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永乐年间当县令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3部分(第1页)

还有一个让郑政没想到的是,台风给他的水兵们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那些番兵,没办法,只能开始进行政治思想工作,让妈祖娘娘占领他们的头脑,于是,夷洲各地开始兴建妈祖娘娘庙。

郑政在等,等这次台风一过,他们的船队会到朝鲜海域去看看,琉球国那边的盐场已经开始建了,朝鲜那的通路越来越重要了。

………【第六节 长沙热闹】………

纪纲胆子很大,他也很有钱。

他胆子大到伪诏搞盐,然后私卖;他胆子大到永乐在徐皇后去世后选美的时候,他先把美女留在自己府上,余下的送到宫里。送到王动府上的美女,让张萍等人很反感,但一了解到真实身份后,又暗自吃惊,纪纲胆子也太大了吧,皇上的彩头你都敢吃,但纪纲现在的身份,你又能拿他怎么样。想想那些美女也是苦命的人,也就算了,被供了起来,王动可不敢上她们,纪纲可是死在永乐手上的,估计也就几年后的事情,万一东窗事,受了牵连,那可是承受不起的。

黄俨得了王动的进贡之后,也暗暗向赵王通报了王动的好。王动想,反正这会有钱有物,用来搞pR是最好,所以也是广施甘露。

楚王这天专门做了礼单送到了宫里,说是民间商号,应明龙商行之邀请下西洋做生意,赚了钱,不敢忘了皇上的洪恩,除了交足市易税以外,特别向皇上进献薄仪。

这倒是个新鲜事,从来都是皇上赏赐东西给小民,还没有民间商号如此主动大手笔的关心皇上和后妃,而且里面居然很多都是西洋番国汉人进献之物,这个意义就不同凡响了。

永乐这也不知怎么处理这个事好,召来了解缙、杨士荣等人来说这事,解缙当然是说好,这是大大的好事,前朝都不曾有过。问题是楚王还提了个要求,就是商号希望皇上能给点什么名分之类的东西,至于什么样的名份,这就是大家要商议的了。

王动本来的意思是,皇上赐几个字也是好事,结果当然是不可能的,大臣能得皇上御笔写几个字都很难。那就给个封号吧,议下来,也是不行。弄到最后,永乐想想。必竟人家也是一份忠心,于是让宗人府或是内府去处理。

这下如了王动的意了,这才是他真正的目地,他要的就是宗人府内府实管这事,这种小事,永乐不会有兴趣。内阁大臣也觉得是上不了台面的。但这么大宗的钱进出,宗人府和内府可是看地紧紧的。王动要的是,明龙商行能统管进出口所有的事项。果然没多久,宗人府和内府出了文书出来,可以让天下的商号加入到明龙商行的船队里,一起做贸易。

这个文书一出来,王动就把别地商家的嘴堵上了,这下不能眼光盯着他一人看了。不过,他这会兼营明龙商行。汉王、赵王、楚王、谷王等,包括很多朝中权臣都入股到他那做生意,天底下又哪几个商行敢和他争,这下明正言顺了。

长沙,貌似群龙无,三湘商行、潇湘记的大佬们已经移师京城了,但事实上,这里一直是王动所有事业的中枢。王动的决策层在京城,但执行层80都在长沙。

潇湘记小徐掌柜在打理,望江楼乔掌柜在打理。季康成和老徐掌柜在打理潇湘学堂,郑春负责潇湘书局,肖炉头在管那的泥灰场。

最红火的是潇湘学堂,长沙白鹿书院是老大,另两个文昌阁和天星阁,学堂也不与他们争,他们走的都是高端路线,而潇湘学堂成了名符其实的职业技术学院。有自家地产业打底。他们出来的学生不愁没地方工作,长沙知府大人也是大笔一挥,潇湘学堂必需开朝庭要求的几个公共科目,学生在长沙府内流动放宽。这是对户籍制度一个灵活应制,当然刘知府也是在向湖广行省做了请示之后。又报呈户部和工部之后。行了许可才这么干的。如今王动朝庭里有人,什么事都好办。

学堂的红火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早先王动在城南是圈了很大一片地的,但现在现已经不够用了,因为学堂里的专业已经越开越多了。仅木匠已经分了家具、造船、造车三科;铁匠也分了选矿、冶炼、制造三科;砖挖匠也分了建筑、材料两科,等等等等。

两年时间,长沙已经形成了与南京相对应的另一个技师中心,不同的是,京城靠的是朝庭强制命令形成地手工业中心,而长沙则是自然形成的,当然这在过程中长沙官府和王动的商号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个王动郑和都没有算到的是,下西洋虽然极大的带动了明朝工业和手工业的展,但同时又是一次极大的破坏。越来越多地匠师强制的向京城靠拢,打击了地方行业的展,而且从海外带回来的产品,又极大的冲击了南京地同行们。比如,古里国过来布,同是棉布,古里国过来地因为有些异国的风情,且用途更专,织法独特,一下子对京城布行打击很大。达官贵人们都是送布过来做衣,大大减少了在京城各大布行布庄买布地生意量,大宗的内府采购更是减了又减。满剌加运回的锡矿直接导致了京城50的铜匠破产,他们主要是打制铜器和锡器,自己又是小老板又是技师,破产的铜匠纷纷加入资本雄厚的大作坊,给整个产业开始结构调整。

王动没有算到这个,这会他就在京城,敏锐的现到了这点。于是,越来越的资本被投了出去,暗中支持这些产业的结构调整,慢慢,王动把他的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

破产和失业的技师,又被王动收集了起来,慢慢的往福建送,往夷洲送,往龙城送。

长沙在这两年时间突然跃升为中部重城,长沙的码头也升级,桔子洲的地已经被三湘商行暗托乡绅全部买下了,整个桔子洲北边成了大货仓,南边成了繁荣的村镇,桔子洲的环岛水泥大堤成了长沙府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大堤宽十丈,遍插旌旗,不用多说,旌旗上写的“潇湘记、望江楼”之类,不过更有大旗帜上书“大明长沙府”,明显旗和字都要大上一两号,突出朝庭,一定要突出朝庭。

长沙府的变化。给很多人都来了不同的命运,或是说不同命运的可能性,排第一的便是长沙知府刘煮安,一定是要升了。当然还是有种可能是迁至江南一带去,不过谁也想不到刘煮安真正地意图是什么,他准备告老还乡了。

谁让他有一个那么能干的女婿,因为共有一个女婿,刘煮安与张晋湘走的更近了,张晋湘在王动下西洋的时候。带着一家人在长沙住了一年。这一年时间里,刘煮安通过与张晋湘地接触思想也生了很大的转变。

作为朝庭的官员列三朝,他知道朱姓人氏的手段,与张晋湘的交往,更是知道了很多民间商家在官府及朝庭重压下生存的内幕,更是有点心灰意懒。另一个变数就是谷王,张晋湘和王动地暗示,绝对是让长沙知府大人吃惊的,虽然他隐约有点感觉。让他吃惊的是,作为民间商人的这两位居然能也感觉到谷王的异动。

长沙府芸芸众生中,谷王是笑的最甜的一个,虽然这会他人身在京城,他现在觉得王动真是个人才呀,当初自己从开始弃用,到最后折节相交收用王动,真是非常明智的。王动更是暗示王爷要多往京城跑,多么贴心的一个人呀!

这次到京城,明显感觉到朱棣对他地放心。当然了,你只要贪财贪色,又听皇上的话,朱棣当然放心了。王动能干,帮谷王赚到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有煤有铁,谷王已经开始扩卫了。谷王这会心里在笑楚王。虽然楚王比谷王要光鲜,但真得了实惠的是谁,那就要另说了。

长沙这会绝对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可以与后世的深圳相比了,湖广行省及周边的人都往那里涌。商人就不用说了。学子也挤了过去,又有很多三大书院的贫困子弟流入潇湘学堂。这终于引起了所谓的大儒们的不安,经世济用地学问不是那些工匠们的末技,很多有才华人读书人转投匠户,让他们大为不安。这次的不安和躁动,与王动出第一批书时引起的争论有的一比,不同的是,那会王动还是近在眼前的小商人,而这会王动已经混到朝庭重臣***里了。

岳麓书院山长或是叫院长的得意弟子杨伟在1408年参加了会试,虽然上榜了,但他选择了留在潇湘学堂,因为学堂这一年地展全都由他的规划,他离不开学堂,学堂也离不开他。在他的建议之下,季康成听了多方意见,学堂开医科,开医科堵住了很多人的嘴。太多的洪学硕儒也是身兼杏林高手地,太多地宗师们对旁人不在意,但对世代相传的老中医还是有一份敬意地。荣和堂的少东家早早就是学堂的讲席了,这次则是由荣和堂牵头,广邀天下良医到长沙潇湘学堂讲学。虽然没有几个医师响应,但荣家却以身作则开始在学堂开课了。

七月三湘商行在京城开会的时候,同意每年支付荣家一百两银子,由三湘商行和荣家一起出资在各地开药店,名为“济民医馆”,荣家的子弟将优先在荣和堂做事。荣家负责派出三人在学堂开业授课,所以家里的药方秘方将无偿被三湘商行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