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长安萧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2章 平胡曲十六(第1页)

最终,李怏并没有听从群臣的劝谏,反而力排众议,任命房贯为招讨使,并按旧制,设立监军,派遣中使作为监军一同出征。

得到重用的房贯,便又上奏皇帝,请求自选参将,此举也得到了李怏的支持。

房贯便从群臣中挑选了几个文弱书生,其中,以御史中丞邓瑾善为副将,户部侍郎李义为行军司马,给事中刘易为行军参谋,至于投奔新帝的那些名将,他们大多都看不起房贯这样的读书人,所以房贯一个也没有选。

李怏此举,引起了朝中武将的不满,然而面对新君的施压,他们又不得不将手中兵权交出。

——禁中·元帅府——

元帅府内,将领们聚集在一起宣泄不满,长平王李淑与长史李必只得尽力安抚。

“元帅,长史,陛下让几个不懂军事的书呆子带兵,这算什么事啊?”

“我等不远千里,带着麾下亲兵前来投奔,本是要报效朝廷,收复中原的,而今却被冷落在此…”

“两京尚未收复,社稷未兴,陛下如此行事,实在是太过让人寒心。”

“让几个书生挑大梁,这天,迟早会塌。”

“诸位将军,稍安勿躁。”

李必一边劝阻,一边命人端来御寒的好酒。

“李长史,陛下最是亲近您,您难道就没有办法劝谏吗?”

李必长叹了一口气,他望了一眼主座上的长平王,众人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陛下这般做,是要效仿圣皇吗?”

诸将怒道,“大业未定,就开始提防自己的长子。”

“够了!”

长平王呵斥道,“你我皆为臣子,于君命,当唯命是听。”

长平王的发话,众人这才安静了许多,但他们心中的不满,却是难以消除,“大王,我等麾下士卒,如今都由一个书生统领,这如何叫人放心。”

“是啊大王,陛下不重用我等倒也没什么,但是冷落朔方节度使,而启用一儒生,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自叛军造反,朝廷军队节节退败,唯有因陛下为太子时所举荐的苏仪将军在河北取得胜利,大快人心,而今天下诸将中,死的死,伤的伤,还能够带兵的,唯苏将军声望最高,陛下召将军赴行在,却弃而不用,是何道理?”

对于父亲做法,李淑长叹了一口气,“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此事,待寡人与长史商议,再上奏陛下,与诸位一个交代。”

“我等愿为大王效力,听命于大王。”

李淑很是无奈,一天下来,应付武将比上战场都累,作为儿子与臣子,虽然心中不认可,却也只能替君王向众人做出解释。

李淑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禁中,他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去了孝真公主的暂住地。

刚一入内,李淑也宣泄起了自己的不满,“姑母,作为儿子,我自问没有做出任何不忠不孝之事,对于曾经的东宫,我也是尽心尽力,翁翁不喜欢阿爷,我从中调和,东宫几次临危,都是我去冒险求的十三叔。”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李淑红着眼眶,“现在两京还在叛贼手中,天下的百姓还没有归处,他怎能因一点疑心,只顾自己手中的权力呢。”

然而孝真公主却好像满不在乎,不以为然的说道:“父子猜疑,从李唐建国开始,就反复上演着。”

“就好像是上天降下的诅咒一样,从未断过。”

“诅咒?”

李淑大惊。

“淑儿,你要记住,你与陛下,先是君臣,而后才是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