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婴宁是不是狐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四三章 土市街(第1页)

第一四三章:土市街初五,是皇帝带领众臣去太庙祭祀祈福的日子。太庙里供奉的不仅有梁国各代皇帝,还有享太庙供奉的各代大功臣。配享太庙的名臣牌位放在太庙,后代子孙享受的是“名”上的精神荣誉,与到手的利益并不挂钩,只是能随时随地拍着胸脯自豪地说一声:“咱家老祖宗在太庙供奉着呢!”

杨家老令公就是配享太庙的人,杨家今日享受的待遇就是不受人数的限制,凡是老令公的子孙(男子)和有诰书的夫人都可以参加太庙的祭祀仪式。与那些家族里没有配享太庙祖宗的人家相比是大大的恩典了。那些人家今日只能是有官职、且官职达到一定级别的人才能参加祭祀仪式。这就是差别。朝霞映红天边,太阳还没有升起,大朵大朵的粉红云呈渐变色向外扩展,天波门内大街上的大宅门门口,一顺的排着一辆辆马车,不见一匹骡子。马是身份的象征,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拥有,并且不是和军职挂钩的话,即使勋贵也不可能拥有超过爵位限制的马匹数。所以过年这几天,但凡参加与皇家有关活动的人员,所乘所骑无不是马,且相互攀比马的等级,以彰显自家的富有——一匹千里骏马的价值超过千金(黄金),甚至万金!杨家大门口毫不例外的停一溜马车。拉车的马在寒冬里不断的打响鼻,大口大口呼出热气,在马嘴周围形成一层薄霜,使马嘴上套的马辔头都不那么的冰凉了。杨家参加祭祀仪式的人还没有出门。他们的位置靠后,去的太早了受冻不说还挡路,会被受他们挡路影响的人厌烦。杨家现在的地位已经不能和那些人硬碰硬了,当然,参加这种仪式也没有谁敢公然没事找事,不睁眼的给自己招惹麻烦。为方便观礼,观礼的位置设在太庙靠前的一侧,这样使参加观礼的人员能全程清晰目睹梁国君臣的祭祀仪式。因此,作为特邀外藩观礼人员,我需要在梁人入太庙之前就在位置上。这样不仅不能和杨家人一起出门,还要比他们早出门许久。外藩观礼人员是不被允许走梁国皇家进场专道的,只能比参加祭祀仪式的梁国臣子早一点到达太庙特定观礼位置。不然被众多的梁人堵在外围,会进退不得,搞不好还会影响观礼。祭祀仪式有规定的良辰吉时,他们不会因为我还没到而暂缓进行。观没有开头的祭祀仪式是无礼,因此惹怒皇帝或者杞王,直接我影响在梁国的待遇。石榴搀扶我,带领杨七姐、崔姑姑向大门口走,冷夫人在杨府门口与我们汇合。冷夫人有单独的马车,并不与我们坐一辆。她的马车低调奢华,有陈留王府家徽标识。通车刷暗红接近黑色漆,油光锃亮,这不知道打磨了多少遍油漆,才把漆面做出来这种效果。车厢是单檐式木制顶盖,四角向外翻延,垂挂铜质风铃随风飘动,发出风吹玉振的清脆声。车身更是在木板上雕一层浮花,一面讲诉一个寓言故事,四面组成更大的一个寓意。整辆马车已经不仅仅是一辆马车,而是让人远远见到马车立马清楚这是谁家的马车。呵,呵呵呵,不用想,我和冷夫人没法比。我没有翁主的仪仗队,又加之我不在四夷馆,没有官方为我提供依仗服务,我的出行只能是依靠杨府为我准备。这也得亏杨府是百年的勋贵有底蕴,才能在今日为我撑起来场。杨府拿出来之前郡主的马车给我坐,尽全力为我撑起面子。梁人的马车也是分等级的,礼部严格规定制式。我是外藩的翁主,按照梁国的礼制,我和郡主的品级相同,我坐郡主的马车并不违制。郡主的马车是三马拉车,杨府出于稳妥考虑,去掉一马,为我改做两马拉车。郡主的马车肯定不止一辆,杨府为我挑选的应该是最好的一辆。马车模样和冷夫人的马车相似,差别是马车长时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漆面的光泽不是太好,且没有冷夫人马车上的占风铎。车身上的雕花也以大牡丹花朵为主,寓意富贵吉祥。这也就看出来我住在杨府的方便之处了。换任何一家低于杨府底蕴的人家,我都享受不到目前的待遇。再没谁有我清楚,在贴钱养活我的前提下,没有谁家能像杨家人这样待我。我很识足!杨府待我不仅仅是为我保住了脸面,还让我在杨府居住期间,不受外人打扰。当然,五老夫人那次除外。即便是在过年的日子,杨家人也让我安静的在六夫人院里养病,并没有以拜年为借口让人叨扰我。这很难得可贵,正与我一点也不想和人接触的心态相符,方便我逃避过年的应酬。我真心的不想应酬拜年,不说尴尬,主要是与人接触让我却步。之前一百多年的生命里我没有一次参与过过年,现在突然要和正常人一样的与人拜年,想想我都胆怯,一点不是心疼那点压岁钱。早在过年前,石榴她们就把铜钱洗刷干净,用红绳串成串,打上漂亮的络子准备做拜年的压岁钱。后来王服又送来白银打制做的小鱼、藕节,黄金打制的小葫芦、瓜子,为我参加祭祀仪式方便打赏。初一我还熟睡时,石榴就把这些区分开来给了杨府的管事妈妈,让她转给准备来给我拜年的人,一点也没有节省,并且告诉他们不用亲自来给我磕头拜年。没办法,哪怕我是外藩的翁主,我的翁主品级兑换成梁国的品级,对杨府来说也是和郡主一样高低存在的。他们在过年这种大节日,按礼制需要向我拜年,且是磕头礼的拜年。实际上这怎么可能发生!杨家和我不约而同心照不宣模糊拜年的事,我初一没有起床,杨府人也以“不打扰我养病”为由没有出现在我房间。两好各一好,大家都好!……马车咯噔噔咯噔噔一摇一晃的行走,在清晨的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马蹄声,夹杂时不时马的响鼻声,反倒是听不到车把式摔的鞭花声。驾车人明显素质高于梁城白日里随处可见的车把式。那些车把式不清楚出于什么心理,无时无刻不在炫耀他们的车技,马鞭甩得啪丿啪响,恨不得二里地外的人都能听到。人还未到鞭声先到,喧闹的不得了,与此时的驾车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保暖期间,车厢密不透风,两侧的窗户紧闭,车内虽没达到伸手不见五指,却也是黑咕隆咚。马车行走又不方便点灯,人只能是干坐着发呆,这也是很多人冬日愿意坐轿不愿意坐马车的原因。轿子抬的慢,比马车稳当些又没有马车封闭,同样不点灯的情况下,轿厢比马车厢亮堂多了。马车内有炭盆取暖,人坐在车内盖着薄被并不感觉寒冷。我和杨七姐肩并肩坐,相互依靠,静静地听崔姑姑交代事项。“七娘子,你要谨记走路不得越过翁主,这点很重要。哪怕是你搀扶翁主的胳膊,身体一定保持后置半身,脚尖保持在翁主裙摆一半处。”

“这次你不是被邀请的人,如果说观礼台人满了,石榴就不可以留在台上,你要负责照顾翁主一切需要。到时候说不定我也会离开,你一定要耳听八方小心谨慎,为翁主遮挡随时出现的变故,不可以出现差错。”

“翁主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大病初愈总还是虚弱的,你不可掉以轻心,要时刻谨记你的责任,照顾好翁主,不可因私东张西望,坏了规矩!”

……“我再次强调下,官家和圣人进太庙所有人会跪拜,翁主做为外藩人也不可例外。在太庙一定要遵循我朝的礼仪,切不可想着自己是外藩人而无视我朝礼仪。那样做是蔑视行为,万万要不得的,切记!”

“祭祀仪式开始后也有跪拜,翁主在观礼台上跟随众人一起跪即可。全程仪式跪拜礼也就是这两次,不难的,翁主不用紧张,按照老奴给您示范的动作做即可。”

“祭祀仪式结束只需鞠躬礼,全体恭送官家和圣人离开,不需要再跪拜,这是官家的拳拳爱民之心,翁主要分懂得感恩。”

“跪拜大礼是国礼,体现的是我泱泱大国的传统,翁主一定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马虎不得,这是对我朝太庙供奉的尊重。”

“我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翁主好,我家王爷邀请翁主观礼太庙祭祀仪式是对翁主的尊重,望翁主也能体会我家王爷的一片苦心。”

……两耳充斥崔姑姑低沉音,盖过了车厢外的吵杂声。黑暗中我看不清崔姑姑一张一闭的嘴巴,闭眼猜测她说了这么多一定渴了。无奈这是她的任务,职责所在必须理解。我若是在观礼中出现差池,受罚的一定是她,她不得不这样一遍遍的呱噪。我辨别不出冷夫人马车四角风铃的清脆,主要是已经很久没有放开自己的神识探路了,此时更不敢放开,只感觉车走了好久,差不多和我去城外逮兔子一样,才算是渐渐停停走走。猜测是马上要到的节奏。我还在猜测,车厢门传来敲打声。不等应答,门从外面打开一条缝,有男子声音道:“翁主,准备下车了。”

这是杨府派给我的管事。今日的场合小生肯定是没有本事应付的,我又没有其他仆人,杨府为我安排一切顺理成章。……太庙距离皇宫有一段距离,在内城曹门大街不到旧曹门的潘家桥向南的土市街。这个位置向南是旧宋门,向北过潘家桥是医者街。梁国的惠民药局就在医者街。惠民药局设在医者街和一家族有关系,这家族就是曹家——即曹国舅家。曹家是世家,主营药铺,负责梁国大半的药材收购、制作、售卖,是十六家商铺中仅次于陈留王府的唯二存在。曹家的实力还能从曹门的命名上获悉,窥一斑知全豹,能用一家族的姓冠名的城门,说明这家族在这片区域居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就像曹门大街上的潘家桥,也是以潘家的姓命名的,然,潘太师就算是当年响当当的名臣,可潘家能传下来的仅仅也只有一座桥名而已,与以曹姓命名的曹门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差距啊。我不清楚此时的曹国舅是不是之后暗八仙里的曹国舅,我只知道现在的八仙是指:王母、杨戢、韩山、拾得、刘海、白猿、太白、寿星。和暗八仙(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钟离权、曹国舅、蓝采和)不是一回事。不说曹家了,我现在也是得曹家庇护的人之一,说太多了不好,有白眼狼的嫌疑。嗯……不对,我好想没有说曹家什么坏话,怎么和白眼狼扯上了,真是的。换话题,换话题,还是继续说太庙。土市街顾名思义,这里是交易土的市肆,梁城各种用土,都在这条街上交易。土的品种类别我都不说了,什么沙土、黄土、泥土、煤土等等吧,都有一个特点——需要大的容器装,这容器就是大车。大车多的地方路宽,土市街的路相比较其他路宽许多,甚至隐约要赶超从东到西贯丿穿梁城的那条主街。曹门大街……东大街……西大街……梁门大街。宽敞大街的好处显而易见,今日来太庙的车马不显拥挤,人员也井然有序的东一堆西一堆,中间可以隔着好远的距离。我不清楚马车怎么停放,只管在太庙的指定位置下车即可。今日太庙祭祀仪式对人员有严格的管理,大家也都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到人员很有耐心的服从安排。冷夫人在我下车前已经等着我,越过我直接对崔姑姑说:“你按照你家王爷的部署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