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靠山吃山”要不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礼物(第1页)

“宋管事,让聪姚他们看着点,明天我们来给稻田整个换水,可不能烂根了”

宋管事点头答应赶紧吩咐下去,刘四这边也赶紧吩咐青壮小伙,这换水可是个时间长、费力的活,这些小伙最是适合。

“咱们赶在秋收之后还是商议一下,这个水库修不修的问题”

本来今年的旱情严重,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诚心可感天地,这肃王爷亲自上高台祈祷,这真的竟是落了一场大雨,虽是雨量不大,但还是解了燃眉之急。

修建的水塘现在只能放几条鱼养起来。

“夫人,您曾说的咱们在稻田中养鲜美的鱼儿我们可还都记得”

这是吃货的自觉吗?

“今年是赶不上了,咱就放塘子里先养着,等鱼苗扩大了,明年刚好放进田里”

话说她也馋了。

“大点的鱼儿年节的时候可以捞一波,给大伙分一分”

宋管事虽然对夫人的想法万分支持,但是也觉得今年还是不要动这么多,那些鱼先让养着。

“看着情况再有半月稻穗就要熟了,这平整草场,准备收割了”

宋管事都打算好了,先收新稻,今年的课税还是用这批稻子,就不留多少了,明年就种少夫人现在种在暖房中的良种。

“也是该准备起来了”

朱雀等到下午的时候,让邢聪姚带着去看了收在草场旁边的小屋里的农具。

据宋管事说,这批稻子等收割后直接运到草场,直接就可以舂米了。

用的是臼,用的是一整块儿石头制成的,像一个巨大的酒盅,开口七八十公分,要四五个大汉才能够抬动,

架着用一棵木头做成的“碓身”,横在臼上,这样机械的重复,就是舂米。

这就是每年的青壮最辛苦的时候,来回轮换半月之久,才能将这稻米舂完。

朱雀看了这臼就觉得自己还是先想着将这农具改造一下吧,要不然难道眼睁睁的看着大家继续这样辛苦的重复。

只不过这可不是自己的擅长,只能今夜回去好好想想,这应该怎么改造。

一番忙活,大家各自散了去忙自己的活计,朱雀回院子梳洗,今天晚上要陪老夫人用晚膳。

“夫人,用这个簪子吧,夫人的打扮未免太素净了”寒露将夫人的珠翠匣子打开,挑出一支翡翠玉兔簪,朱雀也由着她弄。

等到老夫人院子的时候,晚膳都摆上了,赶紧坐下陪老夫人用饭。

“你是个聪慧的孩子,既是在农耕桑梓上有天分,那就放心去做,自家庄子也不计较产出”

老夫人意思让她放手去做,能有些实在好处更好,没有也不用担心,毕竟自家的。

“谢谢祖母,”这是实是将自己当做亲孙儿媳了。

“祖母我可是向夫君立下话头了,一定要让山庄有收成,有结余,明年兴许还能给府中添个进项”

看她这娇俏的有心性的样子,老夫人也不禁放下了心,自己已经年老,这府里还是要文儿和他夫人撑起来,这样的性子才是最好的。

“好好,祖母等着,你和文儿都是好孩子,他没有选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