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郑老爷子带郑度过来了(第1页)
在私塾任教书先生,在当时的读书人看来,是没什么社会地位的。
大部分读书人,他们宁愿去给小县城的县太爷当一名主簿、文书或是书佐,也不会去当教书先生。
所以,郑宅的读书人才会那般抗拒去当教书先生。
“庞士元,你这般做法,是要主公得罪天下的读书人,败坏主公‘仁德’之名,长此以往,有才之士又岂会来投效我军,你这是瞎搞!”
糜竺出列,对着庞统大声训斥。
“就是,可不能强行逼迫读书人为教书先生,读书人的嘴,骗人的鬼,白的也会说成黑的,这对主公是极为不利的。”
“主公,庞统之举不可行。”
一众文官纷纷附和糜竺之言。
听到众人的话,刘备考虑良久,开口说道:“士元,强行逼迫郑家人为教书先生还是算了吧,教书先生不够,可让孙乾、简雍、伊籍等一众文官兼任一段时日,以解燃眉之急。你看如何?”
为了征兵,也只能委屈孙乾、简雍、伊籍等一众文官了。
刘备心想。
“我等愿为主公分忧!”
孙乾、简雍、伊籍等文官随即出列,齐声说道。
“可是,孙乾、简雍和伊籍等人事务繁忙,哪有时间来担任教书先生?”
庞统说。
“庞士元,你说对了。”
糜竺此时又出声说道:“不仅仅是孙乾、简雍等人无时间,即便是他们有时间,你是否是想,长时间的免费使用他们,不给任何束修?”
“而且,他们做的可是双倍工作量,长此以往,身体必然吃不消,久累必然成病,你能担待得起这个责任吗?你可想过这个问题?”
糜竺一连两个问题抛出来,顿时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如此看来,强行征召读书人为教书先生,这个方法是最好的解决之法。
既解决了教书先生的数量问题,又不用花钱,一举两得。
可谁都知道,这个方法短时间内施行还行,时间长了,必然会引起天下读书人不满。
这对刘备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庞统静静思索。
他想道,在后世,教书先生虽然地位不高,可胜在稳定,每次一招考,那应聘的人群有如草原上牛羊,呜啦啦一大片。
那趋之若鹜的景象,哪里会像古代的读书人对教书先生一职弃之如草履。
想到这,庞统眼前一亮,灵光一闪。
有了!
他当即对着刘备说道:“主公,不若将这私塾改为官学,教书先生按月发放俸禄,你看如何?”
“办官学?”
刘备细细沉吟。
这并不是一个新颖的主意。
官学,大汉朝不是没有办过,中央有太学和国子监,地方上有学、校、庠、序四个层级。
可随着战乱到来,一些官学形同虚设,且只招募达官贵族,导致学生极少,对于人才培养很是不利。
反倒是私塾极为盛行,刘备自己就是从卢植的私塾出来的。
此时庞统向他提议大办官学,官学中的教职人员,那也是有品级的。
有品级,那就代表着官家身份,与私塾的教书先生,地位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有品阶的教书先生,对大部分读书人而言,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对于这点,他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