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唐朝第一猛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就剩下三人后,李恪说道:“我想出部书,同时还想建立个书局,不知道你们兄弟两个是否有兴趣?”

“书局是什么?”张大素问道。

“书局就是负责选定、修改、排版、印刷、出版各类书籍的地方。”

“这倒是符合我们兄弟的喜好。不过,要想出一部书,可不是三五年可以做到的,而且十分繁琐……”

李恪止住了对方的话,说道:“我知道目前最耗费时间的地方在哪里。但是你们没有注意到我刚才所说的话。我说的是‘排版’,而不是‘雕版’。听明白其中的不同了吗?”

“那这其中有何不同吗?”

“所谓雕版,就是在木板上雕刻上字,然后再印刷出来。但是整张木板只要有一个错字,那么这一整张木板就要报废。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说每一个字都是单独的呢?”看到两人还是没有反应过来,便从桌上拿过四个茶杯,说道:“假使这四个茶杯分别代表四个字:张、大、素、安。我如果想印刷张大素三个字,那么这三个杯子就可以了,如果想印张大安,那么只要把代表‘素’字的这个杯子拿开,换上代表‘安’字的这个杯子了。这样一来,我们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多的单个字模,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码放好。等到我们要用的时候,只要取出来在模具中排版,等到用完时再放回原处。这样一来……”

不等李恪把话说完,张大素便忍不住插口说道:“这样一来,印刷一部书的时间将大大缩减。只要人员充足,印刷一部书也许只需几个月的时间,也许时间会更短也未可知。”

张大安突然间插嘴道:“安倒是有个办法,如果此法可行的话,殿下倒是不妨去禀告陛下,以刊印、校对典籍为名抽调国子监的太学生以及秘书省的官员来排版。这样的话,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籍刊印出来,而且还可以省下一大笔的人工钱。”

“好主意。不过有一事还要劳烦你们两个。”

“但说无妨,只要是与校对、印刷书籍有关的事情,我兄弟二人绝无二话。”

“你兄弟二人先把所有的文字都用楷书抄篆下来,并且按照该字在书籍中出现的频率多寡,给予分门别类。这样一来,经常出现的诸如‘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就要多多的准备,而那些生冷的文字,只要预备几十个便可。你们这就回去开始着手准备,我这就去拜见父皇。”

御书房内,李世民仔细的听完了李恪的解释,又问了几个细节上的问题后,感到非常的满意。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的所有请求,并且下令负责提供宫内陶瓷器具的官窑,全力配合他,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需的所有文字模具全部烧制出来。

七月底,经过近四个月的忙碌,李恪的书局终于印刷出第一部书……《论语》。其后的一个月内,《孟子》、《大学》、《中庸》也相继问世。被后世称之为“四书”的四本书,终于全部刊印成书。首次发行,每部书印刷了一万本,以每本书五百文的价格,在京城长安以及东都洛阳发售,在短短的二十天内便销售一空。

兄弟们:看在漫步如此勤奋码字的份上,给点收藏吧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十三章 父子谈心

第十三章 父子谈心

时间回到八月初,李恪印刷《论语》成功的第二天,李世民将《论语》以及活字带到朝堂之上,让众臣予以评论。此时,朝中众臣早已习惯了这位蜀王殿下所发明的新奇玩意。不管是茶叶还是太师椅,都已经深为众人所熟知与喜爱,就连几日前刚刚开业的那家酒楼,殿上之人也大多已经光顾过。就比如说那家酒楼所特有的“辣椒”吧,刚入口时,如同吞火一般,可是却令人回味无穷。这位蜀王殿下,虽说善于创造新奇玩意儿,但是价格也是高的离谱,在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又忍不住心有余悸。

就当所有人认为,此书一定又是天价之时,这个王爷居然定价每本只有五百文。要知道,之前虽说也已经有雕版印刷供批量印制书籍,但是限于雕版不易、雕版容易耗损且不易保存的诸多因素限制,刊印出来的书籍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家所能够买得起的。如今,这位蜀王殿下定价如此之低,还真如陛下所说那样,要让平民百姓也买得起书,看得起书。这位蜀王殿下,行事还真是与众不同。不由得对他的这一举动大加赞赏。

李世民趁机提出要给李恪授以“开府仪同三司”,却不料公孙无忌、魏征等一干老臣则大加反对。理由是:蜀王尚未成年,此时不宜操之过急。

李恪虽说当时并未在场,但是事情发生在每月初的大朝堂之上,好巧不巧的是殷洪悦这个世袭的混混公爷也必须参加。于是,下了朝会便立即赶往蜀王府。由于这段时间,一直在四处忙碌而中暑,正在家休养的李恪,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高从躺椅上蹦了起来,跺着脚破口大骂长孙无忌、魏征不是东西。紧跟着派人传话,今后凡是长孙无忌以及魏征家到店里买东西吃饭,价钱一律加倍。

殷洪悦一看事情要坏,连忙劝解道:“恪,不要生这么大的气。不管怎么说,长孙大人也是你舅父。闹得太僵了,,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呵呸!这老匹夫哪有个当舅舅的样子啊,一家人不知道帮衬着说点好话,反倒把好处往外推。我没有这样的舅父!还有那个魏征……”李恪这一口气就足足骂了有十分钟。

劝了一阵,见到没有效果,殷洪悦只好先行告辞。时间不长,魏奕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气都没喘匀,便连忙不迭给李恪赔礼道歉。好话说了一箩筐,直到拍着胸脯说要在最好的酒楼摆上一桌,给他赔礼道歉,李恪这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不再在价格上为难魏家。

转眼间中秋佳节将至,家家户户都在准备中秋食物,李恪名下的天下一品酒楼也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象征月圆人团圆的月饼(月饼一词,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于北宋年间)。由于做工外形精细、味道鲜美且口味独特又种类繁多,价格也适中,所以一经推出立即便风靡京城。甚至还出现了供不应求,排起长龙购买的奇异景象。

御花园内的凉亭内,李世民一边品尝着李恪送来的月饼,一边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恪儿,你这一年来一直在忙碌,但是所做之事多于政事无关,关于这一点,朝中大臣对你多有诟病。你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

李恪站起身给李世民的茶杯内倒满水,说道:“他们那是在嫉妒儿臣,父皇不必去理会。”

“据说你在自己的店铺之内立有规矩,凡长孙一族前去购物,价格都要贵上一倍,此时可否属实?”

“父皇,此等小事,您又何必费心。儿臣心中有数,不会做出过分出格之事来的。”

李世民摇了摇头,没有就此事继续纠缠下去。 “恪儿,你自幼便聪颖好学,朕一直对你寄予厚望。转过年,你便十七(虚岁)了。也该收收你这散漫的性子,帮着为父治理天下了。”

“父皇,如今我朝人才济济,文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能臣替您治理朝政,武有李靖、李绩、程知节、尉迟敬德等人为您开疆拓土,戍守边关。太子殿下更是文武双全,大有父皇昔日风采。父皇又何必难为儿臣,让儿臣涉足朝政呢?”

“你这话似是另有所指,是否有事瞒着朕?”

“父皇,您看儿臣如今,虽说并未涉及朝政,但也是在为民出力。儿臣早就听说,朝中之人有人抱怨,说儿臣恃宠生娇,借着父皇的宠爱大挣黑心钱。但是父皇不妨想想,儿臣牟取暴利的行当都是哪些?都是那些奢侈品,都是那些与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关联,或者说都是普通平民消费不起之物。再说,儿臣又没有逼着他们去买,是他们自己愿意去享乐,与儿臣何干?但凡与百姓有关之事,儿臣可否有肆意哄抬物价。儿臣这也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在为朝廷尽力罢了。儿臣一直认为,民富才能国强。当然儿臣所指的‘民’不是那些少数的地主富商,而是那些贫苦的百姓。这有这些占着绝大部分的人都富了,国家才能真正的富强起来。”

“恪儿,你的想法很好,非常有道理。但是这些都充分说明你有心为朝廷出力,可是你却不这样做,为什么?朕要知道真正的原因,而不是那些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