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主要内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部分(第1页)

因外卦为离而生大腹,因大腹而生匏瓜,因匏瓜而牵合於系匏涉水,以迁就既济之象。《易》果若是之迂曲乎?又解《困卦》初爻、二爻云:“坎为丛棘,初其株也。六三居泉谷之间,故为石梁。株木、石梁皆因未涸而为桥梁,是急於济渡而遭困也。”因坎生丛棘,因在初爻而变文曰株木,因六三在《兑》、《坎》之间生泉谷,因泉谷而生石梁,而省文曰石。《易》果若是之晦涩乎?《上经》始《乾》、《坤》而终《坎》、《离》,《下经》始《咸》、《恒》而终《既济》、《未济》,确有义理。《序卦》即不出孔子,亦必汉以前经师所传。谋《土韦》乃合《上、下经》而一之。《易》未经秦火,讹脱甚少,而谋《土韦》或随意改字,或动称错简、衍文,甚至《渐卦》上九并经文改为“鸿渐于逵”,并不言旧作“鸿渐于陆”。其武断尤甚。谋《土韦》以博洽名,此书尤为曹学佺所推许。然其实多出臆见,不为定论。学佺《序》诠释《易》中诸字如王安石《字说》,亦可笑也。

△《易学识遗》·一卷(内府藏本)

明朱睦撰。睦字灌甫,号西亭,周定王六世孙。万历五年举宗正,领宗学事。事迹附见《明史·周王橚传》。是书大旨皆辨论诸家说《易》之异同,虽薈萃不多,而颇有卓见。如《乾》之四德,谓程《传》本《文言》,视《本义》为胜。《乾》九二“利见大人”不专指九五,《明夷》九三“不可疾贞”,从项安世以“贞”字为句。“井泥”之“泥”读平声,“勿幕”之“幕”即“幂”

字。“数往者顺”用王安石解。皆於《经》、《传》有裨,非同剿说雷同者。然《明史·艺文志》不载此书。核校其文,即睦《五经稽疑》中说《易》之一卷。或其初出别行之本,抑或书贾作伪,改题此名欤?

△《易经疑问》·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姚舜牧撰。舜牧字虞佐,乌程人。万历癸酉举人。历官新兴、广昌二县知县。考舜牧生於嘉靖癸卯,其《五经疑问》皆年过六十所撰。迨年过八十,又重订《诗》、《礼》二经及此书,其《序》并载所著《来恩堂集》中。岁月先后,一一可考,计其一生精力,殚於穷经。然此书率敷衍旧说,实无可取,间出己意,亦了不异人。盖其学从坊刻讲章而入,门径一左,遂终身劳苦而无功耳。

△《易测》·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曾朝节撰。朝节字植斋,临武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及杨氏《易传》之说,参互考订,惟解《上、下经》、《彖》、《象》、《文言》、《系辞》,而置《说卦》、《序卦》、《杂卦》。又仿王弼《略例》之意,别作《说凡》一卷,附於末。大旨主於观辞玩占,一切卦图、卦变之说,悉所不取,颇足扫宋《易》之葛藤。然其去取众说,则未能一一精审也。

△《周易冥冥篇》·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苏濬撰。濬字君禹,号紫溪,晋江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此书惟解《上、下经》、《系辞》、《说卦》,删《序卦》、《杂卦》。大旨主王弼虚无之说,一切归之於心学,非惟废卜筮之说,乃并宋儒言理而偶及数者亦以为执泥牵拘。其训“潜龙勿用”,以为心之寂然不动。训“大明终始”,以为心之灵明不昧。而於《系辞》之末,以《易》主忘言为归宿。观其以“冥冥”

名书,则其说之遁於二氏,不问可知矣。

△《易经儿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苏濬撰。濬《周易冥冥篇》,恍惚支离,颇涉异学。及作是书,乃墨守朱子《本义》,尺寸不逾。其首先曰《讲》者,诠释文句也。次曰《意》者,推阐大旨也。次曰《总论》,则一卦之纲领也。又间出旁注,以一二语标题。盖专为科举之学而设。因在家塾,以此书为子侄讲授,故称“儿说”。万历中尝刊行,板后散佚。康熙丁卯,其裔孙尧松等重刊之。

△《续韦斋易义虚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涂宗濬撰。宗濬字镜原,南昌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恭襄。

是编用注疏本,汇前儒之说以作解。大旨依傍程朱《传》、《义》,而亦时有所纠正。如《坤》六五一爻,驳程子女娲、武后之说是也。所说颇洁净,而随文生义,罕所发明。其首列易图,以《河图》作《旋毛》,《洛书》作《拆甲》,盖本吴澄之说,非所臆造。然澄说实臆造也。

△《易会》·八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邹德溥撰。德溥字汝光,安福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明史·儒林传》附见其祖《守益传》末。是书用注疏本。其说多主义理,亦兼言象,自《系辞》以下所解甚略。《自序》谓就心所会者述之,故名《易会》。然往往亦借以寓意。如解“亢龙有悔”曰:“亢而曰龙,则亢乎其所不得不亢也。盖人处时势之极,固有必亢而后济者。惟圣人纯乎天德,无一毫全躯保命之思,虽履盛满,蒙讥谤,冒天下之不韪而弗之避也。即势且至於悔,亦为天下甘之矣。若虑其有悔而先自处於不亢之地,则智士之所为耳,何龙德之云乎?”此明季清流之见,以愧选忄耎则可矣,实非《经》义也。

△《像钞》·六卷(内府藏本)

明钱一本撰。一本有《像象管见》,已著录。是书虽以“像”为名,实则衍陈抟之数学。凡《卦图》二卷,附录《书札及杂吟》二卷,《上、下经解》二卷。

其卦图以朱子《本义》所列九图衍为三十二图,图各有说,纵横比对,自谓言象而理在其中。然孔子所谓“象者像也”,即指卦爻。朱子所列九图,后儒已不免异同。一本借以旁推,尤为支蔓。虽《易》道广大,随拈一义皆有理可通,然究非圣人设教之本旨也。

△《四圣一心录》·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钱一本撰。是书於《像钞》之外,又舍数而言理。其言理,舍天而言人。

其言人,又舍事而言心,推阐之以至於性命。体例近乎语录。其论亦多支离。如谓许由让王为能知《河》、《洛》之道,又谓《序卦传》为格物之学,大抵皆无根之高论也。

△《易筌》·六卷、《附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焦竑撰。竑字弱侯,应天旗手卫籍,山东日照人。万历己丑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寻迁东宫讲读官,谪福宁州州同。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书大旨,欲以二氏通於《易》,每杂引《列子》、《黄庭内景经》、《抱朴子》诸书以释《经》。史称竑讲学以罗汝芳为宗,而善耿定向、耿定理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盖不诬云。

△《周易正解》·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郝敬撰。敬字仲舆,京山人。万历己丑进士。历官缙云、永嘉二县知县,擢礼科给事中,迁户科,寻谪宜兴县丞,终於江阴县知县。《明史·文苑传》附见《李维桢传》末。所著有《九经解》,此即其一。用王弼注本。凡《上、下经》十七卷,其说较详。《系辞》以下仅三卷,则少略焉。大旨以义理为主,而亦兼及於象。其言理,多以《十翼》之说印正卦爻。其言象,亦颇简易。然好恃其聪明,臆为创论。如释《蛊卦》为武王之事,而以先甲、后甲为取象甲子昧爽。其他亦多实以文、武之事。盖本“作《易》者其有忧患”一语而演之,遂横生穿凿。

其所著经解,大抵均坐此弊也。

△《易领》·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郝敬撰。是书专释卦序之义,《自序》谓冠以《序卦传》,如衣之挈领,故以“领”名。卷前标“《山草堂集》第二内编”。盖敬所著《九经解》皆编入文集,此其集中之第二种耳。

△《易学饮河》·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