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青山为证 带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兄弟,天雨路滑,我增援部队又未能及时赶到,况且战斗一打响,鬼子的骑兵就冲出了包围圈去报信了。首长命令立刻撤出战斗。”王近山一边观察敌情一边解释。

撤出战斗,清点伤亡,八路军此战,伤亡20余人,歼敌100余人,缴获数十辆骡马大车,还有几十匹东洋大马。

八路军战士大部穿上了日军的黄呢子大衣,头戴钢盔,足登皮鞋,手里的武器也换成了三八大盖,还配备了不少机枪。

参战的川军敢死队一个没少,见面也都是喜气洋洋的。

吃过晚饭,李德明再次向长官提出离开的请求。刘师长笑着说道:“没问题。我待会派人护送你们过我们的防区。这一回可是要好好感谢你们了。那几挺机枪硬是把鬼子全部打乱了。王副团长一直再我面前夸奖你们打得好。我们缴获的日军干粮,足够全旅吃许多天了。”

“可是我还是连累了一位兄弟。要不是我,他也不会。。。。。。”李德明想起那位为掩护他而牺牲的战士,心里很是难过。

“他是为抗日救国而牺牲的,死得光荣。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道理。不要难过了,烈士在天之灵,也不会怪你,他一定会因为战斗的胜利而欢欣鼓舞的。”

说完,转身从警卫员那里拿过一把鬼子的指挥刀交给李德明:“这把刀请交给你们长官,带我刘伯承好好谢谢他。”

“谢谢长官,能参加这场战斗,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件荣幸的事情。”李德明一边谦虚,一边接过指挥刀。

这是一把一米左右的指挥刀。刀柄上是用铜压制成的丝带缠花花纹。闭锁装置在刀柄上部手掌的虎口处。刀鞘是一层缝制精细的牛皮。

“这些虾子倒是很会保护刀。不晓得杀了多少中国人。”对于这把刀,李德明惊讶于日本人如此细致的做工和悉心的保护,心里虽然喜欢,可是一想到鬼子对老百姓的屠杀,又恨起这把刀来。

“这就是我们民族抗战的证据。”刘师长缓缓说道:“刀是莫的生命的,要看他握在什么人的手里。说实话,这刀很一般,是一个鬼子士官的,做工还是有些粗糙。可是我们现在也只能缴获这些。请转告你们长官,有机会我一定送他一把更好的刀。”

“长官说笑了。再撇,也是战利品三。我们打仗,除了和鬼子拼刺刀以外,根本莫的机会缴获这个东西。在下替我们长官谢谢贵军。”

李德明抬起胳膊,慢慢地打开闭锁,抽出指挥刀。闪着寒光的刀身让人不寒而栗。近八十公分长的刀刃上,深深刻着一道血槽,由鎺本直贯刃尖。护格处有一个浅浅的三环标记,倒是和缴获的鬼子三八大盖上用的刺刀是一个标记,应该同一个工厂生产的吧。

“嘿嘿,小兄弟握着这把刀出去,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嫉妒。我们师长都还没有。”一边的警卫员笑着对仔细看刀的李德明说道。

“莫乱说,那些刀都是要上缴司令部,让几位老总开开眼的。”刘师长责怪了警卫员一句。

李德明不好意思地把刀归鞘,向刘师长敬个礼:“谢谢长官的好意。我们这就准备离开了。”

“等一下,”刘师长像是想起什么来,叫住转身往外走的李德明:“你们自己要小心点,根据情报,鬼子派出了不少侦察小队,化装成晋绥军的模样,专门找落单的国军军官下手,已经有不少军官遭到了毒手。”

“明白,我们会小心。”李德明再次敬礼。

长官派给他们带路的人,九个人都认识,就是第一次遇见的那个杨队长。

“出了这里,就不是我们的防区。”走了将近大半夜,在一处树林里,杨队长小声对几个人说道。

李德明握住杨队长的手“明白,我们这里有熟悉道理的兄弟。剩下的我们自己走。谢谢你了。”

“兄弟间还客气干什么。要不是你们的参战,白天那一仗我们就不止伤亡20余人了,感谢你们还来不及。”杨队长笑了笑,又说道:“部队还在转移,我也要赶回去了。注意防止鬼子的侦察队。几位兄弟,保重。抗日胜利再见。”

“行,杨大哥辛苦了。废话也不多说,保重。抗日胜利再见。”李德明也不是罗嗦的人,爽快地告别了。

几个人和杨队长一一握手话别以后,坐下来休息。张权生、黄万全、蔡成宾被派出去担任警戒哨。

“艾,队长,你说团长收到这把刀,会是啥子表情,会不会赏我们一笔钱?”李自新看着李德明手里的鬼子刀,小声问道。

“你虾子就晓得钱。”没等李德明回答,赵丞稷就抢着说道:“团长现在肯定心情不好。你们想一下,敢死队出来,两天没有消息,他心里能不急?他现在肯定和364旅的曾苏元旅长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