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夫妇男的叫什么女的叫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1页)

楚结盟的目的是为了孤立楚,然后击破之。昭王六年(前301)秦以楚质子杀秦大夫逃回楚国为借口撕毁秦楚盟约,转而与齐联盟,并联合魏、韩攻打楚国,楚大败于垂沙(河南省唐河),主将唐昧被杀,伤亡2万余人,垂丘失守(河南省泌阳北)昭王七年,趁楚新败之际,秦继续攻楚,破楚军于新城(河南省襄城),杀楚将景缺,斩首三万。公元前298年,昭王以一纸书信,诱骗楚怀王入秦并将其扣留,以之为质要挟楚交献土地未遂,便发兵取析(河南内乡西北)共15城,斩首五万。昭王十一年(前296),经苏代策划,齐、韩、魏、赵、宋五国攻秦,秦主动采取以土地换和平手段,归还魏的封陵与韩的武遂,化解这次军事行动。同年楚怀王死于秦,楚秦关系进一步恶化,但楚国老王刚死,新王初立,自顾不暇,无力复仇。昭王抓住良机,次年予楚粟五万石稳住楚国,转而反击韩魏联军。公元前293年,秦在伊阙给韩魏联军致命打击,歼敌24万,继而攻占韩魏数城,迫使魏割让河东四百里,韩割武遂地200里予秦。这次新占的宛(河南省南阳)、邓(河南省孟县)均为冶铁中心,秦军武器得以更新提高,军力更为壮大。此后几年秦连续对魏韩用兵,占魏61城,迫使魏献出旧都安邑。后来多次攻打三晋进一步削弱三国国量,扩大版图和实力。

接着,将打击矛头指向最强的齐国。齐与秦无疆界关系,无直接军事矛盾,但弱齐有利于秦的近攻策略的实行。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秦改而奉行近交远攻打击强齐,利用东方各国矛盾,参加燕国发动的对齐战争。燕、赵、韩、魏、秦在济西(济水以西,山东省卿城以南地区)击溃齐兵,攻克齐都临淄,齐国失陷七十余城,几乎亡国。此战,秦出力不多,济西告捷后即撤军,但从战略分析,得利最大,虽未占城掠地,却使齐国从此一蹶不振,给秦以后就近击破各邻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远攻之后秦再次转向近攻,公元前280年和279年分别从水陆两路大举伐楚,楚丧师失地,贵州、湖北大片国土沦为秦占领区,连首都郢也失守,楚顷襄王仓皇逃窜,被迫迁都于陈。秦在新占楚地上建立黔中郡和南郡,楚国势力由此大衰,秦国弱楚战略目的已达到。秦以近20年的时间持续攻击韩魏两国,特别是着重打击国力较强的魏国,向中原纵深挺进,侵占两国大量土地,残灭其军队数十万,两次兵临大梁城下。昭王时代,歼灭战发展到空前规模,伊阙之战杀敌24万;长平之战歼敌45万。长平战役歼敌数目之大,即使以现代战争规模衡量也是非常惊人的。仅白起指挥的战争累计歼灭敌人就达百万以上,若加上当时著名战将司马错、向寿、张若、胡伤、等人指挥的战争,估计歼敌在200万上下。这对当时人口不到2000万的六国来说,占的比例很高。其实被歼的几乎全是楚国与三晋的军队,这样占人口的比例就更高,若以占四国男性成年人口比例而言,就高得惊人。可以说,消灭了四国兵力的大部分,另外,数以十万计的杀敌致胜造成的心理震慑作用可能超过歼灭战本身的作用。至此,东方三强国都受到严重创伤,韩、魏更加衰弱,燕国本就弱小。六国已无与之匹敌的实力。尤其是中原不少经济文化先进的地区都为秦所有,又大大增强了秦的实力。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上述胜利大多是昭王时代取得的,此后,三代秦王的统一战争是昭王征战事业的继续和发展,而且已成为水到渠成之势,特别是始皇帝时代,六国已成强弩之末,秦以破竹之势摧枯拉朽,很快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始皇帝的时代是完成期收获期,其胜利的坚实基础在昭王末年早已奠定,昭王时代是秦王政“续六世之余烈”的最重要时代。

二、消灭义渠

义渠是战国时代戎族中最强大的一支。秦和义渠斗争长达三四百年之久。春秋时,秦穆公征讨西方少数民族,“开国十二,遂霸西戎”,其中就可能有义渠。在秦厉共公和躁公时,两国互相攻伐,两战皆以秦的胜利告终。惠文王时,义渠再度强盛。公元前 335年,义渠败秦于洛水,惠文王七年(前331),秦对义渠采取怀柔之策,拉拢其统治者来解除西方后顾之忧,集中精力于东方争夺,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是不巩固的。至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20),秦再次发兵攻打义渠,占领郁郅(甘肃庆阳);三年后,当韩赵魏三国联军与秦决战于修鱼(河南省原阳西南)时,义渠与联军东西呼应,发兵击秦,占领李帛,但未能有效支援联军,秦照样将三国联军打败。不过,义渠对秦后方仍有一定威胁,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即公元前314年,秦大举伐义渠,连克二十五城,数年后又攻打了义渠和丹犁(川西南的一个部落),从此,义渠彻底亡国,再不见义渠寇扰秦的史料记载,可见两次打击是沉重有效的,义渠王长期臣服于秦,昭王新立,义渠王朝拜祝贺,似乎经常生活在秦。经秦多次打击,义渠已失去陕北等地的土地,到昭王时主要活动在陇东地区。几代秦君未解决的义渠问题,终于由昭王彻底解决。公元前272年,昭王母子设计诱杀义渠王于咸阳,遂起兵灭掉义渠,在新占领区普设郡县,修筑长城。义渠隐患的解除,不仅消除了秦的后顾之忧,戎地骁勇的士兵众多的牲畜,还为秦灭六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

三、治国成就

秦昭王对国家的治理成就显著,在当时口碑甚好。连当时的大思想家荀况都对其大加赞赏。按今天的话的意思是说秦民淳朴,官吏恭俭忠信,不营私结党,官府办事效率高等,夸奖秦的治理是最好的,可见昭王时国内政治廉明高效,社会风气淳朴恭俭,并派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兴修水利,造福百姓。所以秦不断取得各种胜利是必然的。当然这是几代君主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昭王执政四十余年的贡献更加重要。

四 、消灭东周

秦昭王时代,东周王室当时在位的君王称周赧王,他是东周的最后一代君主,姓姬名延。就国力而言,任何一诸侯国均有灭周的绝对力量,就地理位置言,韩、魏灭周也易如反掌,但他们都无此胆量向周发难。其原因在于投鼠忌器,畏惧灭周之举招致以下犯上的罪名,陷入道义上的孤立,甚至遭到各国共同###,成为众矢之的。环顾当时天下列国,有胆略和实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风险的只有秦国一家。灭周在军事上是轻而易举的,后果却是危险的,必须有压倒各大国的军事实力。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和“西周’,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时秦国已攻占了韩、魏、赵三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公元前256年,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姬延惊慌,打算逃奔韩国或魏国。西周公劝说道:“秦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不会幸免,大王与其到那时被俘受辱,还不如趁早投降,结局或许能好些。”姬延无奈只好率领臣下和宗室,到祖庙哭拜了一番,三天后,亲自带着家眷、图册,去秦军军营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至此,东周宣告灭亡。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 前251 秦昭襄王嬴稷薨,子孝文王嬴柱嗣位 。 想看书来

燕昭王姬职传记

燕昭王(?─前279年),名职,燕王哙之子,太子平之弟;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他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最终使燕国发展到鼎盛时期。而自己也跻身于战国其七雄重要国君的行列。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手里,听信了鹿毛寿的主意,竟学起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遂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国。 公元前314年,赵武灵王在燕国的子之之乱后从韩国迎立燕公子职。公子职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燕昭王。但此时燕国局势混乱,公子职在易王后的支持下,与太子平发生战斗,公子职不利。燕国的太后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儿,易王后与燕昭王希望能够得到秦国的支持,可是秦当时正忙于战事,无暇分身。公元前311年,秦国与魏国组成联军进攻燕国太子平,杀之,立公子职,秦燕结盟。

公子职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挺有见识。燕昭王于是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郭隗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一个千金买马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赵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史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出征。此时,楚军已驻军于淮南,准备夺取齐国淮北之地;秦与赵、韩、魏也各派一名大将军率军向齐国进发。齐泯王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觉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仓促应战。齐泯王尽起全国之兵,度过济水,西进拒敌。联军发起进攻,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齐军主力被歼后,齐泯王率残部狼狈逃窜,退回国都临淄。昭王闻讯十分高兴,亲至济西战场劳军,后犒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军直捣齐都。燕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气攻占了临淄。齐泯王被迫出逃,辗转之莒(今山东莒县)地固守,后被楚将淖齿所杀。昭王终于报了侵略之仇。

在伐齐战争取得决定胜利的同时,昭王派燕将秦开袭破东胡,迫使东胡从燕国东北部后退千余里,燕国领土向东北扩展到辽东一带。燕还向南进军,攻占了中山国许多地方。昭王终使燕国跻身于列强之列,步入黄金时代。

公元前279年,姬职因病去世,子燕惠王继位

秦始皇嬴政传记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即秦始皇21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前247年,秦王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一生中有功也有过,后人将其与汉武帝并称为“秦皇汉武”。

秦始皇的母亲本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怀孕的赵姬献给质子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怀胎产子,生下了政,为异人与赵姬之子。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嬴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安国君宠妃)为母,经过多次###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嬴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公元前251年,做了56年国君的秦昭王驾崩,时年53岁的太子安国君继承王位,即秦孝文王。不知是由于熬白了头才等到继位这一天兴奋所致,还是由于长期享与安乐,一旦临朝就被冗杂的政务所击倒,孝文王登基还不到3天就猝然而死。由于华阳夫人在安国君耳边吹枕边风的原因异人很顺利的继承了王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一即位,便起用吕不韦做相国,封为文信侯,赏赐洛阳10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公元前247年5月,异人病死,嬴政即位为秦王。

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赵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嫪毐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继吕不韦后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始皇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