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靠山居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部分(第1页)

第二天大黄就被爷爷送回去了,小黄想跟着回去被陈峰吩咐熊大看住了,用陈峰的话说,“哥们花了钱的,你活着是我的牛,死了也是俺的牛肉!”

在众人的惊讶哄笑声中,陈峰和熊二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把梯田余下的部分耕完了。耕完的土地须日晒三天,有消灭害虫、清除杂草的作用!在这期间陈锋正好可以挖鱼沟和鱼坑,好养禾花鱼。

禾花鱼是一种在稻田中饲养的鲤鱼,当稻子抽穗扬花时,鱼儿因采食落水禾花后,鱼肉有禾花香味而得名。

这种鱼刺少肉多,肉质细嫩,骨软无腥味,味道鲜美,最独特的就是它的肉有禾花的香味,曾是宫廷贡品。

陈锋当初计划改造水田的时候就在考虑养殖禾花鱼了,不过稻田水位一般都比较浅,所以还要在水田中挖鱼沟和鱼坑,便于鱼在枯水期有存身之地。

田埂在雨晴刚来靠山村的那天就已经整好了,陈锋前段时间又抽空加宽加高夯实达到半米,目的是能提高稻田养鱼后的蓄水量,防止漏水、垮埂、跑鱼。

鱼沟和鱼坑,应在插秧前预先挖好,因为插秧后不久就要放鱼苗了。

陈锋把鱼沟挖成“田”字形,沟深30cm、宽40cm。鱼坑在陈锋自制的水管出水口下面,挖了一个深一米左右,面积20平方米的鱼坑,鱼沟和鱼坑相连,这样,即使稻田水干了,鱼儿也能藏身在鱼沟和鱼坑中。还有一个好处是方便以后集中抓鱼,最后在鱼坑上方点上诱虫灯,鱼儿就能有免费的饲料,还能有效的减弱田间病虫害。

挖好鱼沟要和鱼坑就是三天后了,土壤已经晒得松散了,正是耙地的好时机了。

水田耙由齿板耙滚和耥板组成,耙深十公分左右,有良好的碎土、平地、起浆和覆盖绿肥的作用。陈峰换上犁耙,像一层层波浪似的耕地经过细耙,平整匀细。

耙完地就要上水了,陈峰旋开阀门,溪水顺着竹制管道汨汨流入水田,水上两指深,就可以进行耖田这道最后整田工序了。

耖是一种农具,它的下部酷似梳子,中间置耖齿,两端有拴缆绳的缆鼻,上部是框形耖把。耖田时,牛在前拉,耖手随后扶耖。耖把向后扳,可将田泥壅起带走;向前推,可放下所壅之泥。耖的功用是将田泥赶平,以使庄稼吃水均衡,不致旱涝不均。

耖田是一种很辛苦的重体力活。功夫全在手和臂上,用整个身体的重量,通过手和臂将耖把向后侧下压,幸亏陈峰和两熊都不缺力气,耖田耖的好,灌水后水深相差不足半指,田泥烂如稀粥,插秧不坏手。

水田整完了,就该播种培育秧苗了!

陈峰选择的稻种是大青山周边广泛种植的一种常规粳稻。粳稻较适于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种植,谷粒不易脱落,较耐寒、但不耐高温,比较适合大青山的气候。

粳稻米性粘、米粒短而圆,晶莹剔透、透白如玉,米饭油润清香、筋糯宜口、清淡略甜,营养价值也极为丰富。

陈峰是从稻香村取的稻种,经过空间培育后颗粒均匀、饱满,增大不少,去年用空间种植出的稻谷酿出的酒香味浓郁,回味悠长……

平整田面,开沟作畦,准备好水稻秧田底。接着就是种子的选择和处理了。

水稻种子先要晒晒太阳,杀灭病菌。晒种后要经过盐水选种,去掉空秕稻粒和杂草种子,选择沉在下面饱满种子。接下来是浸种,就是把种子浸在水里,让种子喝足水分,一般需要2天左右。然后开始催芽,就是利用高温使种子快速生根发芽。

经过催芽以后的种子叫芽谷,看天气要抢晴播种,晚上还要盖薄膜保温,等秧苗长到150mm的时候需要移栽到大田里,就是栽秧了!这段时间一般需要30天左右。

忙碌了整整一个星期,谷种已经播种完毕了,水田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只等一个月后栽秧后就可以放置鱼苗了。

现在陈峰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了!辛勤劳作了这么多天,陈峰体会到了种田的不易,大青山周边的年轻人都蜂拥着涌入大城市不是没有道理的,谁都想自己过的好点,体面点,谁也不想过这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和泥土打一辈子交道……

小黄在陈锋空间灵泉水下屈服了,已经习惯了靠山村的生活,每天早上自己上山吃草,傍晚自己回村,不过现在是和两熊小黑一起住在院子里。

陈锋决定帮小黄建个牛棚,等到冬天,小黑和两熊可以躲到室内,小黄长大了肯定不行。

正好刘三爷在,牛棚也是个简易建筑,陈锋请教了三爷后就自己动工了。

首先是材料,陈锋打算建设的牛棚全木质的,大青山木材多的是,陈锋抽空又去了一趟,把材料凑齐了。雨晴这段时间终于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新书的上了,好像是她的几个书友催促了,陈锋难得有些自由的空间。

牛舍坐北朝南,这样日照充足。陈锋先是把地桩埋好,完了用碗口粗的圆木并排着码起来,中间有些缝隙,这样空气流通比较好!牛舍房顶是橼子和桁架条,没有盖瓦,准备等水稻收割了铺上稻草,地上也会铺些,隔热保温。

牛舍的三面封闭,只有南面围了一半,中间是敞开的没有设门,这样方便小黄自由进出。陈锋可不想每天去给牛开门,陈锋甚至警告家里的动物都到山里去排泄,不准在村子里随地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