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1977百度百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章 人比人气死人(第1页)

第27章人比人气死人打开院子的门。陈淮北看着站在门口黑着一张脸的周新庆,“我说老哥,你咋知道我住在这里呢?而且你怎么说也是咱们县赫赫有名的人物,能不能素质一点?给普通老百姓做一个榜样呢?”

“呸!你说老子怎么知道?这是老子家。”

周新庆没好气的说道,“老子昨儿是怎么告诉你?让你小子傍晚去找老子,你人呢?”

“我昨儿有事就急着回去了。”

周新庆刚刚准备破口大骂,就看到走到屋子门口的周思涵,连忙将嘴里面的话,给咽了下去。“走,跟老子去厂子里面,这是你媳妇?”

陈淮北点点头,“涵涵,这是咱们县纺织厂的周厂长,你喊周叔就行了。”

周思涵红着小脸,喊了一声。“你个狗东西,你这媳妇成年了没有?”

“咋没有成年,都十八岁了,你说成年了没有?要不要把户口本给你看一下?”

现如今婚姻法规定是男二十,女十八周岁就可以结婚,也是后来才修改了婚姻法的年纪,开始宣传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走,跟老子去厂子里面。”

周新庆没好气的说道。“搞定了?”

“差不多,不过你得去喝厂子里面那些人说一下,毕竟这不是小事。”

陈淮北闻言眼眸深处露出丝丝笑意来。不管怎么说,这二十万他肯定要弄到手里面来。有了这二十万,他相信他的前途绝对是更加光明。“媳妇,你在家还是和我一起去?”

周思涵“啊”了一声,“我和你一起吧。”

“钥匙在屋子里面的桌子上,你去拿一下。”

周思涵“哦哦”了两声。“你个臭小子走了狗屎运,娶了这么漂亮的媳妇,听着口音不像是咱们这边的。”

周新庆瞪了两眼问道。“嗯!知青,首都的。”

看着周新庆“呵呵”笑了两声,陈淮北挑眉道,“你这笑起来真是欠抽。”

“老子是想要告诉你,那可得守好了。”

“你老就不能盼着我好一点?”

陈淮北翻了翻白眼。自从这四大集团被打倒过后。很多地方的知青都开始闹着要回城。有些人甚至偷偷的跑回去。有一首歌曲名字叫做《小芳》,写的也是那些知青回城返乡,心中对于村子里面姑娘的那种思恋。不过城里面的人说实在的话,真不是个东西。玩弄人家姑娘的感情,将人家姑娘给娶了。最后为了返回城里面,抛妻弃子。陈淮北接过钥匙,就将院子的大门锁了起来。三人就向县纺织厂走了过去。“老哥,你是怎么说服你们厂子的?他们就没有怀疑你从中拿回扣?”

周新庆闻言顿时脸色彻底黑了下来,“老子为人就是在市里面,那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再说了你以为老子缺那两个钱吗?”

“老子一个工资两百多,你老嫂子一百多,两人加起来四百多块钱,老子一个月就能抵得上你在公社里面干十年的。”

“老子两个儿子闺女,三个人都是大学生,两个儿媳妇也都是,你说老子缺钱吗?”

陈淮北嗒吧了两下嘴,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不过真是没有想到这年代,一家子三个孩子都是大学生。这真是难得一见,简直就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稀少。这么算起来来,人家这一家子干一个月。他要是继续在公社里面务农上工的话。还真等于他要干一辈子。陈淮北心中叹了一口气,不管是那个时代都是一个吊样,人比人气死人啊!“那老哥你手上有不少钱。”

周新庆微微得瑟的“哼”了一声,“你说呢?不过那钱是老子的,和你没有关系。”

“我就是问问,想要将来让你老也跟着我发点小财。”

“不用,老子不稀罕,老子有钱有房,生病了能报销,退休过后有工资,不稀罕。”

“是是是,不稀罕!不过怎么说服他们的?”

“能怎么说服的呢?厂子里面本来就欠了一屁股的债,现在又多了这一百多万,发不出来工资,他们能不急吗?三四百号的人员工资,你以为少了?”

“厂子里面一共欠下多少钱?”

周新庆瞥了一眼幸灾乐祸的陈淮北,“三百万不到。”

陈淮北对着周新庆竖起大拇指,“您老真是太牛了,好端端的一个厂子被您给糟践成这样。”

周新庆停了一下,伸手就要对陈淮北抽了过去,“屁,老子是厂长不假,但是你要知道厂子里面可不是老子说了算的,还有党支部书记这些人呢。再说了厂子才多大,一年营收才多少?你知道吗?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陈淮北连忙一让躲了过去,笑着道,“我就是说说。”

陈淮北其实刚刚认识周新庆不久,但是也知道他这一个人就是耿直的性格。这种人呢说好相处也好相处,他要是“看”上你了,将你当成是自己人,一点也不会隐藏他的性格。要是看不上你的话,连搭理都懒得去搭理你的。就像是谢文辉,一脸讨好的样子,他也就是淡淡的说了两句。这还是还是看在一个大院子里面的,要抬头不见低头见,要不然恐怕连搭理他都不会搭理你。这年代的事情,他自然知道,厂长的权力还真不是很大。这厂子里面不但有党委,还有工会。权力基本上也都被分散了开来。反正这几百人的厂子里面,吃闲饭,指手画脚的人还真是不少。一个小厂子,想要养活几百号人,那可真是不容易,而且还得给他们这些职工解决房子的问题。要是不亏钱,那真是奇怪了。“老哥,这样的话,就算是这一批衣服处理掉,你们厂子恐怕也难保得住了。”

周新庆闻言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这几年下来各地发生的事情,他又不是不知道。很多厂子都是开始进行重组。国家不可能由着他们一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那些距离退休还有多少年的,都是开始提前安排进行内退。虽说保留了工作的机会,可是也等组织进行安排呢,这等谁知道等到什么时候呢?倘若不是他们厂子里面的人太多了,一下子没有办法安排这么多的人。去年的时候,估计就开始和市里面的纺织厂进行重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