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清我哥催我考科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回门(第1页)

苏蕙仙送走王柳二人后,处理家中事务时开始头疼,第一件头疼的事情就是月钱的发放。

庄家原有的仆从,只有董家五兄弟和潘妈。董家五兄弟既是庄家的佃户,也是他家雇的仆人,潘妈只管做饭和洗衣。

她从京师带回来的仆从有八个,临时雇佣的有三个,刚到府城就打发他们各自去了。

董二是董家兄弟的老二,其余四个中有两个养娘看着儿女,一个是她的大丫鬟,另一个是洗衣做饭的仆妇。

但是,阿宝嫁过来,除了四个丫鬟,还有四户陪房,老老少少有二十多人。

苏蕙仙一想到此处就脑壳疼,庄家办了一场婚礼,家底几乎掏空,现在又多了二十多张嘴吃饭。

现在庄家收入微薄,支应这些月钱免不得捉襟见肘。但仆人若不一视同仁,只怕家中不宁。

苏蕙仙越想越头疼,有一瞬间想把这一切推出去,但她是长嫂,少不得用心筹谋。

穷秀才,富举人。秀才的出路不多,比较好的出路要么是与人坐馆,要么与人做幕。

举人的出路就多了,关键是可以做官,比如苏山长就是举人功名。但是庄绍宗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读书,争取考中进士。

庄绍宗现在专心读书不理俗务,但是他中了举人后也为家中带来了一些收入。庄家又接纳了一部分亲近之人的诡寄,这些人家每年都会给庄家送一些钱财,作为免役的酬劳。

苏蕙仙召见家中的仆从,说了家中的规矩,重新安排了活计,只是这家中的窘况少不得要给沈母说一二。

沈母听到每月月钱咂舌不已,自己又算了一遍,心中叹气,庄家家底薄,但又不能因为月钱将两房媳妇的人都裁了。

再说了,家和万事兴。

沈母沉吟半响道:“你有平儿宁儿要教养,事情也多,万事要以他们为重。这管家的事情,你且看着,要是顾不上,就让老二家的来。”

苏蕙仙听完,明白沈母的意思,笑道:“我知道了,谢谢母亲。”

这边婆媳为家中仆从支出而忧心,那边曹家一片欢声笑语。

阿宝喜得佳婿,两人如胶似漆。曹父曹母见女儿终身有托,更是合不拢嘴。

曹母将女儿拉到闺房,一看女儿那红润含羞的表情,什么都懂了,但也少不得与她说些为人妻为人媳为人妯娌的道理。

“你婆母你大嫂都是敞亮的爽快人,你有什么事就直接和她们说,但不许在婆家耍小脾气使怪性子。”曹母叮嘱道。

阿宝连忙反驳:“娘,我哪有啊?”

曹母佯装正色,颔首道:“没有最好。”

阿宝突然悄悄与曹母耳语,道:“娘,我和你说庄家可穷啦,只有几十亩地和镇上的一个小门面,家中就几个仆人,我婆婆还亲自做饭呢。”

曹母被这话气得哭笑不得,伸手拍一下她的头,道:“又说混账话了,咱家不图庄家的钱,只图庄家的人,人好就行。”

“再者,你婆家不是没能力弄钱,而是不愿意弄钱。他们若是有心,早就成了富户。”曹母道。

阿宝满脸疑惑,不解地“啊”了一声。

“你大伯子反对冒名诡寄,是为朝廷用心做事的官员,因此要以身作则,我听说你婆家只接受了几家亲近之人的投献。别人送的田产铺子宅院都没收,不是那等轻狂的人家。”曹母对庄家的品性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