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错穿三国完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部分(第1页)

见妻子又跟以前一样开朗了,脸上也渐渐的有了红润,诸葛亮心里很高兴。说实话,这趟出来,他并没有把握一定能够找到那个该死的家伙,但是,只要妻子能放下心事,从此高高兴兴的,那么也算不虚此行。

无意之中,这次出行成了一次让两人终生难忘的“蜜月旅行”。

一个多月后,他们终于来到了许昌城里,天子脚下。

经历了好几次战火的许昌依旧是黄硕看到过的规模最大、最繁荣的三国时期的城市。宽阔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吃的、用的、穿的物品琳琅满目,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路上车水马龙,井然有序。行人络绎不绝。来往的人们衣着光鲜、面色红润,完全看不出这是在一个乱世。

城外的良田一眼望不到边。正是麦子熟了的季节,微风习来,金色的麦浪翻滚,麦香扑鼻,时不时飘来阵阵农户们的欢声笑语。

城中心是巍峨的宫殿。当今的汉天子就住在那里。

很快,两人找到了一家很热闹的饭馆,停了马车,准备好好的大吃一顿。

“哇,好热闹的地方啊。”黄硕由衷的感叹道,“看来曹操很厉害呢。许昌被他打理的很不错。”

诸葛亮听了后面这句话,原本温润的脸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屑,在嗓子眼里悄声说道:“哼,只惜是一个窃国之贼。”

黄硕是个现代人,脑子里自然没有忠于大汉王室的观念。她不以为然的说道:“我只知道许昌是我目前为止看到过的最好的城市。这里的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所以,曹操真的很能干,我很佩服他。”

诸葛亮正想再反驳她几句,旁边有人哈哈大笑,搭上话来,说:“小兄弟的话很有见地,老夫很喜欢。来,你们的酒饭钱记在老夫帐上了。”

黄硕扭头一看,是个长着花白络腮大胡子的老头。老头个子不高,粗粗壮壮的,衣饰质朴,没有戴帽子,只是在额前束了一条寸宽的灰色锦带,浓眉大眼,狮头鼻,嘴阔吃四方。说话举止之间,爽朗干脆,很精神。是个很可爱的老头。

诸葛亮和黄硕忙向老头行了礼,连声道谢。

老头两眼目光如注,扫过两人,笑道:“年青人不错,不错。老夫一个人独酌,无聊得很,不如过来同饮,如何?”

见老头这么豪爽,两人不好推辞,当即爽快跟他并了桌。

老头对黄硕说道:“看你年纪轻轻,又瘦瘦弱弱的,却是很有主张的人。胆子大得很哩。你知不知道,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全天下之人都骂他为汉贼呢!你这样为他说好话,不怕得罪天下文人吗?”

诸葛亮玩味的看着老头,悄悄的在几案下拉了拉黄硕的衣角,示意她小心说话。

可是,黄硕是个没经历过封建统治的现代人,本来就信奉言论自由。老头这样夸她,她正高兴着呢,根本就收不到诸葛亮的警示。

她直言道:“人人心中有杆称。曹操是好是坏,不是当今几个文人能说了算的。自有后世青史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我只是说出了心中的真话,怕那些文人做什么?再说,我说的是大实话。民众过日子就图个安稳。谁来做皇帝都无所谓。只要上位者能善待民众,让民众过上好日子,那他就是个好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曹操这许昌真的治理得很好。我夸他两句又怎么了?”

“公道自有青史评!得民心者得天下!”老头明显的怔了一怔,眼里精光闪烁。旋即,他对黄硕抱拳谢道:“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小兄弟的一席话有如醍醐灌顶,老汉受教了。”当下,对黄硕愈发的恭敬、亲热起来。看那态度,已然将她当作知己一般。

弄得黄硕很不好意思的。她这些话只不过是现代人的共识罢了。

诸葛亮也大为惊讶。没想到平常大大咧咧的妻子竟然对时局有这样精辟独到的见解。虽然其中那些称赞曹操的观点他并不苟同,但是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足以让他刮目相看。这话说的太震憾了。牛啊。

黄硕老实的说了自己不会喝酒。

老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洒脱的说了句“随意”,便不再请她喝酒,只与诸葛亮对饮。很快,黄硕点的饭菜也上来了。

诸葛亮却心里多了层防备,暗暗的给接下来的谈话定了个框框,只谈奇闻趣事,不谈国事。

三人边吃边聊,相谈甚欢。

酒过三巡,老头惬意的问道:“两位小兄弟从何而来啊?来许昌所欲何为啊?”

诸葛亮答:“晚辈是荆州襄阳人氏,是来寻访朋友的。”

“哦。”老头半眯着眼睛,笑道,“那可找到友人了吗?”

“刚来,还没开始打听呢。”黄硕实话实说着。

“这样啊。老夫在这许昌城里人头还算熟,也许能帮上忙。”

两人听了大喜,赶紧再三谢了老头,报上了陆仁甲的名字和身份。

老头已经酒足饭饱,欲归去。他畅快的说:“不用谢!老夫这几日头痛得很,这才出来吃个饭,散散心。没想到,跟两位小兄弟这么一聊啊,头竟也不痛了。哈哈,老夫还要谢过两位呢。不过,这个陆仁甲陆公子,老夫不曾听闻过。这样吧,老汉认识的人多,帮你们打听打听。不日,定能给二位一个满意的答复。”

诸葛亮心中已如明镜一般。他对老头的身份已经有了八成的把握。当即,客客气气的起身长揖道谢。态度中多了一份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