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夫妇男的叫什么女的叫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政治家。

秦僻处西陲,周初为附庸小国。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周孝王把秦(今甘肃陇西)地封给他,作为他的食邑,续嬴氏。春秋初年因非子后裔秦襄公###西戎,助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并承平王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后定都於雍(今陕西凤翔南)。到了秦穆公时,国势逐渐强大起来。他是秦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之路。

秦穆公继位当年(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秦穆公娶晋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为妻。穆公五年(前 655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就将他们作为穆姬的随嫁的人陪嫁到秦国。百里奚不愿忍受奴隶的生活,逃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人捉去。穆公胸怀大志,却苦于无贤才辅佐。有人告诉他,穆姬媵人百里奚是不可多得的人材,他喜出望外,急忙去请,却得知百里奚已经逃到楚国。秦穆公愿以重金赎回百里奚,又怕楚人不给。於是派使者到楚,说:“百里奚逃到贵国,请允许我方用五张公羊皮将他赎回。”国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钱,也就答应了秦的要求。当七十余岁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与他商谈国事。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君公垂询!”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坚持向百里奚讨教,两人一直谈了三天,穆公十分高兴,以百里奚为国相。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大夫」。百里奚辞让道:“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不为世人了解。当年我在外漫游受困於齐,不得已向别人乞讨,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因此想到齐君无知那儿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幸免与无知一起被杀。我到周地,见王子颓喜欢牛,就以养牛去接近他。后来,王子颓想用我,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免於被诛。我到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阻止我。我也知道虞君不会信用我,只是为了那一份俸禄和爵位,暂时留下来,想不到就当了俘虏。从这三件事,我深知蹇叔的贤能。”秦穆公於是用很重的礼品,将蹇叔请来秦国,任命他为上大夫。

秦国要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其东邻晋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辅佐下,秦穆公将注意力集中於晋。晋献公晚年,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和夷吾出逃。穆公九年(前651年)晋献公死,骊姬子奚齐继位,旋即被其臣里克杀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为晋惠公。夷吾事先答应将河西八城割给秦作为谢礼,但继位后却毁约。晋臣丕豹逃到秦国,受到穆公重用。十二年(前648年)晋国旱灾,秦穆公运了大量粟米给晋。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乘机出兵,於次年攻秦。双方在韩原大战,穆公被困,这时从战场一角冲出三百野人(也就是现在的农民),他们手持利器,勇猛无比,晋军大乱,秦军最终生俘晋惠公。怎么会有三百个农民助战呢?说起来还有个故事:秦穆公先前走失了一匹马,后经追查原来是岐山脚下的农民捉得并分给三百个人一起吃了,官吏要治他们的罪,秦穆公说:“有德才的人说不因为畜生而杀人,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于是便给他们酒喝。这种以德报怨的品质没想到帮了自己的大忙,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后,将其放回。晋惠公送太子圉到秦国为质子,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二十三年(前637年),晋惠公死,其子子圉逃回国继位,为怀公,继续迫害逃亡的公子重耳。秦穆公於是将重耳从楚国迎来,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将女儿文嬴及四位宗女嫁其为妻,然后於次年送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杀死子圉,在秦的参与下,尊王攘夷,败楚城濮,成为霸主。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晋文公死。这时,杞子从郑国派人送信回国,说:“郑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如果悄悄地派军队来,郑国就能得到。”秦穆公问蹇叔和百里奚,两人回答道:“经过几个国家几千里路去袭击别人,很少有成功的。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不能去!”秦穆公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俩不必再说。”於是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三将带兵出发。百里奚和蹇叔哭著为军队送行,秦穆公很生气,说:“我出兵,你们却哭著沮丧我军的士气,这是为什么?”二老答道:“我们并不敢沮丧士气。只是我们年纪大了,儿子要出征,怕以后再也见不看了!”二老对其儿子说:“你们的军队一定会吃败仗,晋人将在崤山(河南省西部,灵宝县、陕县南部)阻击。”三十三年(前627年)春,秦军东去,经过成周北门时,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看了以后说:“秦军轻挑而无礼,一定会失败!”秦军经过滑国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贩了牛准备到周去卖,见秦军,就将所带的十二头牛全部迭给秦军,说:“听说大国将要诛灭郑,郑君已经作好迎战的准备,派我先迭十二头牛犒劳贵军士卒。”秦军三位将军商量道:“郑国已经知道我军要去袭击,去了也没有用。”於是灭了滑国,往回撤兵。滑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丧父,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于是,将丧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击,大败秦军,将三位秦将全部俘获。晋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对襄公说:“这三人挑拨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穆公对三人恨入骨髓。你何必自己去杀他们呢?不如放他们回去,让穆公去将他们煮死!”晋襄公同意了。孟明视三人生怕晋襄公变卦,拼命往回赶。没过多久,晋襄公果然后悔了,派阳处父去追;阳处父追到黄河边,孟明视等人乘的船刚刚离开岸边;阳处父急中生智,解下拉车的马说:“这是我们国君送给你们的千里马,请三位回来接受。”三位秦将哪里还敢上岸?阳处父无奈,眼看着那只船朝对岸划去。就这样,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回到了秦国;秦穆公穿了素服,看到郊外迎接孟明视等人,说:“我不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位遭受耻辱,你们有什么错?你们要专心谋划报仇雪耻,不可懈怠!”恢复了三人的官职,对他们更加信任了。三十四年(前62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於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秦穆公仍旧没有办他们的罪,但这次孟明视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变卖了家产,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然后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认真总结吃败仗的教训,从难从严地训练部队。这年冬天,晋国联合宋、陈、郑三国,出兵进犯秦国的边界。孟明视严令:只许防守,不准出战,结果让晋军夺去两座城。国人对孟明视议论纷纷,说他输怕了,称他为常败将军,要求国君换将,秦穆公则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他对孟明视深信不疑。崤山之战的第三年夏天,孟明视认为部队训练好了,有了克敌制胜的把握,便请求秦穆公亲自挂帅出征,秦穆公征发兵车500辆,又拨出一批钱粮,将出征将士的家里生活安排好,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秦军以一往无前的精神,一举夺回上次战斗中丢失的两座城,接着又攻下了晋国边境的几座大城。秦穆公率领大军进崤山,掩埋了三年前在这里阵亡将士的尸骨,秦穆公亲自主持祭奠仪式,然后,凯旋回国。

但是,晋仍然是阻碍秦东进的一道坚实屏障,只能向西发展。当时,在今陕甘宁一带,生活著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如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陆浑之戎。他们生产落后,披发衣皮,各有君长,不相统一。他们常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给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难。秦穆公向西发展,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次第征服。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义渠(在今甘肃宁县北)和大荔(今陕西大荔东)。其中,绵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正好,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了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又用内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时,给绵诸王送去女乐二八。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他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国内大批牛马死亡,也不加过问。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秦穆公这才让由余回国。由余的劝谏,受到戎王的拒绝。在秦人的规劝下,由余终於归向秦国。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么将这么善良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一百条命将他们换回来!

秦穆公死后,其太子罃代立,是为康公。

笔者赋诗一首曰:

唯才是举扶社稷

宽厚仁义解危机

崤山之战改方针

西戎霸主秦穆公

楚庄王熊旅传记

春秋时期楚国君主,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春秋五霸之一。芈姓,熊氏,名旅,又称熊侣。在位期间(前613~前591)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举,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攻灭庸国。公元前606年,庄王伐陆浑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带),陈兵问鼎于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接着又破陈围郑,晋出兵救郑时,两军大战于邲(今河南郑州北),晋军败绩。此后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当时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楚国在城濮给晋国战败以后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儿子商臣害死了。这可是算是给中国历史弑父夺位开了个先河,成王的君位便是杀兄所得,而最后被亲生儿子害死,也可以算是因果报应。楚成王在立嗣问题上曾遭受过斗勃的反对,斗勃认为商臣缺乏仁义,野心勃勃。这事被商臣知道后就找了个通敌卖国;收受贿赂的罪名把他杀了,成王过后方知冤枉了好人,于是想改立太子,被商臣得知;于是开始紧急策划起来,一天晚上,趁着老爸病重的时候,打开武器库,把自己的手下武装起来,神不知鬼不觉地冲进楚成王寝宫,一进门就把绳子扔在楚成王脚前,说:“爹,我们给您送终来了,您岁数实在够大的了。”老人家一听,老泪纵横,心里全明白了,儿子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但他还不想死,要求死前叫人煮一只熊掌吃,好拖延时间,等待救兵。可商臣不吃这套,说道:“老爸,您老就留着点肚子到地下再吃吧。”万念俱灰的楚成王就这么被儿子逼死了,商臣继位,是为穆王。楚穆王对失败不甘心,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拉了过去。周顷王六年(公元前六一三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的时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儿子旅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晋国见楚国忙于办丧事,晋国又重新会盟诸侯,订了盟约,随即将楚国拉过去的陈、郑等国又收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一下,楚国的大臣们全急了,要与晋国决战。但是,楚庄王仍无动于衷。即位近三年以来,他整天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这一天,大夫伍举进见楚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 “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乌。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打猎。喝酒欣赏歌舞。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在眼前了吗?”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极了!”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早晚是要灭亡的。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便杀吧。”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楚庄王首先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当时楚国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庄王便任命了三个大臣去分担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权力,防止斗越椒作乱。

庄王喜欢打猎,他的夫人樊姬去劝阻他,始终不听,樊姬无法,就不吃肉了,楚庄王才觉悟了。改过自新,对于国家大事,非常的勤谨起来。楚庄王时常称赞虞邱子的贤德,樊姬说:“这并不算得是忠臣,我服侍君王,算起来有十一年了,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