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湖南人是什么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泽南等;姻亲关系的有左宗棠与胡林翼等;师生关系的则有罗泽南与李续宾等。这些人结成了一张密实的关系网。

湘人情结:独有武侠癖(3)

个体血性猛打,那是游勇;小撮的进击,那是散兵;湖南整个的血性抱团冲锋,那才能成为一种侠文化精神。

湘军如是。

豪侠志士

因了湖南侠文化精神的鼓舞,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党人吹响了向没落与腐朽开战的号角,掀起了推翻清朝帝制的狂潮。湖南人在辛亥革命中,如同大决战时期的粟裕部队,也像国民党张灵甫的74师,绝对主力。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召集同盟会筹备会,与会者共49人,湖南籍人士20人。武昌首义后,各省称都督的共25人,湖南籍7人。在辛亥革命党人中,极有影响力的13人中,湖南籍占6人。

这些湖南革命党人,个个武侠仗义,豪气冲天。

就生命而言,死是血性的极致表现。看看辛亥革命党人从容赴死的壮烈,你就知道了什么是湖南男儿的血性与侠义。

“补白大王”郑逸梅(1895—1992)曰:“禹之谟,湘乡人,任侠能文,游日本归,与唐才常谋革命,既而陈天华殉国,禹为之主葬岳麓,招清廷之忌。下令捕之。初禁常德,后移靖州。蓉镜即靖州牧,逼供不得,施以酷刑。翌日乃被缢死于东门,时丙午十二月二十一日也。”

这里的“丙午”就是1907年。时年湘乡人陈荆,曾化装至靖州探狱(禹之谟长沙被捕羁押于靖州),取得禹之谟血书。血书上说,人虽然囚禁在监狱,但思想是自由的,肉体死了理想却活着。再说,人生最痛快乐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血是怎样流的。

可事与愿违,禹之谟被处以绞刑。

这当儿,他指着酷吏金蓉镜说:“我要流血,为何绞之?辜负我满腔心事矣!”金蓉镜却说,你们这帮人天天讲要流血,今天偏不让你流血,怎么的!禹之谟朗声大笑,笑过后连呼好,好!好!!免得玷污了男儿这腔热血。说罢慨然赴死。

杨卓霖算是最痛快的一个,他被捕后在公堂大义凛然。他说,要他改变革命的信念就免了,死就死吧,天下哪有怕死的杨卓霖呢,要杀就快来吧,不要伤及了无辜。

葛谦1908年因组织“保亚会”计划在广州起义,不幸被捕,审讯官的笔录上有他一大堆话,却没有一个字眼触及策划起事的,最后一句是,葛谦死了尚有千千万万个葛谦在。审讯官起了恻隐之心,想保他,便问:“若是放了你,你打算怎么办?”葛谦爽快地说:“继续革命!”于是慷慨喋血。

杨王鹏进攻将军府被俘,军伐汤芗铭亲自主审,杨滔滔不绝,历数袁大头(袁世凯)卖国逆行。汤芗铭便将杨王鹏的舌头割了。杨王鹏仍“瞑目举手,口喃喃不休。”这下汤芗铭更加火了:“你雄,把你的*下了。”杨王鹏还是瞪眼怒目,直至被剖腹处死。

1911年10月22日,焦达峰在长沙起义成功,随即抽调自己的主力部队支援武昌起义。不到半月,他被立宪派分子带军队围了都督府。危急关头,有人劝他逃走,他却侠涌心头,只要能保全革命的士兵不遭戮杀,只要湖南的父老乡亲不遭罪,“余唯有一身受之”。焦都督相信革命总会成功,叛逆者终受惩罚。于是“请拜军旗而死”。“拜旗,杀焉!”

革命党人唐才常(谭嗣同之学友加战友)与林圭等因领导自立军起义失败。一年后,湖南巡抚俞廉三秉承两湖总督张之洞的旨意,令游击(特警)刘俊堂、熊海门等,在长沙、浏阳等地捉拿自立会人物。当时就杀了唐才常的胞弟唐才中等10多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湘人情结:独有武侠癖(4)

最终,血债将用血来偿。

焦达峰、陈作新等遇害第2年,刘俊堂、熊海门先后被革命党人缉拿归案。1912年某日,是个大晴天,于长沙西门司禁湾监狱署大门外的大坪周边,簇拥着成千上万看热闹的市井之人。冲锋号响起,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迈步开进大坪,其中有4名士兵抬着一个大箩筐,里面塞着个大胖子,被五花大绑着,赤着上身,背插标签牌。这胖子就是刘俊堂。监斩官验明正身后,在标牌上用红笔一钩。刀斧手执著雪亮的平头马刀,咔嚓一声,人头落地,血喷满场。监斩官15岁的少年小侄冲上,接住人头,向空中抛去,当足球似的玩起来。另一游击熊海门被捕下狱后,因其年迈患病,经人疏通取保就医。不几天,一少年叩门来访,熊扶病出见,少年即出匕首,横贯其胸扬长而去。熊即倒地而亡。其少年即监斩官之侄。

讨还血债的湖南男儿后继有人,且乐此不疲。

武侠湘人

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人,长着一双反脚,倒立行走,能与某种飞禽走兽打哑语,狩猎是能手,开山修路是巧匠,抗击外侵是英雄。于是,人们将其雕像敬奉于神龛上,逢年过节,办事出行,事前都得祭祀一番。这人叫张五郎,“梅山文化”的祖师爷。

张五郎生活在山水隽秀,民风淳朴的湖南中部。“王爷山的打(武功)——名扬四海。”湖湘文化的一支异数便是梅山文化。其特征是“尚武”——酋长式管理,以蛮著称,极具反抗情绪,人人个个都是尚武的愤青。梅山文化的代表者芸芸,近代就有陈天华、谭人凤、张干、袁六吉……还有五四运动第一个爬进曹宅开门放火的匡互生同学。

匡互生(1891—1933),湖南宝庆(现属邵阳)人。辛亥革命时,他持枪第一个冲进湖南巡抚衙门;五四运动时,他立下遗嘱,身先士卒,火烧赵家楼;湖南护法时,他与毛泽东一起,在《驱张宣言》上签上“公民代表匡互生”,携着炸弹,誓与张敬尧拼个死活。最后为“改造社会,改造人性”,他献身教育事业,创办了立达学园。文学大师巴金尊其为“我所敬爱的英雄”。

“梅山地区”与湘乡、湘潭紧邻。梅山文化中的两位代表张干预袁六吉就是毛泽东的老师。匡互生在一师当教务主任时聘过毛泽东当教员。

1911年下半年,在长沙读书的毛泽东,放下书包穿上了新军军装,当了8个月列兵。之后,喊出勇气、力量和尚武精神是救国之道的口号,这一定是受了老师们的影响。后来为践行这口号,将其诗化为“枪杆里出政权”。秋收起义后,白色恐怖一片,他率领人数不多的勇士上了井冈山,跨出了打天下的第一步。

湖南人爱读《刺客列传》,爱读武侠小说。旧武侠小说作家代表人物平江不肖生(1889—1957),他本名向恺然,是20世纪20年代侠坛领头羊,他说,有血性的湖南人自然是尚武的,湖南人崇尚的是武林中的侠者风范。他很推崇武术名家杜心武。梅山又来了一个邻居慈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