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十三军九十九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部分(第1页)

三旅向红十五军团进击。红十五军团见阎军加强了太原的防守,于26日掉头经岔口镇、娄烦镇、岚县向兴县方向前进,而后又转向康宁镇方向进发。由于这一地区的阎军主力已调往石楼方向,因此,红十五军团一路势如破竹,攻无不取。

在河西方面,红二十八军在军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的率领下,于3月下旬,由吴堡地区北上,进入神府苏区,在当地武装的配合下,收复了神木、葭县等大部失地。3月31日,根据红一方面军的命令,红二十八军从罗峪口渡过黄河,由兴县向南推进。阎军第二○七旅奉命进行堵击,但刚进至距康宁20公里的曹家坡,就被红二十八军迎头击溃,被歼500余人。4月初,红二十八军到达白文镇附近,与红十五军团会合。。buuyu。

红军东渡黄河,连战连捷,终于使蒋介石感到了事态的严重。3月下旬,蒋介石委任其心腹干将陈诚出任山西“剿共”军总司令,大批中央军主力陆续开入山西。一时间,一个山西便云集了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20余万人,对红军形成了15∶1的绝对优势。

面对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彭德怀不得不重新考虑我军的战略。继续东进显然已无可能,为避免被敌各个击破,毛、彭决定逐步收缩兵力,相机歼敌,必要时西渡黄河,回师陕北根据地。

遵照方面军部署,红二十八军负责歼击三交、转角、辛关、义牒一带之敌,恢复黄河交通。4月14日,红二十八军在军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的率领下,向三交镇发起攻击。然而,就在红二十八军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攻城的时刻;正在前沿指挥作战的刘志丹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红军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了。4月28日,毛泽东、彭德怀等方面军首长进一步分析了敌情之后认为,从山西的态势来看,如果红军继续坚持下去,可能会与敌陷入决战,对我不利。基于这种分析,为避免与优势的敌人决战,保存红军力量,巩固发展陕北根据地,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毛泽东、彭德怀果断决定回师河西。

5月2日,毛泽东、彭德怀向东征部队下达了回师西渡的命令,我东征部队随即分头开始西渡黄河。

这时,各路敌军也加紧向黄河沿岸一线推进。为了避免在渡河时与敌纠缠,影响渡河计划,毛泽东亲自给敌先头师师长写了一封信,信中首先对敌师长晓以民族大义,宣传我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并警告他:必须现地停止,不准再往前移动,以免被歼。敌先头师还算知趣,果然没有再向前推进。

红军东征,共歼灭和击溃敌人31个团,毙伤俘敌17000多人,山西青年参加红军者有7000多人。另外打土豪搜获金条、大洋颇丰,“山西老抠能聚财”名不虚传。东征不虚此行。

回师的路上,虽然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干部战士却是情绪高涨。徐海东听说黄河上渡船太慢,便骑马飞奔向渡口想探个究竟。突然一个战士从队列中闪出,眼看战马飞一样地要冲倒战士,他急忙双手勒紧缰绳,马头猛地一扭,他从马背上跌落下来,重重地摔到一块石头上……

“再好的指挥员,难保不打败仗;再好的骑兵,也难免落马。”这是徐海东常说的话。打败仗的滋味,他尝过,落马还是头一遭。这一跤摔得他头破血流,还撞掉了两颗门牙。他在担架上整整昏睡了三天三夜……

徐海东虽说很快重又跃上战马,但他失去了两颗补不上的门牙。陕北穷乡僻壤,补牙谈何容易。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徐海东那两颗门牙特别引人注目。在东征战役总结大会上,毛主席风趣地说:“我们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扩大了红军,筹备了财物,只是海东同志丢掉了两颗门牙……”

全场干部大笑起来。

红军东征,以有限的胜利结束。红十五军团随军出征,再立战功。

红十五军团不但为建立陕北根据地立下大功,而且在我军会师后又屡番出战,连战连捷,功名显赫。不久后,他们又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后一仗——山城堡战役,继而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

红十五军团成了毛泽东手中一枚得心应手的棋子,随时被摆在冲过界河的第一批阵容中。在全国涌起抗日大潮的前夕,红十五军团以其赫赫威名确立了自己在我军中的地位。

他们是一支铁血部队。

他们是一支胜利之师。

三十九军传奇 5(1)

三十九军老部队将领早期革命史披露:徐海东绰号“徐老虎”,一颗脑袋值十万大洋;彭德怀的老部下黄克诚九死一生,一路长征一路被降职,到陕北时已被降为战士;痛悼爱将,毛泽东高度评价刘志丹;刘震将才毕露,两年间由战士跃升为师政委。

徐海东原名徐文清,湖北黄陂县人,我军颇负盛名的传奇将领,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时,有幸成为十大将之一。出于对他地喜爱和信任,毛泽东对他的欣赏和赞赏似乎更多一些。他早年的戎马生涯极富传奇色彩,不但博得了“虎将”的威名,而且几乎成了我军工农干部成功的典型代表。

1925年4月,25岁的徐海东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入直系军阀吴佐龙部学习军事。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第四军十二师任代理排长。北伐战争中,在著名的汀泗桥战斗中率领一个排,冲垮吴佩孚的4个炮兵连,立下大功,喜获嘉奖和晋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徐海东返回家乡,出任河口农民自卫队队长,在窑工中建立中共支部。11月,徐海东率队参加闻名于世的黄麻起义。在创建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中,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师长,因骁勇善战,被誉为“徐老虎”。

1932年秋,第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在国民党军对苏区进行残酷“清剿”的严峻形势下,同鄂豫皖党和红军其他领导人一起,集中留下来的部队,先后重建了第二十五军、第二十八军,任副军长、军长,在鄂东北、皖西北坚持游击战争,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石门口、葛藤山、长岭岗、太湖、斛山寨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保存和壮大红军武装。

1934年11月,程子华受中央委派来到鄂豫皖。徐海东主动让出红二十五军军长职位,自己改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在独树镇和庾家河两次生死存亡之战中,徐海东身先士卒,率部冲杀在最前线,多次负伤。在率部艰苦转战两个月后进入陕南,曾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

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徐海东功不可没,尤其在军事斗争中功勋卓著。他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先疲后打”的战略战术,处处出奇制胜,调动和拖住了10倍于己的敌人。在陕南石塔寺和袁家沟口等战争中,徐海东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打破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两次围攻和3个月内消灭红二十五军的计划。

1935年7月,徐海东在得知中共中央率红军到达川北松潘地区的消息后,立即率部西进甘肃接应,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意外地牵制、调动了大批敌军,在战略上策应了中央红军的北上。在军政委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改任红二十五军军长、鄂豫陕省委书记。

9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永平镇,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会师。会师后,两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从此,解放军三十九军的两支老部队终于会合了。两军会师后,徐海东又亲自组织指挥了劳山、榆林桥战役,痛歼国民党东北军近两个师,活捉了张学良的心腹将领高福源,为日后“西安事变”实现国共联合创造了条件。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十五军团与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合并,重建红一方面军。在陕北,国民党曾以飞机撒下告示: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者,前来投诚我军,当赏大洋十万!!!

三十九军传奇 1(1)

1934年3月,大别山区已进入醉人的春天。漫山遍野草木吐绿,山花烂漫空气清新醉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红军仍在艰苦转战,而且形势对他们来说并不乐观。

3月上旬,军长徐海东和政委郭述申正率领红二十八军,游击到皖西的葛藤山一带。疲惫已极的红二十八军本打算休整几天,再寻找机会打个胜仗,补充补充自己。谁料到部队刚刚落脚,两个旅的敌人就分路合击过来。

红二十八军指挥部,一名身材高大的侦察兵急匆匆地从外面跑了进来。

“报告军长,敌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