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则天在哪一年登基称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大局(第1页)

汴京城,玄清宫。

萧牧离京已经数日,一向沉迷修道,不问政事的庆熙帝罕见地对国家大事上心,几乎日日要问萧牧行到了何处。锦衣卫的密报乎一日三传,北疆和江北的事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几个太监跪在地上,伺候庆熙帝洗完了脸,王忠站在旁边。

庆熙帝看了他一眼。

“江北来信了?”

“圣明无过主子,窦廷熹上密折了。”

“武建宁呢?”

“这封信是两位大人一同署名的。”

庆熙帝闻言,急忙接过,将奏折打开。

奏折中道:

自奉圣命,昼夜兼程,不敢逾期,辜负陛下重托也。臣等到江北,转眼已经数日,游转各地之间,见民生疾苦,深感欲成大事,定大局,非先稳定民生不可也。今日之江北,非昔日可比,强敌环伺而民心思变在即。

夫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江北我大周赋税之依仗也,万望吾皇陛下能为子孙后代考量,容臣徐徐图之,民稳则江北稳,江北稳则朝局稳矣。此臣之愚见,伏望吾皇明鉴。

臣窦廷熹案前再三叩拜。

落款:两江总督窦廷熹,江北巡抚兼内阁大学士武建宁。

庆熙帝看完奏折,嘴角竟不觉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

“江北有一夔足矣!”

(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司礼监立刻给窦廷熹回信,告诉他,凡事让他与武建宁斟酌而行,不要只顾着蔡慈的事,关键还是民生。”

“遵旨。”

“另外,再单独给武建宁写封信,告诉他,江北势力错综复杂,既要把那些墙头草,地头蛇悉数除去,更要留心窦廷熹都是用的什么人。这件事不早早打算,倒了一个蔡慈,还会有另一个蔡慈,遏制住宁亲王,只怕还会有一个礼亲王!”

“遵旨,奴才一定把陛下的意思妥善传达给武中堂。”

庆熙帝点了点头,打开玉匣,取出一枚仙丹咽了下去。

“礼亲王走到何处了?”

“今日已经到黄河了。”

庆熙帝眸色飞过一丝警惕,似是突然想到了什么。

“这段时间,你多留神太子那里,有什么异常的,立刻来报知朕。”

王忠起先一怔,转而也明白了,赶紧答应着。

“去吧。”

。。。。。。

江北,宁亲王不断向总督府催粮。

甚至直接说,再不凑齐军饷,士气低迷,马上就会功亏一篑。

面对总督公文,熊归帆竟然敢直接直接写了回信嘲讽江北官员都是些酒囊饭袋。

实在猖狂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