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潮汕人情世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6章 知恩图报(第1页)

进入了腊月,天气越来越冷了。

每天早上司机王勤都是四点起床,跟谢伟光把卤鹅,送到深圳市区的各个菜市场的卤鹅店。

送完最后一个档口,回到黄贝岭,便要开始送去文锦渡给香港廖生酒楼派过来接货的车了。

这两年,廖生香港的酒店,靠着潮州卤王的卤鹅,也做成了招牌。

他跟十粒定下了在香港的独家经营权,在酒楼的窗口,也设了外带。

从原来每天定的三十只,提高到了一百只。

一百只鹅,还是每天供不应求。

可是廖生做生意,有他自己的手段。

他说了,这是营销手段,货永远都要不够卖,抢购的人才多。

放在现在,便叫“饥饿营销”。

如果每天都有剩货,人家以为你卖的是隔夜货,便不再来。

所以他每天控制在一百只,卖完就算了。

从深圳批发过去的价格,廖生拿到香港便是身价百倍。

这些年,廖生也感恩遇上了十粒,给他的酒楼带来了从没有过的繁荣。

廖生是土生土长的黄贝岭人,今年四十岁,去香港已经二十三年。

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深圳本地人一直都有游泳偷渡去香港的。

那个时候偷渡特别容易,游过去的海面,也没今天的宽。

就是钻入了海里,闷一口气,上来就是香港了。

那个时候的廖生,跟着同学也去海里试运气,没想到自己一头扎进了海里,探出头来便在香港了。

同学吓得抱起了廖生的衣服,回家跟他父母汇报情况。

儿子去了香港,虽说进了香港就是香港人,但是廖妈妈却夜不能寐,他担心警察找上门。

到了香港的廖生,当时只有十七岁,在深圳中学刚毕业。

没有文化,初来乍到。

廖生在铜锣湾的一家排档当跑堂,排档的老板也是早年从深圳偷渡过来的深圳人,对从内地偷渡过来的工人,非常照顾。

不但不拖欠工资,还包吃包住。

他甚至还鼓励廖生,每周给他放假一天去学英文。

在排档干了八年,廖生已掌握了全部开饭店的技术。

八年来,在排档赚的钱,他一分没用全存在银行里。

都说打工没有出头日,他心里有个商业蓝图,等时机成熟,便要跳出来自己开店。

多年的相处,他跟排档老板已像亲兄弟。

他跟排档老板商量,自己要出来单干开饭店的事情。

排档老板不单没有阻止,还投资了廖生的饭店。

从选址到装修,排档老板全程帮忙。

他参的是干股,不参与饭店的经营运作,只是拿分红。

第一家饭店,廖生七成股,排档老板三成股份。

就这样,第一家饭店开在香港旺角通菜街的女人街。

位于油尖旺区的女人街,是旺角一个观光购物的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