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湖南人是什么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部分(第1页)

“治安”问题,写成了《治安策》,随时准备为文帝献上这策。

文帝六年(前174),淮南王刘长勾结闽越、匈奴,计划在谷口谋反。阴谋败露后,经三司会审,被判处死刑。文帝不忍心,作为补救措施,给予了幼弟刘长的四个儿子相当优厚的恩遇。贾谊知道此事以后,上书谏阻道:“淮南王谋反,罪该万死。现在朝廷反而给叛乱者‘封妻荫子’,让天下人耻笑,这是养虎为患!”文帝虽未听其言,却记住他说的话。文帝七年(前173),文帝想念贾谊,把他从长沙召回长安。

贾谊回长安后,文帝还是没委贾谊以重任,只是把他派到梁怀王那里当了个太傅。原因还是邓通这小人在使坏。

贾谊关心的是国家政治形势,其他并不计较。他在《治安策》中向文帝敲警钟,要文帝“居安思危”,削弱日益强大的诸侯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除此外,还对经济、军事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毛泽东说:“《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

贾谊的文风底气浑厚,气势磅礴,豪迈洒脱,酣畅淋漓,严缜中注入了一股湖湘文化中的强劲之风。在那个时代,贾谊的《论积贮疏》,能够强调重视农业,以民为本,充裕民食,实属敢为人先。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天妒英才,让贾谊早逝。文帝十一年(前169),梁王坠马而亡,贾谊自伤为傅无状,常以泪洗面。一年之后,贾谊忧郁伤感而逝,年33岁。

桃源是最柔的风

来自中原的风,最先亲吻的是洞庭西岸的武陵。

行走于沅江两岸,桃花缤纷的姣容,岸柳袅娜的身姿,得益于荆楚泽国风水的滋养。桃自桃花源来,柳称“陶公柳”。

东晋大司马陶侃(259—334),贫民出生,在鄂州(武昌)做太守,率军民筑长江大堤,堤植水柳。建兴元年(313),陶侃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没跨过长江南行半步,也就没有“桃树夹岸”的幻觉与体验。88年过去了,陶侃的曾孙陶渊明(约365—427)一踏上湖南武陵源,就被桃源撞了腰,碰出了别有洞天的火花,那便是桃花源。

关于天:冰火两极有韧性(3)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陶渊明到湖北荆州,投奔于“形貌镶奇,博通诸艺”的桓玄门下,做起了幕僚。谁也不曾想到桓玄暗藏虎狼之心,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东晋政权。不愿同流的陶氏“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正吃着后悔药。他在“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的叹息中,于隆安五年(401)飘然过江,在湖湘武陵之源,收获了桃花充盈的春天。这年暮冬,他以母丧为借口,辞职回江西老家浔阳柴桑(今九江市)。

元兴三年(404),建军武将军刘裕*桓玄率兵东下时,陶氏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将自己乔装打扮了一番,然后昼伏夜行,冒着极大的风险偷偷钻进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逆者抚争的意愿。高兴之余溢于言表,“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其时陶渊明已是不惑之岁,可到头来才知,刘裕也是个大逆不道的“军阀”。陶氏失望了,不久便与刘裕拜拜了。叔父陶逵介绍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任上第81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陶氏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

陶渊明辞官回家,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计,与劳动相随,与老百姓亲近,不亦乐乎。归隐之初,生活还是过得去的。“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

陶渊明爱菊,房前屋后遍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脍炙人口。他长年泡在酒里,每每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总陪他喝上几杯,而且不等客人酒到家自己便先上了头。陶渊明的晚年,生活困顿,常靠朋友周济。

人虽穷,陶渊明却“心远地自偏”,“猛志固常在”,仍关注着时政,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元熙三年(420)6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第二年,刘裕采使阴招,用毒酒鸠杀了晋恭帝。这事传出,陶渊明内心波澜不已。一介儒士的他,面对严酷的现实,虽手无缚鸡之力,但手中有笔,心中有墨。于是,调遣想象中的文字,泼墨桃花源,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桃源社区”,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怀。这一年陶公57岁,心得写在他的记事本上,后人加了个标题,叫《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于沅水边,徐徐的风,阵阵渔人的歌。你沿着这样的一条溪水,寻你可耕的水田,可捕捞的水域,可植五月桃,可种湘妃竹……你得再越一坎,1600年的坎,无论魏晋的坎。迎面便是,“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桃花怒放,深深浅浅,如晚霞似碧血,过牌坊,上桃花山,迎面有一小溪,“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怎样的家园啊!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春风乍起,这是桃源最柔的风。

秦砖汉瓦下那七八户土著居民,坐下来畅饮当地特制的擂茶,浓浓的姜味驱去春日里的瘴气与一身的疲惫,让你通体舒泰!再来些五月桃吧,共产主义的春日何等悠闲。

关于天:冰火两极有韧性(4)

王昌龄、孟浩然、张旭、李白、刘禹锡、杜牧,还有柳宗元……一个个群贤毕至。

南岭是最梅的雨

唐永贞元年(805)深秋的一天,秋雨中,大唐原礼部员外郎柳宗元(773—819),怀揣着邵州(邵阳)刺史的委任状,从京都长安水陆并进,踏上湖南这片土地,整整走了43天。船靠泊洞庭湖武陵码头,上得岸来,顺路看一下桃源渔村。这里曾是陶渊明游过的那个渔村。

日近黄昏,渔人泊船收网,提着肥美的鳜鱼,在夕阳的晚祷中踏歌而行,悠然自得的样子着实让这个北方佬入了迷。“夕照渔村啊”,柳宗元自言自语。刚歇下脚,驿道传来了快件说,他改任永州司马,到更南更僻的永州当市长助理了。柳公在岸畔草草吃了碗辣椒拌饭,趁秋高月浩,乘一叶扁舟继续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