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之双生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1部分(第1页)

乎要把他压垮,弘旺的语气并没有太多的埋怨,反而像在叙述一段尘封很久的记忆,对弘旺来说八嫂的离去只怕比八哥的死更打击人。回到府里他一连几天都睡不着,八嫂对财产的处理说明她是多么的痛恨皇上和先皇,痛恨他们的贪心让她一无所有的过了一生,一无所有的离开。弘旺手上有八嫂的东西他没说给任何人知道,传到皇上耳朵里又是一场风波。皇上日前刚下了密旨给与老十四他媳妇儿和与八嫂交好的蒙古王妃乌日娜,要她们送些东西上来,因为据说八嫂曾经送给老十四和乌日娜一些东西。现在除了眼镜皇上最想要的就是八嫂的东西,哪怕是随手涂鸦也好,连八嫂给皇上的战表皇上都仔细的收着,虽然那些东西只能表达八嫂对他的恨意。

因为八嫂在纸条中说自己深信人有来世,所以皇上对道士几乎有些着迷,整天炼丹吃药,圆明园已经成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皇上算是着了魔,不止炼丹吃药,而且大兴土木的修缮圆明园,整天住在那里,八嫂曾经住过的那间屋子在皇上回紫禁城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起火,烧得面目全非,如今的屋子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他的身体越发不好了,八哥死了才四年,他就已经心力憔悴了,军机处太过集权,集权的后果就是把作为主要决策者之一的他累得要死。鹤膝风几乎让他走不了路,去哪里都要人抬着,比废人强不了多少。皇上为了表示恩宠总是赏女人给他,可他已经没有力气在处理政务和八嫂留下的麻烦之后再去应付女人了,而且他的嫡妻虽不再年轻,但进退知礼、温柔体贴,老夫老妻的拉拉家常倒比侍妾的撒娇耍痴更能让他放松。他跟皇上和八哥不同,皇上和八哥喜欢八嫂的风情、泼辣和多变,而他不需要,他的嫡妻只要相夫教子就够了。他来这里只是想透透气,想回忆一些事情,而回忆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八嫂留下的烂摊子只怕还有不少,在全部查出来之前他还不能死,不能死。

孤寂(胤禛)

圆明园的景色比数年之前更美了,可那个承诺住进来的人却不知在哪里,她喜欢江南的美景,他建了比拙政园更美的园子给她,可她却背信弃义的永远离开了,留下他一个人品尝孤寂的滋味儿,连带着收拾先皇和她留下的烂摊子。十三弟在老八死后四年就活活累死了,十三弟死的时候他正在这里处理政事外加思念那个任性的人,等他赶回京城十三弟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皇后也在十三弟死的第二年离他而去,这回真的只剩他一个人了,臣子他有一堆,可没人能劝他半句,女人他有一群,可没人能抚慰他的心灵。真的让那个任性的人猜中了,伴随着皇位而来的孤寂能把人活活逼疯,而他只能自己品尝这滋味儿。他知道自己一生做错了很多事,可他没有回头的可能,更不敢承认自己错了,因为皇帝是不会错的,便是错的也是对的。丹炉那里又冒起了烟,让山清水秀的圆明园蒙上了一层神秘,其实这里也就是些房子,一点儿也让人感觉不到温暖的房子。十三弟劝他少吃丹药,可他不能少吃,因为只有吃了那东西他才能把其他女人看成那个死去的人,才能不被深入骨髓的孤寂活活逼疯,尤其是十三弟和皇后都死以后。

他一生都在拼搏,都在争斗,可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要跟死人斗,郭络罗·云珏,他生平仅见最难缠的女人,唯一能走进他心里的女人,可也是唯一拒绝他的女人,而且是用死来拒绝。她留了一堆麻烦给他,潇洒的走向死亡,他在解决麻烦的同时也在一次次的失去自己在乎的东西,最后发现自己居然除了皇位一无所有。阿玛、额娘、兄弟、儿子、女人,甚至是名声全都远离了他,皇阿玛烧毁了继位诏书,额娘至死不肯住进慈宁宫,老十四宁可在皇陵受罪也不跟他一心,弘时死在他的一杯毒酒下,女人千遍一律的只知道伺候,名声,胤禛忍不住苦笑,他那还能叫名声吗?当年的一张战表激的他发了疯,居然跟个穷秀才“辩论”,还写了《大义觉迷录》发放到学府,如今想来不过是憋着一股气罢了,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想再收回来是不能了,哪怕他是皇上。他的越描越黑让她的奴才抓到了把柄,越发糟蹋他的名声,说的也是,原本没事儿他非要解释,既然没事儿干嘛要解释呢,换了是他也认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现在想来真是亏大了。

可是如果说这世上他最恨谁,这个把他弄得一无所有的女人却不是他恨的对象,原本他以为自己爱她,可现在却不敢确认了,也不敢再说得那么理直气壮。她的死有为老八守节的因素在,也有不肯从他因素在,他毁了她所有的东西,然后硬逼她靠向自己这个强者。可他现在才明白,感情里不需要强者,要论高傲没人比她更傲,可据老八府里的人说她不止一次的给老八泡脚按摩,丝毫不觉得那是什么掉价的活儿。他到现在也想不明白老八到底哪里比他好,可她就是那么死心眼儿,非要吊死在老八那颗歪脖子树上。他最恨的不是老八抢了他心爱的女人,而是老八居然让她动了心,而且在她死后不跟着去,非要等他来动手。他们的关系那么怪,他想见她,她要躲他;他想娶她,她要嫁别人;他想她守住自己的心,她把整颗心都给老八;他想她活着,她要去见阎王,似乎她从来不曾顺从过他,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如老八这个敌人一天之内跟他说得多,而且还多是针锋相对的言辞。他想不明白,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她非要跟他对着干,为什么她非要他活的不舒坦,难道就因为他过早的走进她的生活吗?

十三弟死前最后一次来见他的时候说千万不要为难弘旺,因为他的敌人是死人,再打下去只会输掉更多的东西,他听进去了,弘旺本来就跟她无关,只要不折腾事儿,随他们去吧。那是十三弟唯一一次跟他这个皇上那么说话,说他赢不了,赢不了一个死人,因为死都死了,还有什么好输的。他把监视弘旺的人撤了,他的日子也就平静了下来,只是平静的让人发慌,尤其是晚上。他拼了命的处理政事,不让自己闲下来,不然那孤寂的感觉会逼上心头,无论怎样都挥之不去,他实在受够了,宁可累死也不想尝那滋味儿。可人不可能总是忙的,所以他开始吃丹药,借着那东西带来的兴奋要女人,有时真的会把别的嫔妃看成是他心里的那个人,但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说出去都笑话,他居然会爱上一个鬼魂,爱上在精神中与她约会的感觉,哪怕只是想象。他永远都记得她身上的香味儿,不是香粉、不是头油,而是一种淡淡的女人香,淡的几乎闻不出来。可她跟他亲近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少到他时常会想不起自己为什么会爱上她,少到想不起她为什么会死。

他们第一次相见就不是很愉快,他在研究那个不知恐惧为何物的女孩儿,而那个女孩儿只差没冲他翻白眼儿。那是他第一次喜欢上什么东西,只想着把她弄到自己身边来没考虑后果,所以她便进了宫,可这次提前进宫却毁了他们之间原本的可能。安亲王病逝的折子送来的时候他掉了自己的筷子,只不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那个痛失亲人的女孩儿身上而已,他的一句话让她连外公死前最后一面都没见上,所以他知道自己彻底得罪了她。等他再回到京城的时候她已经破了相,当初进宫时她指着他话里有话的说不做“花瓶”,总有一天要毁了自己的脸,果然就做了。他整整一晚没能合上眼,满脑子全是她仇恨的目光,那是他第一次被人恨,而且是深仇大恨。当他看到舜安颜掉的那枚章子时几乎要发疯,那个奴才怎么敢,怎么敢跟他抢女人,怎么配跟他抢女人,而她居然把信物给了那奴才。他当场便警告了舜安颜,而且还让皇阿玛把五妹嫁给舜安颜,好绝了他俩的念想,可他那一次却让自己失去了唯一的机会,更搭上了五妹的幸福和性命。

他在与她争斗的同时给老八创造了机会,机缘巧合下她成了他的弟媳妇,而且是政敌的女人。老八娶到她不止得到了一个特殊的女人,更得到了跟太子一较高下的本钱,这次他吸取之前争斗的教训,再不主动做什么,只是等着他们斗的两败俱伤再出来收拾残局。不过他唯一的失算便是她的心机会帮上老八,张明德事件本来可以让老八彻底完蛋,可结果却是他被砍了十三弟那条膀子,那次他失去的不止是十三弟的前程,更失去了得到她心的机会,因为老八在成婚五年之后终于得到了她的心。她那种人是皇室中的怪物,一旦认准了什么就不会再动摇,而且十三弟的字很好,能模仿到真假难辨的只有每日练字打发时间的她,这个梁子算是结大了。可就像他当年养家雀儿一样,他不知道什么叫死心,他是立志要做皇帝的人,如果连自己想要的女人都得不到,那还叫什么皇帝。他犯的最大的错误便在于她不是朝堂上的大臣,她有充分的理由不从他,无论是从道德还是从情感,尤其是他为了保她一命让她失去孩子之后。

一想起孩子就想起弘时来,弘时死前曾经给他一封信,说是有人告诉他生命垂危之时拿出来,也许可以保命,但只有一半儿的可能。他没先看信,而是先赐了弘时毒酒,等儿子死后拿出来一看几乎要悔死,信中附了弘时送出去的纸条和送进来的纸条,没有任何危险的动机,只是说圈禁有点儿苦,想要点儿好吃的。他看着弘时的尸体欲哭却无泪,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不是那杯毒酒,而是他心中名为猜忌的恶魔杀了弘时。原本他有机会不犯下那种错误,如果他先看信一切都会不同,他会送弘时离开皇室,或是别的什么方法,总之弘时不会丧命。可她就是抓住他的心理,让他错误的认为那另一半的可能是要弘历死,所以他绝不会先看信,那封信只会让他更快的下定决心要弘时死。那件事他只说给十三弟听过,十三弟说她果真是他的知己,不过她的知己却是为了让他失去一切,如她一般。弘时的死去等于把他们之间的血债划了等号,他害死她两个孩子,她同样也害死他两个孩子,只是他们之间的血债不止孩子这一项,所以他们的战争不会结束,便是他死了也不会结束。

她太绝情了,就算他用的方法不对,用得着如此对他吗?孩子的问题让老八再一次渔翁得利,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她有多少本事和手段,纸永远也不可能包住火。毙鹰事件让老八彻底失了圣心,可很快他们就把老十四推了出来,到最后不管谁赢,都不算全赢,因为他跟老十四是亲兄弟。日前老十四身边的人说老十四手上曾经有她的两幅亲笔,他派人去找了老十四他媳妇儿,可答复是令人失望的,那两幅亲笔一直在老十四手里,就连圈禁都带着。他叫老十六暗里去跟老十四要,可老十四把老十六打了出来,最后他亲自去看了老十四,问他为什么非要为了一个死人跟他作对。老十四给他的答案让他皱了眉头,毙鹰的事情她早就知情,但她还是放过了老十四,或者说看起来放过了他。老十四感激她的大度,坚决不肯回来帮他,哪怕他已经给了诚意。他们兄弟的不合气死了额娘,直到死都不肯住进慈宁宫,只因为心疼老十四。他去了老十四心情不好,一个劲儿的喝酒,但还是给了他那两幅字。老十四醉的厉害,说是要为她祭奠,因为那天正是她的忌日,说是她不该死,如果她活着能为大清创造更多的财富,还说他拼了命积攒的国库还不够金熙云塞牙缝的。

八福晋是金熙云,这是多么意外的消息,可又是那么轻易的说服了他。以前每当他要在户部的问题上加以追究的时候就会有看不见的绊脚石,不是走漏风声,就是物价飞涨,现在想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如今的国库已经足够富了,可他却想不出那些银子该用在什么地方,那政论只有半张,前半篇是恢复国力的改革,后半篇只有个题目——如何使大清永立不败之地。多么诱人的题目啊,光是前面的“如何在战后使国力迅速恢复”就用去了他十几年,他的政绩里有那张政论的一半功劳,虽没有完全照着做却也有不少可以参考的地方。老十四就是因为那篇政论才不服他的吧,如果是老十四赢了,也许她真的会给他后半张也说不定,可她烧了,那是十三弟听她亲口说的。他不知她的脑子里究竟装了些什么,这些让大男人头疼的事情在她的眼里似乎很好解决,一些怪异的想法却很好用。在她的政论中大运河似乎是块心病,极力畅谈走海路的好处,从节省开销到杜绝贪官全都看到了。可是漕粮是头等大事,比不得远洋货船,不能用商人的冒险精神去尝试,一旦失败将不堪设想,所以他暂时没有采纳。

说起来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他跟她斗了那么多年,居然没发现那是个能做皇后的人,不是母仪天下的国母,而是孝庄皇后那种能治国的女人。她已经死了近十年了,可她留下的烂摊子居然还有银子撑着,足见她在富国这方面有特殊的长才,老八也许正是看到她的能耐才下定决心要把她推上皇后的位子吧,可惜老八死了,不然倒是可以问问他。老八死前他曾派高无庸暗里去问他,问他那个女人生前最爱的是什么,因为他猜了很久都不能确定,而老八是唯一能给他答案的人。老八说的答案让他意外,他一直认为老八可以排进前三,可老八却把自己放到了第五,在他前面的分别是孩子、外公、仇恨和她自己的心。知道答案后他找十三弟喝闷酒,十三弟说听老十四说她曾说过“人可以委屈,心不能委屈”的话,所以老十四才能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因为老十四委屈的只是人,不是心。他听了心中很不是滋味儿,前所未有的委屈找上了他,什么叫“心不能委屈”,做他的女人难道就委屈了她的心吗?

十三弟听到之后什么也没说,只是抢下了他的酒壶在地上用酒写了一句话,据说也是她留给弘旺的——吾身从吾心,吾命从吾身,命可弃之,身可弃之,唯心自留,唯心自敬,此谓贵族。他看到之后只能苦笑,原来是这样,她的心给了孩子,所以她选择用生命去搏孩子的命;她的心给了她外公,所以她撞安亲王的棺材寻死,她的心给了仇恨,所以她不怕死的跟两代皇帝对着干;她的心给了老八……所以她自焚守节。她的一生都在按着心来活,原来他一直都在委屈她的心,委屈她那真正的贵族心,她退无可退,只好抛弃生命和身体来成全自己的心。老八的媵妾在死前曾经代传了一句话——爱之适已害之,是他强求她的心,所以害死了她的人,到底还是养死了那只家雀儿,可养家雀儿是因为喜欢啊,这天下也有皇帝不能得到的东西,只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她死的很刚烈,连尸首都不要了,宁可焚尸扬灰,只求死后能够安宁。外人都说他怕死才信道士,其实他是想破了她的诅咒,他们一定还会再见面,一定会。现在他什么都不能再对她做了,除了祈求来生他还能对一抹游魂怎么样呢?天又蒙蒙亮了,看来不用睡了,又该上朝了,能忙着也是种幸福吧,至少比面对孤寂的时候幸福多了。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