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海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1页)

海之情怀(代序)

当我走上了社会、迈向生活门槛的时候,当我在复杂多变、险滩巨多的社会生活中被折腾得遍体鳞伤的时候,我似乎渐渐地懂得了一些道理,对生活的理解似乎也近乎于“成熟”,便由此而胡乱的发一些感慨或者感想什么的,类似于什么“生活就像一条小船”呀,觉得小船可以把人载向你所要去的目的地;还有什么“生活是海洋”呀什么的,有时甚至会感慨良多。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曾乘座过大轮船,也乘座过小船。不管是大船还是小船,人们可以操纵它们,它可以把我们载向我们想要去的地方,可以从此岸到达彼岸;又可以从彼岸来到此岸。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好的舵手才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舵手,但并不一定都是好舵手。

这应该可以理解为生活是可以由自己来掌握的,甚至说,命运也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是可以由人来进行设计和安排的。当然,这也是要取决于人的灵感或者悟性的。把生活比做大海,或者比作海洋,是说生活之复杂多变,或说生活之那样的丰富多彩。用“丰富多彩”来比喻人们的现实生活可能会更恰当一些吧。

其实,那时的我还没有见过海洋,当然也就不识其“庐山真面目”,也不清楚“海”和“洋”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只不过听长辈们讲过:“海无底,洋无边”。是不是说,大海之深是不可测量的,大洋之宽是望不到边的。其实,海是有底的,洋也是有边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也都是可以测量到其深和宽之数据的。所谓的“海无底,洋无边”,是说明海洋非常之深、非常之宽而已。后来也明白了“海”和“洋”其实是连在一起的,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所以称之为“海洋”。

也是在很小的时候,我曾这样想过:如果一条船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其后果将会是怎样的?因此使得我隐隐约约会产生出对海洋的一种莫大深奥之感;有时候还会产生一种很古怪、很离奇的想法:如果大海某一天决口了会怎样啊?甚至有时候在做梦的时候还会梦见这样的情景:海水突然漫上来了,比房子还要高,从后面追了上来,我和许多人就一个劲儿的往前面跑 …… 朦胧中觉得大海是那样的令人生畏。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关于对大海的想法和看法,比如有时候就这样想:大海那边是什么?人能不能到大海的对面去看看?怎么才能到达大海的那边?等等。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大海或者说海洋最初的一种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渐渐的加深,视野的开扩,对海洋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现在,人们多是把海洋作为正面形象来看待的。歌颂或赞美海洋的词汇也很多。如:一望无际、气势磅礴、巨浪滔天、浩瀚、宏伟、辽阔,等等,这些大多都是对海洋的赞美之词。在文人墨客中,也不乏歌唱和吟咏大海的诗篇、歌曲和画作等。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把大海拟人化,诸如“人的胸怀要像大海那样宽广”,“人应该像大海那样富有热情”,“聆听大海的歌唱”,大海也能唱歌,大海也有感情等等。当然还有许多许多 ……

如此看来,海洋原来并不可怕,反而觉得是那样的可亲可爱!直到后来我真的见到了大海,当自己赤条条地跳到大海里,接受着海水的亲吻和抚摩的时候,我似乎才真正感受到了大海是那样的温存和美丽,是那样的让人们去喜欢它、去爱它、去追逐它。讲在这里,文字的“它”理应换成“她”了,如此的转换也是人们对大海的一种热爱和赞美吧?我想是这样的。凡是把“物”用作“她”来特指或比喻的话,无疑就是“美”的代名词了。

把生活比作航船也好,比作锅碗瓢盆也好,或者比喻为浩瀚的海洋也好,其涵义都是有一定蕴涵的。

好的,让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去尽可能的理解其中的蕴涵吧。

愿每一个人都有着像大海那样的胸怀和热情;愿每一个人都热爱这大海一样的生活……

沐沭

2008年2月1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卷:心动时刻

收集了作者部分随笔、见闻及感想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泸西一瞥(滇南散记)

在个旧市结束了为期十天的参观学习后,我有幸到云南边陲的一座山乡小镇泸西一游,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两天。一下汽车,我不禁十分惊异地连声称赞:“好地方……”

在我原来的想象中,以为远离内地的泸西是个闭塞狭窄的偏僻之地。哪里想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座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美丽城镇。一幢幢式样别致的楼房,色泽新颖考究;宽阔的柏油马路可以同时并行四辆汽车。马路两旁货栈里的各种商品不断招引着过往游人;庞大的百货商场大楼和副食品商场远远地向人们颌首。整个泸西坐落在依山环抱之中,展现出滇南城镇的独特风姿。

当天一位文艺界的白族朋友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款待我和附近村舍的少数民族朋友。席间主客像一家人似的亲密,少数民族朋友们一边呷着酒一边说:“难得到这里来,多住些天,好好尝一尝我们的家乡风味。”欢笑声不断从田园般的院落里飘出来。

次日一早恰逢街期,我们到农贸市场逛了一趟。宽阔的公路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蔬菜、水果、肉类、饮食等应有尽有。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老乡和汉族朋友和睦相处,互通有无。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热情地招呼过路游人选购商品。我被这热情的场景所吸引,怀着浓烈的兴趣不时的蹲下来询问商品的价格和制作方法,还买一些内地人很少见到的土特产品。

从人们洋溢着热情的笑脸和玲琅满目的商品中,我看到了泸西人民的纯朴、好客、勤劳、智慧,看到了泸西人民的一种可贵精神。这就是,人人都在奋发图强,向着过去被认为”禁区”的“富”字发展。朋友们对我说,这样的繁荣景象只是在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发展起来的。人们解放思想,消除了过去那种谈“富”色变的不正常状态,开辟出了今天这种日新月异的大好局面。

从泸西农贸市场的一瞥中,我看到边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引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昂斗志,以自己勤劳和善于创造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泸西——这座边远城镇繁荣昌盛的雄姿,将永远铭刻在我记忆的画板上。祝福你啊,美丽富饶的山城;勤劳、善良的人们,再见!

沐沭

1983年5月1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列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