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雨人生电视剧免费观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部分(第1页)

这下可热闹了,男的有说有笑,女的抢着要抱小宝宝,叙旧话新,打牌娱乐,自然不在话下。

想着大年三十和初一上午的情景,李达真的感觉到一种后怕。作为社会的人,怎么能够离开集体而生活呢?怎么能够离开亲情和友情而生活呢?所有的孤独和寂寞这才真的被赶跑。为了不让月子的最后几天再次出现孤零的情况,李达首先宣布,凡来者,这两天谁也不许离开。大家也体会到李达的难处,一致表示坚决支持和拥护。于是,李达和小影不再落寞,幸运的过完了难熬的月子。 。。

55。倾斜的乡村公路

坐完月子,看过受伤的大姐之后,李达又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那是阳春三月天,他和区公所的同志翻过海拔两千米的白芷山,又一次来到河双乡政府。可是乡政府除了留守的文书,没有一个工作人员。人都到哪里去了?文书说:“全都上山修公路去了!”

难怪这河双乡境内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标语——要致富,先修路!河双乡下了狠心要在半年之内先修通那个叫余坪村的公路。据说,先把这个村的公路修通,再陆续依葫芦画瓢,修通其他几条村级公路。这在全县乃至全市四十多个区县范围内,也属典型。是啊,要让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离开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是难以想像的;但要在崇山峻岭间修通一条条通行运输车辆的宽阔公路来,也是难以想象的。老百姓多年来的日盼夜盼,就盼着那个不需吃草却能带着轮子跑得飞快的家伙来改变他们生存的环境和命运,可是,光有梦想和憧憬不行,需要付诸行动,需要有一个能够组织和发动他们的带头人。这个带头人终于来了,他就是和李达早就打得火热的高中同学王力。

王力,个头不大,人却精明能干,乐观开朗,是个说行动就行动的人,凡在他的权力范围内,没有说话不算数的。他的工作作风早在区公所担任乡镇企业办公室主任时就家喻户晓。当他被县委组织部考察安排之后,满怀雄心壮志来到河双乡担任党委书记,第一件事就是决心带领乡亲们修通余坪村村级公路。经过去冬今春,一条从山脚下的小河边盘旋而上,一直绕到海拔近两千米的山顶高原的盘山公路已经初具雏形,目前正进入最后的关头,只等着平整路面择日举行通车典礼。

老百姓可高兴啦!李达所经之处,提到王力这位在河双乡上任不到半年的年青书记,人们无不打心眼里感激和称道。

李达决定跟着区公所的同志去山上看望看望。

他们从乡政府出发,沿着一条小河步行而去。一路上,什么是百花争艳?什么是春光明媚?什么是山清水秀?恐怕只有河双乡的春天才体现得出来。

是啊,崇山峻岭间,粉红的雪白的金黄的繁花似锦,碧绿的嫩黄的青翠的枝叶如屏,百鸟争鸣高歌,昆虫比舞欢飞;再看峡谷两岸的悬崖峭壁上,横七竖八的常青树交错伸展;再看小河里,高山上的雪水轻无声息的融化和注入,波光潋艳,清澈透底,连水下的石头也一闪一闪的。

可是,这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如诗如画的风景,大山深处的老百姓却叫它穷山恶水,谁愿意相信它是世世代代贫穷落后的另一个版本呢?原来,奇伟的大自然因为路道险恶,并没有给山民们带来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望而生畏的陡峭和险峻把山里人家的脚步和思维束缚得紧紧的,也把远方的精彩阻挡在大山深处的视野之外。

就在王力上任不久,秋末的一场滂沱大雨,惹得山洪爆发,眼前这条看似温顺得宛如少女一般的小河开始狂暴起来,把对岸那所村小的几个学生阻挡在回家的路上。为了让孩子们安全回家,唯一一名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的小伙子决定背着孩子们过河。可是,就在他背着最后一名学生,眼看就要上岸了,却被陡然而至的洪浪掀翻在河里。为了孩子的安全,老师奋不顾身,抓住孩子,凭借惯性,用力地将孩子抛到河岸上,可自己却被惯性和洪水的力量再次掀翻在河中央,没能再爬起来。一个如花似玉的生命保住了,可另一个同样珍贵的生命却消失了,这不仅是对老师及其家人的打击,也是大山的悲痛,更是所有山里人的后怕。可怕的山路,拦倒了多少人,又绊倒了多少人,没有确切的记载过。但在过去的岁月里,遭遇洪水而不幸被卷走的,遭遇冰雪而不幸摔死摔伤的,背运物资而被峭崖抵触到万丈深渊的,早就司空见惯,仿佛不足为奇。

可是,这样的故事对于稍有责任感的人来说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呢?上任伊始的王力痛定思痛,决定第一件大事就是改变穷山恶水的面貌,于是,修通所有村级公路,成为王力摆在桌面上的宏伟蓝图,并决定首先修通余坪村的公路。

然而,这条十多公里长的公路,怎么个修法?仅凭资金这一项,少说就要六七十万元,而对于河双乡全年财政收入还不到十万元的乡镇来说,从哪里去找这笔县上和乡里根本就没预算过的开支呢?

王力想,发动群众,发动老百姓,这是关键,只要老百姓支持和拥护,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如何解决和克服?对于所到之处占用农户的土地、林地等问题,由村社两级自行调整;对于修路需要的劳务问题,凡在家的,无论男女老少,都纷纷派上用场,自发地投入到公路建设中来;对于没有劳力投入的家庭,就折算成工钱,以现金和物资的方式投入;对于沿途需要开山取石、打洞架桥的,其爆破物资和材料就由书记和乡长找县里的相关部门求援。王力的动员报告立竿见影,大振人心,老百姓无不举双手高呼道:“坚决拥护和支持!”那些在外地务工的乡亲们听说家里修路,不由纷说,高兴得手舞足蹈,主动及时把钱寄回家。一场声势浩大的修路大战就这样在大山深处打响,仅一个冬季,就基本上搞掂。

李达和区公所的同志一边走一边打听情况,望着盘山公路顺着大山的起伏蜿蜒而上,无不被这种场面和气势深深的震撼,连忙加快脚步,开始沿着新鲜而踏实的公路朝山上走去。

两个小时后,他们到达了山顶,也到达了公路的尽头,眼前的一幕让他们再次感受到惊喜,只见几十个农民正用锄头、锤子、钢钎等工具演绎着一场壮观的修路奇观。工具与泥土的碰撞声彼起此伏,锤子与钢钎的撞击声错落有致,搬运石头的号子声与男女们开朗活泼打情骂悄的玩笑声相映成趣,好一幅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欢腾景象!

李达一行希望从有说有笑的劳动大军里找到王力的身影,可是,他们用目光搜寻了好半天,哪里有王力的影子?一位满脸尘土的副乡长走了过来,李达问:“王力书记呢?”

副乡长指着小山后面:“到那边方便去了。”

正说着,小山坡后面走出来一个人,副乡长说:“那就是王力!”

那是王力吗?王力可是个很讲究很时髦很有形象的年青人啊,在区公所乡镇企业办公室担任主任时,走在大街上,什么时候看到他不是一身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模样?可眼前这个人,分明就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农民,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的。

对面的王力早已看到他们,高兴得大声招呼道:“李达!是什么风把你们给吹到这山上来的?”

“不是什么风把我们吹来的,是你用了一种无形的引力把我们给吸上来的呀!”

两人一边欢呼着,一边快速走近,同时伸开双臂,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王力说:“不会嫌弃我这一身泥土把你给弄脏了吧?”

李达:“我还担心你不敢拥抱我呢。”

当他们松开之后,只见李达背上留下两个王力的泥手印,而王力的背上也留下了李达两手的五指印。只听得有人说:“你们看,他们这种拥抱才算得上真正的拥抱,有谁拥抱时能留下这种深刻的印象?”

李达看了看王力的背,王力看了看李达的背,又各自脱下衣服看了看,无不会心的笑朗开来,李达说:“我这衣服就不再洗了,让你的手印就永远留在上面吧,这是多好的纪念啊。”

王力说:“有这必要吗?我看还是洗了的好,因为我们不是伟人,倘若我们是伟人的话,留下这个带着手印的衣服才会有珍藏价值啊!”

“那是那是,既然我们不是伟人,留着就没有意义,我现在就把它拍掉!拍到哪儿去呢?拍到心头好啦,让它永远珍藏我我们的心中。”李达说着就三下五除二拍起衣服来。

王力也一边拍一边附和着说道:“你说得对,就把它拍到心头装起吧,别让外人知道了。”

他们的风趣和洒脱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李达又关切的问道:“你脚怎么了?莫不是被锤子击伤了吧?”

王力说:“小菜一碟,不碍大事。”

原来,王力整个冬天都几乎在山上跑来跑去,为了赶时间和进度,许多时候不得不骑着摩托车来来往往,双膝长期被霜风吹拂,已经痛了很长时间。

李达问:“你没看医生?”

劳动大军里站出来的村长介绍道:“他哪有时间看医生?我们都催过他无数次,他总是说没有时间。特别是晚上,一痛起来就只好用热水熨汤。我们这条路马上就完工了,多亏了王书记亲自督促和指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