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带着庄园系统去古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部分(第1页)

叶蕙笑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劳你们兄弟从牛刀变成了杀鸡的小刀在冷梅巷当差我已经很不落忍了,惹得章家兄弟俩又是一阵笑,她便回了后院

桂香斋的事儿至此也算解决了——章武尾随那些人听到的话语已经表明,闹事之人心中明镜儿似的知道,章德就是为了段掌柜出头;若是那些人再聪明些之后也定然会想到她身上来,再去店铺中捣乱,挨得可就不仅仅是一顿臭揍了

这几人不过是得了钱氏娘家的银子,又不是钱家的家奴,见好就收是肯定的;有句话叫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不假,可收钱闹事的混混儿无赖,谁会死心塌地用命给托付之人办事呢?

那么接下来的事儿就得她自己好好筹划一番了∏装作一无所知不再出手,等着吴县钱家给三太太钱氏回信儿,还是去二老太爷跟前再告上一状?

马上就是年关了——叶蕙想到这儿终于决定不如先任凭三太太自己蹦跶去,等正月里族中祭祖,再寻机会教训三太太也罢

还是千里之外的杭城常家因为顾伯兰夫妇的到来,令常老太君的心情日复一日好了起来,身子骨儿也似乎好了许多,常家众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想当初老太爷去了不但使得常家两位在朝为官的老爷都丁忧回了老家守孝,还耽误了家中好几个孩子的婚事,若是老太君……日渐病弱,甚至跟着老太爷后脚去了,常家恐怕从此没落也是说不准的事儿

如今老太君日渐好转了,老太爷的孝期也还有几个月将满,这真是天大的好事不是么?

因此上若说之前老太君执意寻找八姑娘常湘,常家众人还各怀不满,如今倒都觉得她这个举动再妥当不过了;之前对长的轻视不喜,如今也已渐渐消退,待这姐弟俩都无比真实的亲热起来

长是个男孩子,一是不在乎谁待他是否真正的好,只要叶蕙对他真心实意他已经很满足了,二也是心思不够细腻,对众人的想法不愿动脑想得过多;众人的变化落在他眼中,并未令他多想

顾伯兰却是自幼生长在顾府,经历了太多磨难,进了万俟家后更得打起万般精神,十几年都过得如履薄冰

如今见得常家如此待她姐弟,心中大石终于落下不说,给母亲的枉死要个说法的迫切,也终于似乎见到了曙光,人越发变得开朗起来;这样的顾伯兰倒令万俟轩眼前一亮,似乎才刚发现自己这个续娶的小妻子自有动人之处

只可惜妻子认回了常家,虽然如今尚未有个明确身份能对外讲,常老太爷终究是妻子的亲外公,守孝期间……许多事情都做不得;这么想来,此时的万俟轩真是既庆幸,又失落

不过这都是他人的想法,其实认回顾伯兰与长姐弟俩,最最快活的非常老太君莫属了

两个在四川老家给老太爷守孝的儿子,都是有真本事的,丁忧期满后回朝廷重新任职不算难事,老太君从来没为这个发愁过;只是她很真切的知道,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万一自己也撒手西去了,这个家当真要散了!

家里的孩子们只以为她是受不了老太爷的去世,实际上只有她自己明白,自己日渐虚弱的根由就是惦记常湘既如此,不赶紧派人寻找女儿,她生怕自己也熬不了两年了……

如今虽然常湘惨死许多年,却寻回了女儿亲生的两个骨血,老太君越想越乐,深信自己能再活个几十年也不在话下也正是因为如此,往常的思考方式也起了变化,如今在她心中,只要找回来的这两个孩子高兴,提出的要求再过分,她也能答应!

长哪里知道就是因为他与姐姐的回归,令外祖母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因此上虽然早就答应了叶蕙,如今回到杭城十几日了,他终究是没敢开口恳求老太君,一是叫老太君答应他做亲娘名义上的嗣子,二是想提出去宁州落户……

许多高门大户人家心疼十几岁就夭折的儿女,将来寻时机找个嗣子写上族谱延续香火,也不是没有先例的;这个事儿他私下与姐夫万俟轩打听过,万俟轩还给他讲过几个例子,只是轮到他真正要开口的时候,总是差着临门一脚

如此更别提去宁州落户的事儿了……

这一日老太君又差人来请他和姐姐去陪着说话,往内宅走的时候,长终于鼓起勇气——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寻找时机跟外祖母提一提吧?

叶蕙说的好,张嘴三分利,不给也够本,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再说;虽然将外祖母比喻成枣树似乎有点不孝的意思,可该争取的还是要争痊这个路数是正确无比的

好,就这么干长握了握拳鼓励着自己,便跟在出来迎他的丫头身后进了老太君的厅堂;进去后瞧见姐姐比他早到,正陪着外祖母说话喝茶,忙上前请安问好

当初他们这一行才回到家,老太君只顾得抱着顾伯兰痛哭了,常七太太一直到第二日才将叶家一行跟她回禀;老太君委实没想到这小门小户真是小到那种程度,就算常家哪个没落的旁支也比叶家强些,不过想到外孙儿喜欢,当时也未置可否

常七太太为此还在私下里跟常七老爷抱怨过老太君张口一句话,就打发他们夫妇俩跑了大老远的路,如今他们尽职尽责的办好差事回来了,却连半句好话都不曾听见……

常七老爷还是挺尊重自己亲娘的,可是媳妇也是明媒正娶的媳妇,还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只能抹稀泥一般安抚自家媳妇,说母亲心中自有定论;且不论叶家姑娘没除服,自家也是尚在孝期呢,哪有大张旗鼓给孩子们论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