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菊花醉孝增结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部分(第1页)

自张骞通使西域,中西方贸易、文化交流兴起,喀什便成为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一个商业中枢。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葱岭之东商业都会的地位。以喀什为中心,南达印度,西通中亚、欧洲,东与丝绸之道的南路和北路相连接,是几条商道的汇合处与中转站。《西域见闻录》里说:“列市长十里,货如云屯,人如蜂聚,奇珍异宝,往往有之,牲畜、果品不可枚举。”来自各国的行商坐贾,或集散货物,或就地交易,巴扎上人声鼎沸,万头攒动,盛况空前。

奔波在古丝路上的诸国使臣、商旅,结队而行,规模庞大;驼铃声声,胡茄弄鸣。东来的,翻越重重雪山冰峰;西去的,跋涉茫茫翰海戈壁。正当人困马乏之时,喀什噶尔已遥遥在望。长洲王芑孙曾有诗云:

百十名城俨画区,

就中疏勒有遗都。

东趋乌什如瓴建,

松塔崎岖亦坦途。

疏勒镇为安西四镇之一,自来是中国中央政府的关切之地。汉时班超在此建立西域都护府,至今遗有“盘橐城”。唐朝设置疏勒都督府,领十五州。五代时,由漠北西迁的一支回鹘,以八拉沙衮和疏勒为中心,在帕米尔高原东西建立了一个地方性政权,叫作喀拉汗王朝。大汗驻地,就是东都喀什,并由此改信佛教为###教。喀什噶尔也从此成为新疆###教的中心,涂上了一层浓厚的宗教色彩。

元明时期,疏勒的称谓被喀什噶尔所代替,数百年来,城市几经迁移。至乾隆二十四年,年羹尧带领清军平定喀什噶尔的大小和卓叛乱时,喀什噶尔仅有土城一座,周围三里七分,东西两门。城内房屋稠密,街衢纵横,错乱无章。

道光八年,喀什阿奇木伯克伊萨克捐面粉五十万斤,扩建喀什城。十六年,继任者早日丁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把城南的七里桥至北大桥地区全部规划为城区,将吐曼河的水引入乌拉斯塘。经过这次扩建,喀什噶尔再一次扩大与繁荣了。

胡英来到喀什噶尔时,正是在早日丁扩城三十年后。此时的喀什噶尔,置于一场民族灾难的大风暴来临之前,但商业的繁荣未有丝毫减弱。尤其是英国与其所属的印度商人以及俄罗斯商人、中亚各汗国商人,集中在这里,把欧洲的棉布、颜料、天鹅绒、珍珠、香料等运来,再从新疆贩回黄铜、羊毛、牲畜、生丝、毡毯、土布、玉器等物。仅喀什噶尔一地,就有英、印商业代表一百多人。至于中亚商人,更是达数千余户。

相比起俄国人来,英、印商人的运输成本要高一些。他们或从吉里提出发,经坎巨提,帕米尔到蒲犁(塔什库尔干)再转喀什噶尔;或从拉达克翻越喀喇昆仑山到皮山与叶城,转到喀什噶尔。这中间,翻越喀喇昆仑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马拉人驮,节节转运,时间很长。再加上五个月的大雪封山期,可以往来的贸易时间只有七个月。

但巨额的利润,促使着他们克服千难万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乐此不疲。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菊花醉》第十章(4)

这一点,从胡英在喀什噶尔设立伍斯特洋行,一开始销售阿萨姆红茶就感觉到了。

昨天晚上,胡英因与几个前来拜访的茶商聊天、喝茶到三更时分,起得很迟,差一点儿把赴参赞大臣家宴的事情给耽搁了。

他们住的是喀什噶尔城内北大街的恰萨老街上一处房子。这处房子位置不错,相当宽敞,是典型的维吾尔人的民居。

喀什噶尔的商务,最繁华处为北大街、西大街、艾提尕尔大寺前、布巴扎等地。北关外,是英俄籍商人所设立的洋行,错处杂居,陈肆而贾,就如同内地的租界相似。英俄各设了领事馆,管理洋商事务。

院墙外面,是茂密的杨树,挺拔峭直。院内,有花有草,还有一架葡萄,正是成熟的日子,一伸手就能摘下一串来。居室是土木结构的平顶方形房屋,除顶棚使用少量的木棒以外,四壁都用土坯砌成。房顶上留有天窗,里面由兼作睡房的客室、餐室、后室与储藏室几个小间组成。面向庭院的居室前,设有较深的廊檐。底层廊檐下筑有炕台,上面铺了苇席与毡毯。葡萄与南瓜的青藤就爬在廊檐下搭成的棚架上。

夏季,青枝绿叶的棚架下,就是人们纳凉休憩的场所。二楼的廊道,多作通道。屋顶部四周围为木栏,供休息和晾晒堆放瓜果、粮食与杂物。

室内地面用砖块与木板铺砌了,走在上面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主屋内有一铺大炕,三面靠墙,足足能睡一二十个人。炕上铺设了苇席,上面覆以毛毡和地毯,墙四周也围挂着色彩鲜艳的围布和壁毯。土炕靠墙的一边,堆放着木箱,上面叠放着被褥与枕头。

使胡英他们感到惊奇的是,室内没有桌子和柜子,幸好在墙面上开有许多壁龛,有大有小,里面可以盛放东西。屋子中间,砌有火墙,供冬天取暖与做饭用。

胡英自己住了一间。楚儿与米兰达住了一间。阿洛与其余的茶农住在那间大屋里。到喀什噶尔以后,有四五个茶农因思乡心切,要回去。胡英原打算留他们在洋行里做事的,见他们要走,也就不再强留,找参赞大臣为他们办了路引,又送了他们一些盘费。对他们在印度挣的卢比,也按比价在山西票号里为他们兑换了银票,在内地可以提取的。那几个人对胡英把他们带回故土,又如此照顾,感动得大哭一场。胡英一直把他们送到城外,才洒泪而别。

房子地势较高,站在院子里,就能俯视喀什噶尔老城的街道与民居。目光越过城外绿色的农田,可以望见北方天山山脉的一座座雪峰。如果爬上房顶,甚至可以看到慕士塔格山。晚上,还可以听见清军兵营熄灯的铜号与大炮声。

院子外面,就是喧闹的巴扎。洋行新聘的厨师告诉胡英,喀什噶尔老城汇集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各种各样的人物。这些人从俄国、印度、中国内地、阿富汗、布哈拉、君士坦丁堡等地方来到这儿,经商做买卖。整个白天,喀什噶尔是由各种不同叫卖的声音汇成的海洋。这个瘦削的、留着小胡子的厨师自豪地说:“世界上所有的商品在这儿都能找到。世界上没有的商品在这儿也能找到。”

厨师名叫阿迪力江,是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推荐的。阿奇木伯克,是官职名称,像内地的知县、知府一样,也分等级。另外还有郡王和散秩大臣的爵位与职务。阿奇木伯克实际上就是管理喀什噶尔民政事务的最高首长。

阿迪力江是阿奇木伯克在英吉沙乡下的亲戚,见英国人在这儿设立了洋行,为了搞好关系,就把阿迪力江推荐进来。

胡英本来是要找个汉族厨师,但他现在是英国商人胡恩。他不敢暴露真实身份,再加上他在印度生活了几年,心胸远比原来开阔,对各个民族的人都能平等地看待,因此也就愉快地接受了。阿迪力江是个勤快好学的年轻人。他与阿洛和楚儿、米兰达很快就混熟了,成了好朋友。他来喀什噶尔已经几年了,又是伯克的亲戚,人熟地熟,天天闲下来就带着他们到处乱转,逛巴扎。像什么艾提尕清真寺,玉素甫·哈吉·哈斯墓,香妃墓,恰萨街的杂货巴扎,吾斯塘博依的手工艺巴扎,全去了。

每日里回来,楚儿都要兴奋地向胡英说起又吃了什么好吃的。楚儿特别爱吃烤羊肉串、曲曲和帕尔木丁,在街上吃不够,回来还要缠着阿迪力江为她与米兰达做。

胡英笑着对楚儿说:“你如此喜欢维吾尔人的饮食,干脆嫁给维吾尔小伙子算了。”

他是无心说的,不料楚儿恼了,脸色骤变,眼里噙着泪水说:“你是不是烦我啦?恨不得我离开你?”说着,捂脸跑回了房间。

自此,胡英不敢跟她开这样的玩笑了。

胡英起来后,坐在门前的廊檐下,一边吃着焦黄的油囊,喝着喀什噶尔人爱喝的加了奶的砖茶,一边看着阿洛他们正忙碌地准备马车,脑海里却映现出了一个月前沃森特兄弟来到喀什噶尔时的情景。

近一年来,胡英已经基本上在南疆打开了局面,阿萨姆的红茶通过设在各地的分号销路甚广。因为是胡英亲手培育的茶种与传授的制茶方法,所以得到了认可。一磅印度茶叶,在英国的售价是四先令,但在南疆却可以卖到十六先令。就这样的价格,与内地湖南等省的无论茯茶还是砖茶、米心茶价格相比,都是低廉的。这要依赖于英国代表团的努力,使英商在新疆享受了俄国商人同等的待遇,即无论是买还是卖,都暂不纳税。这样,中国的茶商就基本上被挤出了市场,连中亚安集延的商人也叫喊受不了。他们联名上书,强烈要求喀什噶尔的参赞大臣与阿奇木伯克想办法制止英国人倾销茶叶的做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菊花醉》第十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