮,臂力惊人。”

浑进的话让众人震惊,“以一敌百?”

“我朔方军连年作战,士卒皆是勇士,就算所谓的曳落河再强悍,面对正规训练的兵卒,也无法以一敌百吧?”

有汉人将领提出了疑惑。

“浑将军说得没有错。”

苏荷道,“天圣十一年的上元节,长安发生兵乱,我亲眼所见,陆善的女儿带着十几名壮士,阻拦了叛乱的禁军数百人。”

那夜,若不是陆善的女儿,李忱与苏荷几人,恐怕就要命丧于叛军手中。

如此,众人便更加震惊与忧惧了,“那这样说来,陆善之所以能一路打到洛阳,是靠的这支人马。”

苏荷点头,“我今日说出来,不是想动摇军心,而是想要提醒诸位,莫以小胜而沾沾自喜,行军作战,切勿生轻敌之心,就算多敌军数倍的兵力,也当谨慎行事,确保以最小的伤亡与代价取得胜利,叛军为何在后来面对朔方军时节节失利,除了我军骁勇强悍,更是因为他们轻敌,以为以多敌少,便能胜利在握。”

众人心服,纷纷叉手道:“王妃所言极是,末将等愿听调遣。”

苏荷回头看了一眼父亲,得到父亲的点头后,开始讲述自己御敌的对策,“博陵郡为叛军所占,但是叛军的屠城之举,已经遭博陵百姓痛恨,故而我们将破敌之地选在博陵,将大军屯于恒阳县,有嘉山为阻,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