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夫妇男的叫什么女的叫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部分(第1页)

今天,在郑州大学南校园段修建了子产祠园,入口处立有镌刻着介绍文字的碑碣,以供人们瞻仰这位古之先贤。 。。

神乎其技的师旷

师旷,名旷,字子野,主乐大师(今山西洪洞)人。大约生活时期在公元前572-532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师旷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是当时著名的大音乐家,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

师旷音乐知识非常丰富,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并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真如此。因为听力超群,演变成后世传说“顺风耳”的原型 。师旷曾为晋平公奏“清微”,一奏,“有玄鹤二入”,再奏,“而列”,三奏,“延领而鸣,舒翼而舞”;又奏“清角”,遂有玄云从西北方起,风雨骤至,“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 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可见其技高超已至通神境界。

相传师旷并不是天生盲人;是因为自己太过聪明以至不能专于音律。而眼睛看到的东西太多;心里随之想的也多;不能达到心无旁骛的境界,于是用艾草薰瞎了双眼。晋平公知其师旷有特殊才能,便封为掌乐太师。晋平公喜欢新声,曾听师涓演奏新曲,师旷当场攻击是“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师旷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他禀性刚烈,正道直行,娴于辞令,却从不趋炎附势,具有不畏权势的正直品格。还以博学多闻著称于世。先秦乐师“为古文化的集中保有者”,与现代艺术家不同。

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师旷主张为政清明,德法并重。经常在晋侯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湎于个人享受。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分,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走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简言之为“仁义”二字。

师旷有名的故事莫过于师旷论学,原文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晋平公晚年,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晚年时,师旷著有传世名作《阳春》、《白雪》等 。

土木建筑祖师鲁班

鲁班(大约公元前507…444年),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因是鲁国人(今山东滕州市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出身于工匠世家,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受自然现象的启发,使他后来致力于发明事业。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他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春秋和战国之交,兼并战争频频发生,社会的变动使鲁班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惠王制造兵器。他造制出攻城用的云梯,准备攻宋国,他的举动激起了一个人的愤怒,他就是大名显赫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墨子。听说此事后,他匆匆赶往楚国,准备阻止楚王发动的不义之战。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墨子来到了楚国的都城郢,已是非常劳累、疲困,但他顾不上休息,便去见楚王和鲁班。他运用自己的辩才和机智,向楚王和公输般陈述利害,劝楚王打消念头。尽管楚王和公输般在墨子面前理屈词穷,但是仍然坚信凭着先进的攻城器械,打败宋国轻而易举。所以,这场仗是势在必打,任何人劝说均无济于事。墨子见此,便说道:“你说你们有先进的攻城器械,那么,你们真能打败宋国吗?”说着,墨子便在桌上摆起实物图来,让鲁班用他制造的器械来攻打。鲁班共演示了九套攻城的器械和技术,都被墨子一一击退,因墨子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鲁班失败了,但他并不死心,便想阴谋杀害墨子,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墨子一眼便识破了公输般的阴谋,便坚定地说:“你的意思是想先把我杀了,再去攻打宋国,但是,你错了,我的学生禽滑厘等300余人,正拿着我的守城器械,按照我的守城部署,正等着你们去进攻呢。所以说,你们即使杀了我,宋国同样也是攻不下来的。相反,却落个被天下人耻笑的骂名!”看到攻取宋国胜算不大,楚王不得不放弃这场不义之战。

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多种,书籍中有记载的主要有:用于下葬的机封,农业机具磨和碾子,木工工具曲尺、刨子、凿子,内设机关的锁子,兵器有舟战用的“钩强”和攻城用的“云梯”,启动机关可以飞驰的木车马,以及石刻的“九州图”。他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鲁班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科学巨匠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父亲是位能工巧匠,母亲非常贤慧。先进文化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的勤奋、纯朴与灵敏,很快学会了木、车、皮革、制陶、冶金等手工工艺。同时,他拜师求教,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逐渐成长为一位深沉、博大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杰出人才。墨子一生都过着清苦的生活。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兼爱非攻。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二,天志明鬼。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三,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四,非乐非命。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五,节用节葬。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写照。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即难懂又难读,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才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对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有着较深的研究。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墨子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是巨大的,在宇宙论方面,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物体的运动表现为在时间中的先后差异和在空间中的位置迁移。没有时间先后和位置远近的变化,也就无所谓运动,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属性不会离开物质客体而存在,属性是物质客体的客观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感知物质的属性,是由于有物质客体的客观存在。在数学方面,墨子把点、线、面、体分别称为“端”、“尺”、“区”、“体”,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定义,而且跟现代定义基本相符。此外,墨子还对十进位值制进行了论述。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墨子》中记述了丰富的力学知识。上面写道力学是研究机械运动的科学,并给“力”下了定义,他研究的杠杆定律要比阿基米德早二百年,如果早发现的话,杠杆定律就被命名为墨子定律了。光学上墨子阐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并提出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理论。声学上对声音共振现象有了模糊的认识,并灵活运用到了军事战争中。墨子还是一个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时与鲁班进行的攻防演练中,已充分地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和造诣。而且熟知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墨子的哲学建树主要是认识论和逻辑学。

墨子的科学造诣之深,成就之大,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堪称中国古代杰出科学家中的佼佼者之一。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传统医学鼻祖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战国时代名医。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关于扁鹊的行医救命的故事书上多有记载。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还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又有一回,扁鹊来到了齐国,桓公(非春秋五霸的齐桓公,而是田氏代齐后的田齐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五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高兴了。又过了五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五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五天后,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到了别的国家。不久,桓公就这样死了。这就是成语“讳疾忌医”的由来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扁鹊的切脉技术冠绝天下。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后扁鹊根据自己的医疗经验编撰了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造成祖国医学史上的莫大损失。

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了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在医学上都有所成就。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简称《难经》。是根据扁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他不仅是祖国医学科学的奠基人,还是民间医学的开创者。他发明四诊,最早实施外科手术和麻醉术。革新医疗器具,奠定针灸疗法基础,凡此种种,无不给予后世以深刻影响。

后因秦武士面部痈肿疼痛,扁鹊被召来到秦国王宫,秦国太医令李醯“自知技不如也”,而使人刺杀了秦越人。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儒商鼻祖范蠡

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有圣人之资,更精通剑法。然纵有圣人之姿,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他便愤世嫉俗,装疯卖傻,佯狂癫狂,浪迹江湖。越国大夫文种曾到宛县访求名士,文种跟范蠡一见如故,纵论天下大事,商谈富国强兵之道,十分投机。文种赏识范蠡,把他领回朝中,提拔他成为越国大夫。

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