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仙之九品芝麻官txt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部分(第1页)

顺德帝在来之前,就对秦之初的身份存了疑心,他也知道卫伯爵府上的一些情况,卫伯爵爷孙三代没有一个吃素的,尤其是卫伯爵,更是老狐狸修炼成精一般的主儿,他们肯拿出比原价高出一万两银子的价格,把玉质殉葬印买回去,肯定是发现了一些古怪。

而秦之初能够在得到半株蛇涎草之后,又发现了这样一方玉质殉葬印,这足以证明秦之初必有非常手段,而这种手段同样不应该是普通人拥有的。

想明白这点,顺德帝突然对秦之初将来是否会做贪官,没有了丝毫的担心。如果秦之初真的不是普通人,具有非凡手段,那么世人所看重的金银珠宝,或许对他来讲,就没有了什么意义了,他贪去了,除了成为累赘之外,又有何用?

“会元公真是好手段,如果你不是志在官场,在下倒是想把你拉拢过来,凭你的本事做生意,必定能够为在下赚来滚滚财源呀。”顺德帝呵呵一笑,旋即话锋一转,“难得跟会元公谈的如此投机,不如由在下做东,邀请一些志朋好友,共同为会元公佐贺?一则祝贺你高中会试头名,二则预祝你在数日后的殿试能够高中状元。如何?”

秦之初摇了摇头,“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还是算了吧。先生不知,对于我能够得中会元,我到现在都觉得底气不足呀,论在文坛的声望,我不如江南大才子徐华章,论文章之华美,文字之激扬,我不如本省举人萧蔚湶萧兄。

一切只能说是侥幸,我侥幸做了会元,凭我的本事,能够位列前五十名就很难得了。我自家知道自家事,你说我哪有脸搞什么庆功宴?

还有,再有几天就是殿试了,我必须要抓紧时间,打磨文章,免得在殿试之时,万岁出题,见我的文章写得太差,将我发落到二甲甚至三甲的榜单中,那样子,我的乐子就打了,朝廷的体面也没了。”

感谢书友“X湛蓝X”大大的打赏,谢谢。

第071章 识破

第071章识破

秦之初这种带有自嘲味道的解释,正中顺德帝下怀。顺德帝对秦之初早就有所评价,做为一名朝纲独断的帝王,判断既然下了,就很难改变。

秦之初的自我评价如果和顺德帝的判断相违背,顺德帝对他的印象势必不会好,而秦之初这种自嘲的话语,反倒是能够激发顺德帝对他的好感。

顺德帝此时对秦之初已经比较满意了,但是总还觉得差了些什么,继续问道:“会元公刚才说这次进京,一路之上遇到了不少危险。请问都遇到了些什么?本人产业不仅仅分布在京城,在外地也有一些,听会元公说一说,或许能够让我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避免遇到了会元公曾经遇到的危险。”

顺德帝这话问的貌似无意,实际上暗含陷阱,他派人秘密调查过秦之初,对秦之初进京路上遇到的危险,基本上都摸得差不多了,如果秦之初能够据实回答,那么顺德帝就会得出结论,说秦之初很诚实,但是太实心眼,对陌生人没有防范心理。

反过来,秦之初遮遮掩掩,谎话连篇,那么顺德帝得出的结论就是秦之初做奸耍滑,文过饰非,严重地的话,说不定还会说秦之初有欺君罔上之嫌。

顺德帝可不会说自己是乔装而来,秦之初认不出来自己实属正常,他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谁让人家是万乘之尊呢,道理天生就站在他这一边,至少是皇帝自己觉得如此。

如果换成是一般人,或者是没有修炼之前的秦之初,一定会不知不觉地掉进皇帝偷偷设下的陷阱之中。但是秦之初今非昔比,不会轻易上当。

自从修炼《成仙大法》之后,他的头脑清明无比,六识敏锐了许多,他一见到顺德帝就觉得顺德帝不是常人,现在双方又交流了这么长时间,秦之初总感觉到有一种被天敌盯上的感觉,极度危机时刻笼罩在他身边。

在顺德帝问问题的时候,秦之初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实际上,却在用眼睛的余光不断地打量着跟随着顺德帝的两个仆人,苏培荣还有那位大内侍卫。

那位大内侍卫精血旺盛,双目含有精光,太阳穴高高鼓起,他的神经始终是紧绷着的,似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的扑杀出去。另外,那双眸子中没有任何的怜悯和同情,他不管看谁,都似乎是在看一个死人。

另外一位,面白无须,颌下看不到任何青色的胡子茬儿,他的衣领高高地竖起,但偶尔也能瞥见他是没有喉结的。另外,他刚才说话时,带着一种不正常的尖细。种种生理特征都表明此人应该是一名宦官。

在大周朝,能够有太监随侍的男人,屈指可数,除了皇帝,就是得宠的皇子皇孙了。就连诸位权势熏天的国公都没有资格。

到了现在,苏培荣曾经受皇命,出任壬辰科礼闱的副总监官,此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做为副总监官,不可能一直留在致公堂中,肯定要到东西文场巡视的。秦之初曾经无意之中抬头,见过苏培荣两次。

此时,秦之初将副总监官和眼前这名宦官的身影叠合在一起,相比较,他惊讶地发现两者竟然可以完美的重叠在一起。

事到如今,这位自称富可敌国的京城富商,他的身份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秦之初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有这样一次形式特殊的君前奏对,如果自己的应答稍有差错,不能让顺德帝满意,后果不堪设想呀。

一想到这里,秦之初的后背就冒出了一层白毛汗。他虽然已经开始修炼,却还连先天之境都没有进入,估计连顺德帝身边的那位大内侍卫都打不过,故而他的自我定位是很清醒的,知道目前自己根本没有和皇权对抗的资本,顺德帝想杀他,不比捏死一只蚂蚁难多少。

秦之初越发的小心,他还不敢戳穿顺德帝的身份,言谈举止间也不能有太过突兀的变化,万一引起顺德帝的警觉,他的小心谨慎,就全都白费了。

“这位先生,今年进京赶考,路上遇到的种种状况,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呀。”秦之初叹了口气,从春节前母亲的病,不得不留在家中照料开始,一直讲到白虎岭的种种,就连他在香吾山的山贼窝中,顺手牵羊了一本《成仙大法》,都三言两语交代了一番。

只是有些话,还是不能跟皇帝讲的太清楚,秦之初审慎地考虑过之后,将《成仙大法》说成是一份道家的养生之法,自己能够在白虎岭救下韩青石母子,靠得就是这本所谓的养生之法。

没想到秦之初这种七分真,三分假的讲述,让顺德帝十分的满意。因为秦之初的话在大体上,跟顺德帝掌握的情况是相符合的,但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差别,这就说明秦之初是比较坦诚的,但是在坦诚之余,又不失警觉和谨慎,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顺德帝对秦之初的满意程度已经达到了八成,他还要看看秦之初是不是只会发现问题,而不会解决问题,“会元公,如果让你到豫北府做知府,你该如何平定香吾山的匪患呢?”

秦之初说道:“我有六字方针,一曰斩首,二曰统合,三曰自强。所谓斩首,就是要伺机铲除山贼中为首者。山贼们之所以能够在香吾山盘踞多年,跟山贼们诸匪首的个人能力、个人威望等有着不小的关系,古人云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要想消除匪患,就必须坚决打击诸匪首,要从肉|体上消灭他们,绝对不能留情,不能有任何心慈手软的想法。”

接着,秦之初又详细地解释了一下其余四个字的意思,顺德帝边听边点头。香吾山的情况,地方官府多次呈报,他也注意到了,对如何解决香吾山的匪患,他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秦之初的策略跟他颇为不谋而合。

顺德帝对秦之初的话不予评价,他站了起来,“时间不早了,某也该告辞了。会元公,跟你谈话就是愉快,等殿试过后,咱们再谈。我提前祝你能够高中状元吧。”

秦之初忙道:“借你吉言。”

顺德帝抬腿朝着房间外面走去,秦之初连忙客客气气地将之送到了豫州会馆的外面,目送着顺德帝登上马车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