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长篇完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部分(第1页)

孙刘结盟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他大笑:“哈哈哈,正中老夫下怀,可以连同江东一起收伏。”当即亲笔写下战术一封,命人送去江东。

“本相奉天子命讨伐逆贼刘备。王师所至,刘琮归顺。然闻刘逆逃窜至江东,天子震怒。本相治得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回徣于吴。”孙权轻声念叨道:“八十万……”唉,与刘备合作,瓜分荆州,这是不是太冒险了点?也许自己还没有具备与曹操坑衡的实力。只是如今已经授人以柄,骑虎难下了。

大臣们看到为封战书,刚刚结成一团的统一战线又分化了。

“天哪,八十万!几乎是江东的总人口数!”

“单说荆州水师。蒙冲斗舰就以千计,再加上曹操的步兵、铁骑和水师。即使不足八十万,差不了多少了。”

“怕什么,我们有大江天险,又和刘备结了盟……”

“刘备算什么?常败将军,扫把星,有如蝼蚁。”

“曹操的舰队在大江上连绵数里。遮天盖日啊。大江天险,他亦有哇。我们也讨不了好。”

……

最好,张昭终于站了起来,“主公,曹操的实力 实在是太强大了。数倍于我君,XX得装备精良、熟悉水战的荆州水师,且亦依据大江天险,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占齐了。与之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仿效刘琮,归顺朝廷。江东百万民众可以躲过这场战火……唉,天意如此啊。”

“哼,天意!”孙权冷哼一声,脸拉了下来,“一个阉宦的后代而已,巧取豪夺。上天怎么会眷顾他!”

此言一出,朝廷上立刻鸦雀无声。张昭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闷声坐下。

孙权的目光落到了一直黙声不语的鲁肃身上。

接触到他的目光,鲁肃眼神一闪,迅速垂下眼皮,还是不吭声。

孙权心思一转,起身如厕,却反靠着双手,在里间的回廊上,默数着:“一、二、三。”

果然,鲁肃追了出来:“主公!”

转过身来,孙权笑眯眯的冲他招手:“子敬,此处就你我二人,有什么话不妨敞胸直言。”

“主公,大臣们的话,不可全信。”鲁肃缓步踱到他跟前,很认真的说着,“就算曹操的实力强过我们数倍,但是,所有人都可以投降,唯独主公不能投降。”

“哦,此话怎讲?”孙权眉峰挑高,明知故问。

“曹操爱惜人才。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投降了,有能力的都能博得一官半职;鲁肃这种没什么专长的,也能落得个告老还乡,依旧能做一个自由自在的种田翁。但是,主公若是投降了,准备如何安身立命?曹操心狠手辣,能容得下主公吗?刘琮不就是被弄到青州去了吗?什么部众都不让带,手下无一兵一卒。那里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只怕他这个青州刺史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县丞。”

孙权轻轻的拍着他的肩膀,长叹:“果然还是子敬忠心。危急时刻,他们都只一心为自己打算,我听了心寒啊。事已至此,我绝不会缩头投降,只是,如何与曹操对抗,这事还要从长计议。”

这时,侍者禀报:“大都督回朝。”

“哈哈哈,公瑾回来了。”孙权嘴角上勾,对鲁肃笑曰,“他一定能给我们一个不错的点子,走,去听听他怎么说。”

鲁肃松了一口气,紧跟在孙权的后面,重新回到了殿堂之上。

周瑜拿过战书,轻蔑的笑道:“八十万!曹操老儿还真敢信口开河。一群乌合之众,充其量不过二三十万而已。除去七八万荆州水师,剩下的全是北方来的旱鸭子。荆州水师以江夏水师最为矫勇善战,年初还不是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哼哼,小菜一碟!主公,给我五万人马,瑜一定杀得他们片甲不留,有来无回。”

包括张昭在内,赶刚那些主张投降的大臣无一不灰头土脑,惭愧的勾头不语。

“哈哈哈。公瑾快人快语,我听得真舒服。”孙权神清气爽,拍掌乐道,“只是,五万人马,我一时凑不起。三万!三万行不行?”

周瑜淡笑:“三万也足够了。”

“好!曹操老贼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人人尽知。我孙家世代为汉臣,与之誓不两立。”孙权起身,正色道:“命周瑜为帅,程普为副帅,领军五万,与刘备并力逆操。鲁肃为赞君校尉,助画方略。明日校场点兵,吉时出征。”

“臣领旨。”

看到意气风发的孙权,张昭长叹。原来主公心里早已谋定,方才不过是试试臣心罢了。自己三番两次主张投降退让,只怕以后难得军心了。

不想,当晚,华灯初上,闷在书房内深刻检讨的张昭突然听到门房禀报:“老爷。君候来访。”

张昭大惊,忐忑不安的提了长袍下摆,疾步飞迎出去。

孙权戴着黑色大毡帽斗篷,在一个侍者的陪同下,已经进了前院。

“主公!”张昭撩袍准备重重的跪地。

“子布(张昭的字),请起。”孙权一个箭步,稳稳的扶住了他,“子布是三朝元老,劳苦功高。先父和大哥唱唱赞口不绝。大战在即,权心绪难平,所以特意来找卿叙叙旧。诸多繁琐礼仪请一率抛开。”

想起自己白天在朝堂上的言谈表现,张昭愧疚得老泪纵横,哽咽道:“主公,昭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