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军阀解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7章 前往前线支援(第1页)

徐天禄皱了皱眉,将手中的地图合上,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立刻通知前线各部,严防死守,不得有丝毫懈怠!”

“是,将军!”副将恭敬地领命后退下,匆匆离开帐篷。

徐天禄抬头看向身旁的谋士,“明白了,我们的计划要提前实施了。”

谋士微微一笑,“将军英明。”

帐篷内一片紧张而有序的氛围,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眼下的局势已经十分严峻。徐天禄是个精明果断的将领,他深知在这样的紧要关头,任何一丝犹豫都可能酿成大错。他毫不犹豫地下令:“立刻调动精兵强将,前往前线支援!”

“将军,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配合地形来应对敌人的进攻。”谋士提醒道。

徐天禄思索片刻,点头道:“你说得对,我们得善用森林这个天然屏障。让侦察部队密切监视敌军动向,一旦发现有敌人进入森林,立即展开游击战。”

“是,将军。”谋士应声而去,开始安排相关的部署。

在帐篷外,一片忙碌的景象。士兵们匆匆忙忙地奔走着,整装待发,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战马嘶鸣,刀枪闪烁,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每一个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准备着。

徐天禄的眉头微微皱起,他站起身,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我们必须迅速行动,不能让他们得逞。”

他转向副将,“立即调集部队,加强防守,尤其是要加强对森林边界的守卫。告诉各部队长,准备好应对敌人的任何进攻。”

副将领命而去,徐天禄和他的参谋继续商讨战略。“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陷阱布置得精准而隐蔽,不要给敌人任何破绽可乘。”他指示道。

“是的,将军。”参谋点头应道,“而且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地形,最大限度地削弱敌人的实力。”

“我同意。”徐天禄深思片刻,“我们可以派出小股部队在敌人侧翼游击,以扰乱他们的部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配兵力?”参谋询问道。

徐天禄沉吟片刻,然后说道:“我想,我们应该将主力留在前线,但也要保留一部分兵力用于游击作战。另外,我们可以利用骑兵部队来进行快速突袭。”

“好的,将军,我会立即安排。”参谋回答道,然后转身离开帐篷去执行命令。

徐天禄皱了皱眉头,紧锁的眉头显露出他内心的焦虑。他沉思片刻后,深吸一口气,决定了下一步的行动。

"副将,传达我的命令,立刻派出侦察队,探查敌人的规模和行动。告诉他们,只要不是大规模进攻,我们暂时不予出击,但要确保全面监视敌军动向。"

副将面色凝重地领命而去,而徐天禄则抬头对身边的谋士说道:"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敌人此举可能只是试探性的,但也可能是为了探查我们的实力和防守。"

谋士沉思片刻,然后轻声说道:"将军,我认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强我们的防御工事,准备迎击可能的大规模进攻。同时,可以让一部分精锐部队隐藏在森林中,待敌人深入后发动突袭,打乱他们的阵脚。"

徐天禄点了点头,心中对谋士的建议颇为认同。"好,立刻安排下去。我们不仅要守住这里,还要让敌人付出惨重代价。"

就在两人商议着下一步的计划时,一个侦察兵匆匆而来,脸上带着焦急之色。

"将军,敌人已经开始集结大军,看来他们准备对我们展开全面攻势!"

参谋长坚定地说道:“请将军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

就在这时,又一名副官进来报告:“将军,敌人的主力部队已经开始向我们右翼移动,看样子是准备大举进攻。”

徐天禄眼中闪过一丝冷峻,“传令下去,右翼部队做好迎战准备,同时让我们的游击队开始行动,骚扰敌人的后方,切断他们的补给线。”

副官迅速离去,帐篷内再次恢复了紧张的氛围。

徐天禄对参谋长说道:“看来敌人的进攻比我们预想的要更早,他们一定是想利用夜色的掩护发动奇袭。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参谋长点头,“是的,将军,我会立即安排部署,确保我们的防线稳固。”

徐天禄望着地图,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艰难,但他坚信,只要全军上下齐心协力,利用好地形的优势,他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夜色渐深,营地里的火光点点,各部队都在紧张地准备着。徐天禄站在营地的高处,望着远方的黑暗,心中默默祈祷这场战斗能够顺利结束。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到无数士兵的生命,他必须慎之又慎。

参谋长听完徐天禄的策略,点了点头,但眉头仍然紧锁:“将军,这个计划虽然大胆,但风险极高。如果敌人识破我们的意图,中央的部队可能会承受巨大损失。”

徐天禄沉思片刻,目光如炬:“敌人若真是那般谨慎,反倒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士兵,也要相信敌人对胜利的渴望会让他们掉以轻心。”

帐篷内的其他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但也有人提出疑虑。副将张勇站了起来,声音中透着焦虑:“将军,我们的补给线是否足够支撑这样的战术?如果敌人久攻不下,我们的粮草供应将会面临严重危机。”

徐天禄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张勇,你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速战速决,不给敌人拖延时间的机会。至于补给线的问题,我已经安排后勤部队提前做好准备,确保粮草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