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抗战掷弹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2部分(第1页)

十足。

西一欧打眼一看,枪不赖,全是中正步枪,抱拳,“请问先生,哪里能过河啊?”

那个中年人回礼,“为了防土匪,附近的桥都炸了,向前一百多里才有桥,那边土匪很多!”

“靠!”西一欧一拍脑门,伊河是西南至东北走向,上海在东南,顺着河走,非走到广西去,“这算啥事啊!”

中年人疑惑的拱拱手,“听小兄弟口音也是本地人,咋不知道情况啊?”六个家丁紧张的盯着他们,金刚等人也是握着枪四处扫瞄。

西一欧掏出通行证放在中年人前,“兄弟我多年在外不知情况,想过河办点事!”

中年人看了通行证,忙命人放下滑杆,“都把枪收了,这是长官部卫司令亲自签发的通行证,别误会啦!各位兄弟随小老儿来,俺送你们过河!”

六个家丁松口气。

西一欧抱拳,“牢驾先生啦!”

顺河走了一里多地,来到河边,家丁拿出小旗挥舞,对面跑出几个人,中年人喊喝几句,不大会儿,十几个人抬过来一个巨大的木筏,中年人拱拱手,“请各位兄弟过河吧,一次只能过一匹马。”

这也算事,总比过不去强,西一欧和中年人先过河,日头正毒,找个大树坐下,两人聊起来。

一聊,西一欧才知道,这人是此地彭婆乡的乡长,姓张,年纪已五十八岁,保养的跟四十岁一样,住在河东岸一公里处的南牙村。张乡长对他们很热情,卫长官轻易不会亲自写通行证嘀。那些家丁对他们的战马、马刀分外热情,这些日本人的东西是轻易见不到嘀。

一匹一匹运,运到日头正中才算过完,张乡长好客,请西一欧他们吃饭,西一欧不愿打搅百姓,正在谦让,一个家丁跑过来,“张爷,不好啦,少奶奶被绑票啦!”

“啊!”张乡长惊得站起,“啥时候?”

家丁递上一张纸,“张爷,就在10点多的时候,少奶奶在看大夫回家的路上被劫了,这是张妈捎回来的飞票!(土匪黑话,飞票即勒索单。)”

张乡长拿着飞票看了一眼,“快去叫管家准备五千大洋!”

“是!”家人跑了。

一个家丁忿忿不平,“靠,哪个不知死活的东西,敢抢张爷?”

张乡长面色凝重,“住嘴!少奶奶有个三长两短,我张家就绝后啦!”转向西一欧,“小兄弟,我家有事,不再招待,请兄弟自便吧,恕罪恕罪!”

金刚属于抱打不平的主,听张乡长有难,心中不悦,“张乡长,我们弟兄有人有枪,您说个地方,俺们把人抢回来。”

“是啊!”“是啊!”申志强、周福海举着枪响应。

张乡长深深一揖,“谢谢各位,小老儿也有人有枪,只想平安接回老婆,不愿惹事生非!”

看来张乡长无意动武,西一欧摆摆手,众人不再叫喊,“张乡长,蒙您相帮,我们兄弟过意不去,这样吧,您赎您老婆,我们在旁压着阵,万一土匪变了卦,也好有个照应。”

张乡长非常高兴,“中,中!”土匪敢白天绑花票,而且是敢绑他张乡长的老婆,实力不小,张乡长不敢懈怠。

土匪绑花票(女人质)是快票,按照规矩在天黑前交钱放人,不交钱花票过夜就难了,当然越快越好,地点就在前面二里地的河边。

过了一刻钟,管家气喘吁吁的赶着马过来,后面跟了七八十个拿枪的家丁,一半拖拖拉拉像是乡民,一半训练有素穿着和家丁相仿,其中还夹带着两挺机枪和不少手榴弹,看来实力非凡。西一欧没在意鼓鼓的马背,倒是和管家打个照面,两人均有些诧异,那个管家就是昨晚丽景楼见过的张管家。

张管家听家人说明情况,向西一欧抱拳施礼,西一欧回以微笑,心道这个张乡长八成是官府招安的土匪。

“海绪,快走!”张乡长命令。

“是!”管家答道。

两批一百余人持枪骑马沿河南上,远远的一棵小树下坐着两个女人,一老一少,老女人见他们过来,站起挥手大喊,“老爷!别过来!他们在河对岸!”

波浪声把她的话搅的零碎,她喊了五六遍,张海绪才听个大概,示意人马停下,相距两百米,转向河西岸,“是哪个杆子的朋友?”

五个家丁很有眼色,齐拢嘴巴大呼,“是哪个杆子的朋友?”

对岸没有回音,申志强端起骑枪,“俺去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