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血战上甘岭视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0章 双方达成和谈共识(第1页)

第五次战役,我军和朝鲜人民军一共投入了十五个军,奋战五十多天一共歼敌八万二千人。

而我方战斗减员也达到了八万五千人,敌我双方战损比为1:1038,以前我军和敌人的战损一般都是敌我双方在1:2左右。

这次战役虽然粉碎了敌人从右侧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计划,逼迫敌人走上谈判桌,但是在这一战中我军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比如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伤亡,主要就是因为撤退太过于匆忙,没有按梯次有序撤退,导致这么多部队一起蜂拥后撤。

另外就是部队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配合不够娴熟等。

比如第四次战役,我军虽然也是在被敌人追着打,而我军边打边撤,却是撤退的井井有条。

塔读-小读!

第四次战役之所以撤退的这么好,除了上级指挥得当,这应该还得归功于作战的这些部队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

连续和敌人作战这么久,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对我方都很了解,配合也相对比较默契。

比如说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和四十军,在国内的时候,他们就曾经多次参加过国内解放战争。

这些部队不但战斗力强,而且相互也比较熟悉,配合起来也就相得益彰。

从这场入朝作战,敌人的部署来看,李奇微在军事才能上,是要胜过麦克阿瑟不少的。

有关史学家分析这场战役,觉得我军有这么几点做的不够好,这才导致结果不算太完美。

第一,我军打的急了一些。因为根据当时得到的情报,敌人很有可能会从右侧登陆围困我军,但是我军却是对敌人何时登陆等等情报缺乏了解。

为了破坏敌人的反登陆作战,争取主动权,这才提前发动了第五次战役。

在我看来,其实这一战发动的时机恰当好处,因为第三批入朝部队都已经准备就绪,而且弹药和后勤补给也都到位了。

而敌人的右翼相对比较突出,而战斗力相对较弱,针对这部分敌人进行歼灭,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eailprotected],

第二,我军打得大了一些。这主要是说我军最初指定目标的时候,第一阶段预计歼敌五个师加两个旅,这其中包括美军的三个师。第二阶段预定健美南朝鲜六个师。

由于当时敌人控制了天空,我军卡车又有限,想要大规模转移部队很不现实。

其次是敌人的装备精良,火力很猛,还有飞机、大炮和坦克支援,想要一下打掉美军三个师的确有一点不现实。

不得不说,这方面的因素是有的。

但我要说,这不是最主要的。

第三,我军打得远了一些。这主要说的是,我军后勤补给问题。

但我要说,这方面的问题是有,但也不是最主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第四次战役的时候,我军可是打到了三七线。比现在的距离足足远了五百多公里,即便运输有困难,难道比当时还要困难。

再者,由于前几次战役,我军从敌人缴获了不少卡车,而这段时间苏联也支援了我军大量的卡车,卡车运输是足够的。

再者,后勤经过这段时间和美军飞机斗智斗勇,早就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止敌机轰炸的措施。

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