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老家门口唱大戏的演员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烟花易冷(第1页)

门推开了,却是大姐和大姐夫。大姐提着一袋水饺,交给他说:“昨儿个包的,刚从冰箱里拿出来,你明早吃,你又没时间包……俺们来看看俺大,大过年的,陪俺大说说话。你大哥二哥没来?”

刘中义说,他们还没吃罢,可能喝得差不多了吧。说话间进到里屋,在父亲床旁坐下,父亲见女儿女婿来,关了音乐机,示意刘中义把床摇起来。大姐说:“你的两个哥呀,都是空肚子罗汉没心没肝的,不会喝醉吧?”

偏被父亲听见了,怪她不该如此说——大过年的,本该热闹热闹,都守着我能把我守好喽?话头扯到女婿身上。父亲像是苦心地劝道:“你也60多了,还干啥子?你干得多,儿子就闲得多,你不干了,儿子没了依靠,不努力也得努力。”

大姐夫连说好,好。大姐夫是腊月半回来的,来看过父亲几次。他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得不好,日子过得不宽展。儿子成家后,小两口在苏州打工,赚的钱不给老的,说只够供房子,吃水果却专买十块八块一斤的。他护儿子护得紧,在工地上累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脚上挂两块砖吊在床尾,在床上硬是躺了一个月,竟吊好了。好了继续干。大姐在家带着孙子,孙子一送进学校,马上拔腿四处找活干,挣点碎钱。刘中义劝过大姐和姐夫,邻居们也劝,不能给儿孙当马牛,但劝不进。屋里扯着家常,屋外鞭炮声不断,一会儿响一下的,是小孩子在放单个的哨响火箭,“吱吱哎哎——砰!”

它的寂灭还没落幕,又一个跟上来,“吱吱哎哎——砰!”

像心脏强烈有力地跳动。间或有小轿车的喇叭叭叭响几声,该是赶回家过年的匆匆过客。车灯从窗前刷一下闪过去了,窗户亮起又暗下去。父亲歪着头,正好方便聊天,眼睛却恻恻地望着窗户,似乎能透过窗户看到一个缤纷的世界。终于,大哥二哥来了。才到门口,酒气已逼近屋内,还夹着烟味儿。他俩手上各夹一支烟,脸红通通的,大哥的眼角挂着眼屎。打过招呼后,他俩拉把凳子坐下。“过年弄了几个菜?喝两盅没?”

二哥问大姐夫。大姐夫说,6个菜,一个人喝酒没劲,喝了几口。“外甥没回么?你一个人喝酒当然没劲了,喝酒还是看咱弟兄伙儿的,咱弟兄三个,下面还有俩晚辈,4瓶天之蓝喝得光光的,咋样?”

大哥说。“喝天之蓝啊!够档次。”

大姐夫说,“5个人喝4瓶,没有醉的?”

大哥拔口烟:“好酒不醉人的,过年心情好,还能喝醉喽?”

大姐用手挥挥烟雾:“你俩还不去打牌?你们不去开不了场的!抽一屋子烟。”

大哥二哥趁机站起来,往父亲的床前蹭了蹭,打了声招呼出去了。大姐把窗户打开透气,嘟囔道:“何必来做个样子,弄一屋烟!”

父亲静静看着,不吱一声。须臾,大嫂二嫂各带着儿子儿媳和即将成家的孙子涌进屋。刚跨进门,大嫂二嫂邀功似的嚷:“这些小的们说来看看老人家。”

同时把孙子往病床前推。两个最小的喊着“老太爷,俺们都祝愿你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说完就往床后退。很显然,这话是大人教的。他俩的老太爷脸上绽着笑,早已从枕头下拿出两个红包来:“就你俩还没成家了,早日成家,早来贵子!”

两个曾孙都大了,不好意思接。“老太爷给红包咋不拿?傻了么?”

他们的妈妈在一旁嗔怪。俩曾孙朝老太爷看了看,老太爷看着他俩,脸是瘦的,眼睛和笑容却是慈祥的。他俩又看看奶奶,趋前几步,双手接了。刘中义知道,最近几年,父亲在春节发红包,至少200块。父亲下面几代人,总会有一堆孩子的,每年春节,他像财政部长往下面放款。父亲的钱,至少有一半是他给的,但他不能说啥,到了父亲手里就是他的,别人不再有支配权。大嫂二嫂见孙子红包到手,吩咐道:“你们这些小的们都出去吧,在这太吵了,也挤得慌。”

于是,她们的儿子儿媳和孙子迅速撤离。两个嫂子和大姐说些没盐没醋的话。刘中义走出屋子,到门口看小孩子放烟花。他想起他第一次放鞭炮的情景。他8岁那年的年饭前,父亲把一小串鞭炮挂在门前的梨树上,叫他点。他害怕地往后缩,觉得危险。父亲鼓励他,男孩子要勇敢,你看人家小孩子,比你还小的都不怕,你怕啥?父亲给他打气,推着他走到鞭炮前,在他身后站着,说,有我在,不怕。父亲把烟头递给他。他战战兢兢把烟头往炮引子上凑,然后扭头就跑。父亲大笑着把他拉回来,说没点着,烟头根本就没碰着炮引子!他又羞又惭,满脸发热,暗骂自己没用。下了狠劲儿后,炮燃着了。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他第一次体验到冒险带来的乐趣,心想这么大动静我都闹出来了,还有啥子是不能实现的?那时候的人穷,过年的鞭炮是一小串,左耳响到右耳就完了。而今不同了,动辄几千响,好像过年比的是谁家的炮大炮响。县道上依然有奔驰的轿车。刘中义掏出手机给岳父岳母打电话,以示慰问,这是惯例。之后又给媳妇打。庄瑶和儿子母子俩在自己家过的年。儿子刘焰一直在杭州读书,读初中时,还不能异地高考,不得已把他的户口迁过去,因岳父母都是公务员,迁户口省了不少心。刘焰大学读的杭州师大,目前正读大二。他对父亲回农村创业很不理解,他没在农村呆过,没见过姥娘,只见过姥爷几次面,对老家农村毫无感情。不过听说父亲搞的是桃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想到这句诗,眼前便是大片大片的桃园,桃花开的时候回去看看倒是不错的。”

说完问父亲:“爸,你回农村创业,我妈支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