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菊花醉孝增结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部分(第1页)

、野鹿等珍禽异兽;地面上遍布蘑菇、当参、黄芪、贝母。池水上下,游飞着鱼群、水鸟。

池边,盖起了样式别致的木屋,多是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或携家眷,或带歌妓来此赏玩消夏。亦有酒家茶肆,勾栏乐舞,山货特产,小吃土店。山石上,留刻有许多的诗文,其中不乏名流墨迹,如纪晓岚的《乌鲁木齐杂咏》:

界破山光一片青,

温暾流水碧泠泠。

游人倘若风沂兴,

只向将军借幔亭。

这一首诗的旁边,有一磨崖石刻,上书“人间仙境”。每一字都有房屋大小,铁划银钩,气势磅礴,与东岳泰山的刻石相似。

欧阳春霆与吴孝增陪同吏部考选司的官员来天池游玩,已经是第五天了。他心里有事,急于回城。但京里来的那两个人,却被天池旁边一个帐篷里的歌妓所迷,乐不思蜀。

因为欧阳春霆的都统衙门没有这笔费用开支,两个司官一提出上天池,就让欧阳的眉头不展了。吴孝增闻知,说:“这有何难呢?不就是几两银子唦。”就掏了腰包,还放下生意,主动陪同上山。

《菊花醉》第十一章(4)

这两个官员,都是在京城里呆的低等穷京官。除了每年的考选季节,有劣迹的官员才送些冰炭敬仪,要打个好评语之外,平时里很少有油水可捞。就是有,也轮不到他们。这一次出来考绩官员,分他们到西北片区。自河北、山西启程一路行来,只说要饱受风霜之苦。不料走到哪里,都是软车暖轿,山珍海味伺候。白天前呼后拥,夜晚抱红纳翠。临行之时,土特产品、黄白之物另有孝敬。

这样的好差事,他们只恨出来的太迟。哪里管地方官员们的辛苦与委屈呢?

早饭后,天气晴朗,微风吹拂。吴孝增昨夜陪那两个京官在帐篷里吃花酒,闹得很晚,尚兀自未醒。

欧阳春霆出了木屋,独自一人,来到了天池岸边。牧场上,牛羊在安祥地吃草。牧民的娃娃在草地上游戏嘻闹,偶有几个游人在池边吟诗作对,传来一阵笑声。不远处,群山静寂,森林苍郁,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只有欧阳春霆心里清楚,这样的日子或许已经不多了。

依欧阳春霆的性格,又如何受得了官场这等无聊腐败的缠磨?每日里的花天酒地,弹唱歌舞对于他来说,无异于牢狱受刑,边庭流放。可是身在其位,又不能不苦于应酬。要是这二位京官大爷一不高兴,在考绩簿上打了个“劣等”,这碗饭算是端到头了。

欧阳春霆当然不怕作一个平民。他一身的本事,还怕找不到吃饭的门路么?只是娶亲之后,过去那种游侠江湖,放浪形骸的举动,不能再率性而为了。他是有了妻室家小的人,又要做忠臣良将,倘若脱离了朝廷的队伍,叫他如何实现抱负?

到新疆来,倒是符合他的想法。在内地,与太平军斗,与捻军斗,斗来斗去,杀的都是老百姓。他觉得没有啥子意义。

大丈夫精忠报国,就是要到边疆要塞之地,抗敌御侮,犁庭扫穴。眼下沙俄北伺西窥,英人南来频频,目的还是在侵吞西域疆土。朝廷懦弱无能,一退再退;列强得陇望蜀,步步紧逼。倘若边将再昏愦庸迷,不思进取,则我新疆的大好河山,将尽为虏有,不复再见汉家衣冠。为将一任,做官一方,假如一草一木失于己手,那将是百赎莫追,千古罪人,万年遗臭了。

近数月以来,边境上冲突不断,尤其是外伊犁地区与帕米尔一带,沙俄之哥萨克骑兵精锐,南下东来,设立哨所,掠我边民,建立行省,逼入俄籍。

想当年康乾盛世之时,西北西南的瓦罕、安集延、浑都斯、浩罕、塔什干、布哈尔、巴达克山、哈米尔、温都斯坦等三十三个部落,尽属大清版图所有。

可惜的是,鸦片战争后,一是朝廷昏庸,不敢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二是要赔偿列强银两,财力捉襟见肘;三是太平军造反,朝廷无力西顾。驻守新疆的满、蒙、绿诸营兵勇,因内乱蜂起,协饷不继,不是被裁撤减员,就是被分派种地。结果弄得兵不是兵,民不是民,根本无力抵御强敌。

欧阳春霆坐在天池岸边,看着眼前的景色,心里五味杂陈,十分难受。他吟咏起了自己前几日作的一首诗,那还是接到邸报后有感而发的。菊湘看了,还赞赏说好哩:

天山解冻冰河开,

将军西征入梦怀。

连营鹿角皆作土,

驰风铁骑化尘埃。

穷寇宜追何堪放,

坐大浩罕究可哀。

乾隆倘效思汗去,

中亚今无突厥来。

近日的邸报上,登载了一条最新消息:英国人已经把瓦罕、巴达克山等弱小部落吞并,成为它的属国。大清三十三个所属部落,至今仅剩下一个坎巨提。

坎巨提位于喀什噶尔西南,东西宽约二十里,南北长约六百里,有人口一万多。两面皆山,峭壁峰立,罕萨河流经全境。都城名叫罕萨,周遭三里方圆,为进出南疆之要道也。全国有村庄二十五座,大小头目一百四十七人。出产牛羊、马匹、粮食、果品。没有布帛,全以毛褐为衣。

坎巨提每年向大清皇帝进贡沙金一两五钱,照例赏给锦缎两匹,作大头领全家的衣装用料。另外还有银两茶叶各项,约值五六百金。每年大头目来喀什噶尔进贡,沿途的吃喝住宿费用,也都由官方支应。因为离英国属地克什米尔很近,因此大头目又同时接受英国驻印度总督给予的经费。后来因为英国人要在坎巨提修一条大道,贯穿坎巨提全境,据说主要是为了防止俄国人南下。结果被坎巨提大头目率众阻击,英国人索性就出兵把坎巨提占了。

带兵占领坎巨提的,就是二十年后又带兵入侵西藏的臭名昭著的英国“旅行家”扬哈斯本。他当年从中国的满洲里横越大陆,翻越昆仑山回印度要冻死时,是喀什噶尔边境的居民拿出粮食与牲畜救援了他。

此时大清出使英国的大臣薛福成,质询英国外交部。英国外交部答复,并无灭坎巨提的意图,只是因为大头目不听话,要把他换掉,另外让头人的弟弟买买提艾孜木担任首领。因此英国外交部要求清朝派员共同出席新头人的就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