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山海经里面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回 见美色世子行凶护姮娥神将反目(第1页)

诗曰:

人间厮杀酣,天上情正浓。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上回说到,犬戎国增兵,天兵和炎黄族在涿鹿战场上杀得难分难解,强良准备回天上求救兵。眼见战事胶着,天庭上也不消停,乱成一团,天帝骂了文臣骂武将,几乎要气个半死。

但天界有个地方很祥和平静,就是扶桑。各位看官:这扶桑在世界的最东端,远离天庭,是个很偏僻的所在。《山海经》里记载:这扶桑“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生长着很多的林木,样子很像桑树,树上还结着桑葚。树木里最高的有两千丈长,最粗的周长也有两千丈。每两棵树的树根都缠在一起,树也靠在一起,就像是两口子,所以叫做扶桑。有人问了,两千丈有多高呢?这个不好说,因为我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的“丈”的长度单位都不一样,咱们不是搞科学研究,就不去追究了。如果按照现在的一丈等于三米三合算,那最高的树就高达六千六百米高,足足有两千层楼那么高,都出了大气层了,吓不吓人?这扶桑并非一般的去处,书中还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是说扶桑在汤谷,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每天早上,要值班的太阳梳妆打扮之后,从这里上车,慢慢升起;到了傍晚,下班的太阳还坐车回到这里,卸妆后洗澡,这一天就算是结束了。所以说,这扶桑是光明的源头,是生命的开端,可说是世界上最神奇之地了。虽然偏僻,但特别出名。

咱们书归正文,话说这一天的黎明,太阳还没有跳上天空,东方的云海被染得绯红一片。仙鹤成群结队从云海上一个接一个掠过,清脆的鸣叫声飞满了九天。扶桑巍然屹立云海中,上冲霄汉,林中云气缭绕。绿叶在朝阳中像一片片玉石闪动,百鸟在林中歌唱合鸣,万兽在树林的草丛中悠闲漫步。数不清的藤条左缠右绕、上连下接、交错连绵,纠缠在一起,结成一条条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扶桑林深处。

桑林中悠闲的走出一头独角瑞兽,形状像马,爪牙锐利又像老虎,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尾巴黑得像碳,叫声响亮,如同擂鼓。背上坐着一白袍青年,看上去不过二三十岁,身高约有九尺,细腰乍背,面皮白净,没有一根胡须。小伙子长得漂亮,五官分明、剑眉朗目、器宇轩昂,肋配长剑。书中暗表,此人正是天界第一好汉、中华历史上的第一神箭手、天庭御林军的统帅,叫做羿,后世尊为箭神的便是,也是咱们这部书的书胆。

羿四处张望,拧身飞跃上树,从怀中抽出长笛,轻轻的吹起来。

嫦娥一袭白衣、从彩云中冉冉飘落,像只小鸟儿一样的轻轻落在树头。她回眸一笑,悄无声息的顺着藤条滑开,随曲翩翩起舞。边跳边唱:“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说到这里,有看官不愿意了:这唱的什么呀,怎么一句听不懂?这是我中华的远古民歌,您听着当然吃力了。歌曲描写一个年轻姑娘思念远方的情郎哥哥,非常想去探望,可是因为前面有河水拦路,她过不去,就急得死去活来。

一提到嫦娥,有人就很兴奋:嫦娥?我知道,不是那个被猪八戒调戏的仙女吗?看官高明,没有您不知道的。但根据《西游记》原著推测,猪八戒调戏嫦娥的时间大约在汉文帝、汉武帝时代,可我们说的《山海经》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两千八百年,二者差了三千年呢,可不能混为一谈。再一个,八戒戏嫦娥的故事只出现在《西游记》里,我国其他典籍和传说中都没提到过,所以这件事的认可度并不高。嫦娥名声很大,但一般看官了解嫦娥还真不多。她到底是个什么人呢?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远古帝王俊,他的妻子叫做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后,自己才开始洗澡。这里的“常羲”,后来叫讹了,叫成了“嫦娥”,本是远古帝王的妃子。后来流传中,不知道什么原因,她慢慢变成了普通的仙女,成了天界的第一美女。咱们这部书中,就采用了这个说法。

话说笛声悠扬,嫦娥飞舞,寂静的扶桑林里热闹起来,小鸟们争着飞上枝头最高处,不错眼珠的看着嫦娥盘旋飞舞;百兽集合到树下,竖起耳朵静听笛声,恐怕漏掉一个音符。

羿顺着藤条滑翔过来,轻轻搂住嫦娥的细腰笑道:“姮娥的舞跳得越来越好了。真真是‘寂寞嫦娥舒广袖,月中霜里斗婵娟’”。

嫦娥娇喘微微,回眸一笑:“还是羿郎笛子吹得好。那才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度闻?’”

她轻飘下地,很好奇的抚摸着那头奇特的瑞兽:“这是什么,太可爱了。”

羿道:“这是最近西方佛祖赠送天界的灵兽,恩师金星就转送给了我。这个灵兽叫做駮,灵通人性,跑起来比飞龙还快,能驱赶虎豹,恩师说坐上它还可以躲避兵刀之灾。”

嫦娥点头赞叹,她摘下脖子上的石串,擦去上面的汗珠。这石串由十几颗五色鹅卵石串成,温润晶莹,在朝阳中光华闪闪。

羿看看石串:“大哥一去一年多了,不知战况怎样了?”

嫦娥皱起眉头,沉默不语。

扶桑林深处突然传来懒洋洋的抱怨声:“这是谁啊?大清早的乱蹦胡吹,也不叫人睡个好觉!”一个老者顺着藤条,从深林中缓缓走来。他身穿粗糙麻布、头发凌乱,身材奇特,肥肥胖胖的圆鼓轮墩,快成了肉球了。老者满脸倦容,眼皮浮肿、睡眼惺忪、打着哈欠。

羿笑道:“罔像先生天天睡不醒。”

罔像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要不是你小子瞎吵吵,坏了我的清修,老夫这一觉至少能睡上三年。”

羿笑道:“日上三竿还不起,你老先生当年作天庭宰辅时也这样吗?”

罔像急忙摆手:“臭小子,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看官问了,这个罔像是什么人?他可不是一般人,原来是天庭的宰相,因看不惯天庭的尔虞我诈,更受不了天界对人间的侵略,可面对天帝的淫威,无可奈何,一怒之下就辞官不作,回扶桑做了平民。他可是天界上少见的有大智大慧的人物。

嫦娥忽惊道:“哎呀,我的玉兔不见了。”

羿忙问:“它原来在何处?”

嫦娥急道:“方才还在藤条之上,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呢?”

羿忙安慰:“不要紧,你我分头寻找,不会丢的。”

羿和嫦娥跑进密密的扶桑林中,四处搜寻,最终不见玉兔的踪迹。二人你看我看你,一脸的茫然惆怅。

罔像顺着藤条,慢悠悠滑过来:“看老夫的”。他忽然关闭了七窍、肚子膨胀、四肢缩短,转眼间变成一个滚圆的肉球,沿着藤条滚向扶桑深处。

嫦娥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掩口而笑。不大会儿,肉球沿着藤条滚回来。四肢伸出、七窍复开,罔像又复原为大胖子,笑吟吟的从怀里抱出玉兔。

嫦娥惊喜抱过玉兔,细细抚摸。

羿不解:“学生的目力不敢说好,但在天界也是首屈一指。方才和姮娥苦寻多遍都不见,怎么先生却唾手而得呢?”

罔像嘻嘻笑道:“颜色多了会让人瞎眼,声音多了会让人耳聋,味道多了会让人嘴里麻木,珍奇古玩多了会让人失去自我。所以啊,不睁眼的反而最有远见,没脑子的反而最聪明,听不见声音的人的耳朵才最灵敏。刚才老夫化为肉球、进入混沌状态、堵住七窍,什么都不想、都不看,心里只想玉兔,自然容易找到。而你们两个大瞪双眼,被扶桑林里的绿树乱花迷惑,怎么能寻得到一个小小的兔子呢?”

羿点头叹服:“先生虽奇谈怪论,不过着实有理。”

罔像嘻嘻一笑:“我老人家是天界最高寿的了,把自己同辈和儿孙不知熬死多少。你小子可知我老人家为何延年益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