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元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1页)

北静王爷也不认识元春,但见和水月儿在一起,想来就是今日里来的一些别府的亲眷,便赶紧问:“月儿,问你话呢,怎么不说话了?”

水月儿看了皇帝之后,知道这是自己未来的夫君,心中早慌成一团了,见父亲问话,一时情急,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元春却是什么都不怕,见水月儿说不出话,担心北静王爷会怪罪于她,想自己出头吧,好像又不太适宜,还是内敛一些的好,只好静静地垂着头,不吭声。

正犹豫着,只听水溶从容地答道:“这是荣国府贾家的大小姐,她舍身救母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今日我母亲特意把她接到府中来逛逛的。”

“哦,原来就是那个救母的小女孩儿……”皇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元春的救母行径被当作一件希罕事已传入了大内皇宫。皇宫里全是女人,成天无事,就把各种传闻拿来作为每天的茶余饭后的消遣讲谈。皇帝不免也听到了一丁半点传闻。

“出去吧,再不许乱跑!看再冲撞了人。”北静王爷低声训斥道。

“水卿家,早闻你们家后花园不错,难得今日有闲,就逛逛吧。”皇帝看了看低着头挨训的三个孩子,笑一笑,便背了手,唤了北静王爷一同往园子里走去。

三个人见皇帝一行人走远了,才抬起头来,慢慢离开。

水溶看了看元春,见她若有所思,还以为是吓着了,便关切地道:“元春妹妹,你没事吧?我父亲就那样,爱板着个脸,你别多心。皇帝倒是很和气的,你也别怕。”不知不觉,他也跟水月儿一样,叫元春的闺名了。

元春摇摇头,心中却有些发痛,她知道,她终久会进宫的,跟水溶是没有缘份的。

水溶见她不说话,伸手牵住她的手。元春没有抽开手,只是默默地跟着他走。

“哎呀,小郡主,你们跑到哪里去了?害我们好找。我的腿都快跑断了,王妃正找你呢。”对面跑来急匆匆一群人,见了他们就叫。

元春从水溶的掌心轻轻抽开自己的手,对跑过来的抱琴笑了一笑。

抱琴埋怨道:“大小姐,你到哪里都该带上我呀。要是让老太太知道了,还不把我给撵出去?我全家人都在府里,到时我一个人在外面,可怎么办呢?说不定,还要带累爹娘呢。”

元春笑道:“傻丫头,老太太不会把你撵出去的。你这么好的丫头,离了你,我才不知道怎么办呢。说什么我也不会让你离开我的。”

水溶站在一旁,含笑看着元春和丫头亲昵无间的对话。他再看看自己姐姐水月儿,才发现她一直没有说话,此时正傻傻地自个儿发笑呢。

水溶不禁会心一笑,知道水月儿对自己未来的夫君是满意的。

北静王府不是皇室血脉,因为当年爷爷辈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才被朝廷嘉奖,封为北静王,世袭罔替。今年大选,水月儿在户部的待选册子上,已经被皇太后选中。三个月之后就要被接进宫去了。

元春和贾母在北静王府吃过午饭便告辞回府,北静王妃也只略为挽留便罢了。其实她已经得到北静王爷的吩咐,皇帝微服出行,到他们府上来了,为了不惊扰了皇上,家里就不用留太多宾客,只留一些特别相熟亲近的应个景就成了。戏台上的戏照唱,皇上高兴看,就看几出,不高兴看就闲逛逛去。陪皇上高兴了才是天大的事。

贾母倒不以为意,心里只是高兴,知道北静王妃请她们前来的用意,也知道他们家有个年龄相当的小爷,将来也是要袭王位的,从王妃的举动神态上看,她对元春是相当的满意。这让贾母非常高兴,如果和北静王府结了亲,贾府就算是找了一个绝大的靠山,便能阻止这几年贾府的衰败之势,说不定还能重新焕发当年的百官朝贺,满堂王公尽欢颜的辉煌历史呢。

贾母心中笃定,回到府中便等着北静王府前来提亲。但过了很长时间,北静王府却没有动静。这让贾母很意外,也很失望。但她没有形诸于色,而是隐忍于心,毕竟元春年龄尚小,谈婚论嫁还早,慢慢再物色好人家吧。

不提贾母心中所想,元春心中却是生出不少春恨秋悲。水溶的影子已经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虽然她有教师元春的一些记忆,但她也仍有着从小在贾府长大的经历记忆,所以思想上知识上她成熟了许多,但心智上却还是十多岁的小女孩儿,对第一眼见到的那个出色男孩儿产生了朦胧的情愫。但她又知道,她最终是嫁给了皇帝,并没有和水溶在一起,这让她感到有些悲哀和无助。在这个时代,这个环境下,她想一个人出府到外面去都是不可能的,更遑论想见一见水溶了。

贾母给元春请的老先生每天上午到内书房给元春讲学一个时辰。讲的内容不过就是《女史》《女儿经》之类的,元春听着枯燥,索然无味,但生得冰雪聪明,读一遍也就能背,让老先生大为讶异。后来也教《四书》《五经》,填诗作词,这倒对了元春胃口,因为教师元春本就是研究文学的,有了较深厚的底子在,这些都是一点即通,让老先生赞不绝口。

第一卷 三春争及初春景 5、王熙凤偷见贾二爷 贾宝玉抓周胭脂盒1

王熙凤偶尔也跟着听听讲学,但她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拿上书她就打瞌睡,还说不如做点女红轻松。所以她常常溜出去,跟平儿鸳鸯等玩玩闹闹,做做绣活什么的,非常快活。

老先生在贾母面前也是极口称赞,这让贾母更坚定了让元春攀高枝的想法。她暗暗地托人到四家王爷府上吹风,想他们能前来给元春提亲。但四家王府好象一下子全都约好了一样,与贾府的关系仍走动着,但绝口不提元春的亲事。

还是户部的赵侍郎前来解开了这个谜。赵侍郎亲自来贾府造访,告诉贾政,皇太后已下谕,要贾政择日将贾元春的生辰八字等,报入户部入册,以待三年后的大选。三年内不得与人结亲,三年大选之后再议。命贾府用心教养,不得辜负皇室天恩。

贾母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四家王府纹丝不动,想来早已听到了风声,知道元春已是皇太后的人,不敢再有非分之想。这真是意外之喜,贾母知道自己对宣扬元春贤孝行径的运作终于有了最大的回报,她放下了心,在元春身上更是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